十里洋场,一个外滩,沿外滩您不知道的故事和建筑!
如今,横贯市中心的延安东路,曾是一条分隔公共租界和法租界的界河——洋泾浜。河浜被填没造路后,取路名为“爱多亚路”,这是英王爱德华七世的名字。
19世纪20年代,一座纪念碑曾地跨两界的中央,她就是堪称“上海第一碑”的外滩“欧战纪念碑”,又因其顶部的“和平女神”像,而被人们称为“和平纪念碑”。
和平女神像,两旁为铜制的盔胄盾甲等古代战争用具,左手爱抚一战争中失去母亲的孺童,以使他不再受到伤害;右手正欲按于一位失去儿子的母亲的头顶上,以抚慰她心灵中深深的创伤。
和纽约曼哈顿港的自由女神像面对大海不同,当年,从海上到达上海黄浦江的人们,看到的是和平女神像的背影——这种造型庄严却不失艺术美感,神圣而兼有悲悯。
在碑的背面刻有八字铭文:“功炳欧西,名留华夏”。这八个字代表着什么历史?从中透露出的历史背景又有哪些?
自开埠以来,上海迅速发展成为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合之地。随之而来的,是旅沪欧美各国侨民的快速增长。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旅沪欧美青年侨民纷纷启程回国参战,其中不少人牺牲在战场,再也没有回到上海——这“功炳欧西,名留华夏”八个字,正是为了纪念这些再也没能回到上海滩的年轻人。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上海租界方面成立欧战战事纪念委员会,并下设纪念碑委员会,以促成此事的完成。委员会最终采纳的设计,来自(英商)马海洋行。这个名字或许让上海人觉得陌生,但他们留给上海的建筑作品,大家一定不陌生:外滩一号,亚细亚大楼(后来成为太平洋保险总部所在地)
1924年2月16日早晨,近万上海市民涌入外滩地区,法租界和公共租界当局,还对交通进行临时管制。下面这张照片,记录了仪式举行时的场景:参战士兵、万国商团团员、巡捕、童子军代表在纪念碑前就位;万国商团军乐队和法军军乐队陈列于纪念碑两侧。
正午12时,揭幕典礼正式开始。由庇亚逊爵士前导,意大利总领事为纪念碑揭幕。外滩观礼人群随即欢呼雀跃,此时万国商团军乐团奏乐,随后牧师开始为阵亡者举行祷告仪式。祷告完毕时,停泊于黄浦江上的军舰鸣礼炮。只可惜,和平的日子实在太短了,日本的侵略让上海进入了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1941年底,侵略军跨过苏州河,占领了公共租界的中心区。
作为敌对国标志性的建筑物,和平女神像被野蛮地拆下,两边铜雕的盔胄盾甲等古代战争用具被毁掉,至于碑面的文字则被全部磨去。和平女神已逝,和平也化为乌有。
1945年,日本投降后,曾将拆下后尚保留着的女神像,归还给英国领事馆。但是,这时,西方人在上海的独立统治已结束,而重建纪念碑又需要巨额的经费,要恢复这个欧战纪念碑,已难以考虑和实施。
和平女神像于是就成了历史记忆中的一个旧上海名迹。时至今日,无论是外滩改造工程时,还是上海开埠170年的今天,都会有了解这段历史的网友问起,“为何不重建和平女神像?”毕竟,这不是单纯的一件艺术品,作为一个殖民地气息浓重的雕塑,怎可再次重建呢?
外滩,一段见证历史的辉煌标签!
“在万国建筑群簇拥的外滩,保留着一幢罕见、纯粹的华人历史名宅,将成为一个时代记忆点。”绿城房地产集团副总经理楼明霞在中国外滩“沈宅平移”启幕盛典上郑重表示,沈宅不仅是绿城黄浦湾业主的财富,更是整个上海的财富。对于其所位于的绿城黄浦湾而言,沈宅赋予了绿城一种更为厚重的意义。楼明霞坦言:“(沈宅)土地的天然文脉与绿城完美融合,在上海外滩创造了一种稀缺。”
大师联袂,打造传世菁华作品
卓越的产品需要优质社会资源和团队力量的支持,项目礼聘国际一流的设计团队强强联手:规划设计—美国的HOK建筑设计事务所、建筑设计—美国JWDA建筑设计事务所和加拿大B H建筑设计事务所、景观设计—澳大利亚DAHD事务所、室内设计—美国佛罗里达BLD事务所、物业管理—高力国际集团(Colliers International)联袂打造传世经典作品。
绿城·黄浦湾,外滩金融核心,以钻石天幕设计,成就外滩第一座全球领先的钻石天幕人居。纵览世界顶级豪宅建筑,无论是海德公园一号,还是ONE57,无一不是钻石天幕设计。
绿城黄浦湾总占地面积约6.3公顷,总建筑面积约26万平方米,由7幢精装修高层公寓与4幢保留建筑组成。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黄浦湾楼体布局借鉴“波浪”的肌理效果,形成通透的视觉通廊。
绿城黄浦湾景观由澳大利亚DAHA景观设计打造,拥有15000平方米城市景观,全冠移植众多名贵树种;人工开掘有3000平米人工湖,采用循环净水技术,并放养金鱼,营造出舒适宜人的生态小环境。
绿城黄浦湾
建筑面积:267平方米
房屋户型:5房2厅4卫
业主报价:4500万 无抵押贷款
户型图
以下为手机实拍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