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泊客一席谈:七言律诗·西塞山怀古·刘禹锡
《西塞山怀古》,这是诗人刘禹锡著名怀古作之一。
唐穆宗长庆年间,藩镇势力又有所抬头。长庆四年(824),刘禹锡由夔州(治今重庆奉节)刺史调任和州(治今安徽和县)刺史,沿江东下经过西塞山,有感而发,乃作此诗。
西塞山:位于今湖北省黄石市城区东部长江南岸,又名道仕袱矶、矶头山,山体突出到长江中,因而形成长江弯道,站在山顶犹如身临江中。历史上就以其吴头楚尾的地理位置和险峻的地形集古战场和风景名胜于一身。这里传说是吴王孙皓铁锁横江的地方。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王濬的战舰沿江东下离开益州,显赫无比的金陵王气骤然失色。
王濬(jùn):晋益州刺史。益州:晋时郡治在今成都。晋武帝谋伐吴,派王濬造大船,出巴蜀,船上以木为城,起楼,每船可容二千余人。金陵:今南京,当时是吴国的都城。王气:帝王之气。
首联诗人述说了西晋伐吴的历史事实。
首联一个“下”字,一个“收”字,既阐述了王濬军沿江东下伐吴的地理方位趋势,更说明了王濬军伐吴战争的一鼓作气、摧古拉朽。导致三国当中存在时间最久的、历四帝,共52年(229年5月23日孙权鄂州称帝建国—280年5月1日被西晋所灭)的东吴一下子就樯橹灰飞烟灭。
公元279年十一月,晋武帝发兵二十余万,分六路进军攻打东吴。咸宁六年(280年),王濬率兵顺流而下,熔毁横江铁链,攻克丹阳郡,率先攻取石头城,接受吴末帝孙皓投降,完成西晋统一大业。
颌联一个“沉”字,一个“出”字,既说明了东吴妄图靠长江天险、横江铁链固守的可笑和不堪一击,更说明了东吴小朝廷人心不稳,纷纷倒戈,最后连孙皓都投降西晋的可悲可叹结局。
颈联对偶。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从今以后天下归为一同,故垒萧条长满芦荻秋风飒飒。
《西塞山怀古》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写的一首七言律诗。
这是一首仄起首句押韵平水韵【平水韵:十一尤】七言律诗。
点击辑期图标,畅游古诗文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