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群嘲的北大学神,该消失在互联网了。
文|盐粒
最近,由于高考临近,
@有道来探校去北大采访学子的时候,意外让我发现了这样一个人,
他不修边幅,鬓角和后面的头发已经挺长的了,
左手揣着一个大矿泉水瓶子,右手拿着三个一袋的馒头,
说话的时候,左手提的三个馒头时不时出现在镜头里,
最后他说:
“加油!欢迎来到北京大学,我也不会说别的”
说着手指似乎还紧张地扭着矿泉水的把手,
保送北大、数学联赛第一名、数学奥林匹克金牌……
这些高大上的名词,似乎都和站在我们面前的这个普通老师无关,
于是在仅仅29秒的视频里,网友很快就下了结论:
“看这样的打扮,我应该也能当个教授。”
“这样的人看着有点不聪明的样子。”
“看他不修边幅的样子,实在没法看出来他多牛。”
可是后来,知情者才惊讶地发现,
这不是北大的“韦神”、 人称“北大扫地僧”——韦东奕吗?!
在很多来自学校、亲友、老师消息的拼凑下,
我们才发现,这个在镜头前平平无奇的老师,
其实是一个疯狂痴迷数学的“小天才”,更是一个数学界的“大神”!
就算出身文科、对数理化丝毫不感冒的我,也对北大的数学系略有耳闻,
过去《人物》写了一篇《在北大数院,成为一个普通人》,
就让我了解到,即便是在初高中在数学奥林匹克赛中频频获奖的学生,一旦到了北大的数理学院,
只会觉得自己像原子一样越来越小,曾经热爱的数学也越来越陌生,
正如他们体验的一样,北大数学科学学院,号称中国的“第一学府第一系”,
所谓“第一学府”,指北大的学校代码是“10001”,全国所有高校中排第一,
所谓“第一系”,指北大数学系的编号是“01”,在全校所有专业中排第一,
乃至一位北大数学系的著名教授放言:
“咱国内任何一所大学的数学系,只要有4个北大数学系本科毕业的老师,那这个大学的数学系就绝对不可能默默无闻。”
甚至有人说北大的数学院基本就是“疯人院”,
在这里世界上除了数学符之外别无他物,一切都需要公式化,一切都需要证明,
然而就是在这样课业繁重、考试压力大、牛人扎堆的数理学院中,
韦东奕还被称为“韦神”,可想而知他有多牛,
和很多数学家的故事一样,他也是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对数学感兴趣,
在别的小朋友玩泥巴的时候,他喜欢“玩”数学,
在小学的时候,他读到一本书《华罗庚数学学校》,他爱上了解数学题,这给他带来了前从未有的快感,
到了初中,这种数学天分很快就被老师张永华发现了,他破例提前加入了山师附中的奥数训练队,后来他更是从初中直接保送到了山师附中,
后来他顺理成章加入数学奥赛国家集训队,看起来很顺利、但其中经历了层层的选拔,
从几百人到40人,再到30,最后只剩下6个人,
那是代表国家参加世界的竞赛,在那种高强度、高难度的集训中,
同样国家数学奥赛金牌得主、后来被保送北大数院的张一甲说道:
集训队当时一共要经历8场大考,每次考4小时,解3道题目,也就共是24道题目,
自己常常是4小时内只完成2道甚至1道的情况,也是算很优秀的了,
但韦东奕创造了24道题完成23道半的记录,唯一没解出的那半道其他队员更是全军覆没,
连国家队最厉害的教练都叹为观止!
要知道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是覆盖了全世界最多的应试人口,参加这场比赛的人数,甚至远远超过了中国的高考人数,
它同样是四大竞赛中含金量最高的,然而就这样的考试中,
韦东奕连续在第49届、第50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更是以满分的成绩,拿到冠军!
更厉害的是,他从来没有过任何的培训,很多阶梯的方式是都自己凭空创造出来的,
然而这些方法往往比标准解答更简洁,被誉为“韦方法”,
在08年那场奥林匹赛数学竞赛中,他更是别出心裁地用纯代数的方法揭开了难度最大的平面几何题,答案长达4页,
据传当年的国家队副领队用了3小时理解了他的证明,解后大呼“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解题时的他,就像'力拔山兮气盖世”勇冠三军的英雄,又像坠入了自己的“平行时空”……
那一年,他拿到了世界仅有3个IMO满分中的一个,
年仅17岁的他,一出马就站上了世界之巅。
5项比赛4项获金奖
哈佛为他打破百年校规
后来,他和许多奥赛获奖的学生一样,保送进入了北大数学系这个“疯人院”,
开始成为了一个对数学痴迷乃至疯狂的“韦神”,
他并没有沉溺于自己已有奖项的辉煌中,反而是将更多的心灵投入了学习,
每一天,他要学习数学超过12个小时,
对作业他也从来不马虎,对于每道题的步骤都一丝不苟的写的清清楚楚,甚至把运用的定理都标注在旁边,
他身边的的同学说:“他的思维的方式和高度跟我们完全不在一个层面,
我们大部分人呕心沥血才能看懂的证明,对他来说不过是平凡而显而易见的事实。”
甚至老师也不得不甘拜下风,
过去有次韦东奕讲习题课,同学却都在下面各干各的,
为什么呢?因为大家都听不懂啊!
后来同学们让教授再讲一遍,教授却微微一笑说:
“不行,我也没听懂……”
在韦东奕担任助教的时候,教授甚至直接给同学们介绍:
“如果你们有不会的习题可以问我,如果我不会可以问助教,如果连助教都不会那估计就是题目错了。”
最令他声名大噪的莫过于他大三暑假,参加的第四届邱成桐数学竞赛,
这是由2010年由邱成桐教授发起,是水平最高、难度最大的大学数学竞赛,也是各大名校数院的荣誉之战,
这场考试难度之大,体现在考纲五个方向加起来的整整58本书,
每一本书都非常难学,比如stein大神的那本复变函数,内容就是清华北大数学系教材的三倍,
韦东奕之牛就在于,他不是某个方面特别强,而是全方位的黄金选手,
在分析、代数、几何、概率、应用的五项科目考试中,一个人获得其中四项(除代数外)金奖、并获得个人全能金奖,
在这场不仅是学生更是高校的竞赛中,用他同学的话说就是:
韦教主凭借一己之力就碾压了我们的主要对手清华和中国科大。
加上在大二时就已经取得的代数金奖,他成了邱成桐数学竞赛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黄金大满贯选手,
在那年,连哈佛、麻省理工都向他抛出橄榄枝,可以不用英语考试破格录取,
但他却婉拒了,要继续留在北大深造,
接着他用三年半的时间直接攻到了博士,现任数学中心博士后、北京大学助理教授,
发布了25篇学术论文,多数都发表在国际一流的学术期刊上,
他的同学对他评价道:
“韦东奕这个人真的没有什么不正常的,除了他的数学太强了。”
这位北大的老师
其实现在网络上对他外貌的各种诋毁,曾经也不是没有出现过,
韦东奕刚上北大那会,网络也有各种各样的谣言:
说他是“异类”、“孤傲自大,不喜欢跟人交流”、
“一个月才洗一次澡,每个月固定的日子换衣服”……
这些谣言也都是哗众取宠、空穴来风的无稽之谈,
幸运的是,他从来不会被影响,
与谣言相反,就算是年少成名的他,也从来没有架子,
大至教授、研究生来请教问题,
小至同班同学甚至是宿管阿姨孩子的小学数学题,
他都来者不拒,非常耐心、细致地解答,
他对物欲的追求,几乎为零,
他的家,基本就是毛坯房,因为讲究环保,所以生活很随意,也不讲究吃穿,
在采访视频中,白开水加上馒头就是他的常态,
他不缺钱,但是他生活节俭,每月生活费不超过300元,
不受一切外界的干扰,没有微信、不看微博,除了查资料几乎不上网,
他非常淡泊名利,除了上述的奖项外,还有很多奖项别人都压根不知道,
听他的堂哥说:
“他经常一书包一书包地把奖杯证书背回家,拿回家也是随意放着,他一点都不在意这些名利的东西。”
有人评价他说:
“他不是不懂所谓的人情世故,只不过是不愿意浪费多余的精力,在精神世界和现实世界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点,
然后全心投入自己的精神世界,去理解更多的数学。”
如今人们单凭他的外貌,就对他乱下定义,
这种言语更是伤不了他一丝一毫,反而尽显自己的无知和浅薄,
正如《史记·陈涉世家》中:
“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也正如网友调侃道:
狗的智商40左右,普通人的智商是100左右,“韦神”的智商是160,
所以他看我,和我看狗差不多,越想越扎心。
网络上大肆指责韦东奕看起来“不聪明”也好,“不修边幅”也罢,
都是既片面,又无知的说法,
毕竟岁月无情、容颜易老,一副美好的皮囊最多能保持30年,
但韦东奕现在加未来所做的一切,就可能造福人类上百年不止,
在如今这个以“始于外貌”被疯狂追捧的时代,多少明星最后却“终于人品”,
那些浪费奢靡之风、骄傲自满之气、虚荣浮夸之心……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这种人又怎能成为青少年的榜样,成为指路人、成为启明灯呢?
一辈子浮躁,不如沉下心来专注、研究,
像韦东奕这样的人,根本不需要去证明自己,
而他更不能被这些风言风语吸引了注意力,导致他偏离了原来的路,
在他爆红后,北大马上站出来回应说:
“韦东奕专注于数学世界,为人纯真,生活简朴,
……数学研究需要安静的治学环境。”
因为他不耍嘴皮子,而是身体力行,
用日复一日的努力,用勤勤恳恳的钻研,
谁比谁优秀、谁比谁走的长远,他清楚的很。
我们也不应该过度去打扰这样一个研究者,让他成为站在聚光灯下的存在,
我们只需要知道,有这样一个人、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不追求金钱、不以世俗的标准为追求、不看脸、不看地位,
他们一辈子勤勤恳恳,在自己的专业上绞尽脑汁,就为了全人类能往前进哪怕一小步,
我们或许永远也不会理解,他们做的到底是什么研究,
但我们能奉上的,唯有我们的敬意和来自内心深处的期盼,
直到我们能与他们,共享人类智慧结晶的那一天来临……
作者:盐粒。✌️ 平凡的95后中文系少年,写写文吐吐槽,不按常理出牌,清醒明辨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