箧底吴钩 也谈诗词的创新、袭旧及其它

按:这是我跟52诗友们一起探讨时的跟贴,整理出来,给大家参考。

诗人为什么要写诗?还不是因为他感知到了外物,这些外物又撩拨了他心里不知哪一根弦,他于是就触动、就激动,于是就忍不住想把这种触动、激动表达出来。诗就诞生了——当然也可能是其它任何艺术形式。

所以,诗,一定要表达诗人的内心。这种表达,需要一个载体、一种方法,所谓的“体裁”、以及与该体裁有关的“技巧”也就出现了。但这些“体裁”和“技巧”,不过是表达方式不同而已,就像你把作品发表在网络上和发表在纸媒上一样,媒介虽有不同,作品却是一样。——体裁虽可不同,诗人想表达的内心却无不同。千年前的人们可以把思想感情充分地表达出来,现在和以后仍然可以。用古典诗词的形式可以表达,用新诗也同样可以。再推之,用电影、音乐、绘画等等不也一样吗?

因之,抛开诗的本质,去辩论所谓的创新和袭旧,都有道理,也都没什么意义。

再具体说说我理解的“袭旧”。

一方面是传统的传承。学什么得像什么,卖什么得吆喝什么。古典诗词在形式上和内核上是有要求的。你得继承下来。这个大家讨论的多了,多说无益。抄一段我自己在《我的诗词观》中的话吧:

“这很像学书法,必先经历从入贴到出贴的过程。入贴,是指不论学颜学柳,必先一心一意地学,从形似到神似。经过这个过程,你就掌握了书法的微妙之处,写出来的字,别人一眼就能辨别你学的哪家,或颜筋或柳骨,清清楚楚。

但这还不行,这时候你就需要创新,需要在你的书法中加入自己的东西。写出来的既不像颜也不像柳,既可像颜也可像柳。这才是境界。

但如果一开始,连毛笔还不会拿呢,就想着自创一体,那是什么也成就不了的。 也就是说,中国传统的文化,经史子集,诸子百家,李杜苏辛,你总得读几本吧。一点底蕴都没有,也不愿意用点功夫,谈什么都没用。

古诗词作为一种很好的艺术形式,既需要传承,又需要发展。所以,既要在形式和内核上保持个大致,也要有所发展,不能拘泥于古人。但基本形式和内核要在。就像舞蹈,芭蕾舞是用脚尖跳的,你不用脚尖也可以跳得很美,但拜托,你可以称它是任何舞,就是不能叫芭蕾舞。”

另一方面,古典诗词有它自己独特的方法和技巧。比如用典,是用过去的人和事来类比现在人的感受。这里的关键是表达现在人的感受,也就是诗人自己的感受,这才是根本的目的。所以,用典,首先要与你整体的立意和构思统一,要与你想表达的意思统一。思想感情发展到某个阶段,古时的某个场景或故事会在瞬间闪现,它与诗人想表达感触高度类似,这时候用典,就是势所必然、不得不用,用了就是水到渠成。这种用典,我肯定支持。这就是袭旧。

抛开这些,讨论要不要用典,纯粹是浪费时间。

当然,在用典的时候,最好能顺其自然,或如盐入水中,化而无形,啜之有味;或如羚羊挂角,自然无痕。至于那些佶屈聱牙、卖弄做作者,则显然等而下之矣。就是说,袭旧也要有点技术含量。

有人说,我就是要用典,别人看不懂是他水平不够,云云。这么说也不是完全没道理。但任何人,只要有一点诗词基础,都可以把典故弄到别人看不懂。反正这也不能代表自己很博学——度娘一下什么都有了。同时,正如上文所说,诗,一定要表达自己的内心。如果你觉得不这样用就不能恰当地表达内心,那就用好了。至于别人能否看懂,那就是他的事了。诗与会者言。看得懂的可以引为知己,看不懂的则为路人矣。这些也都是技巧的范围,而技巧一定要为整体服务。毕竟,用典的作用主要还是打个比方而已。

近期很多人热衷于考古,考证词谱之类,我的态度是:无可无不可。这些事做了也就做了,不做也就不做。这跟下面说的所谓“创新”一样,都是停留在基础技术层面的、形而下的东西。能考证出来固然不错,没有这些考证,按现成的词谱去写又有什么问题呢?与其考证这个,还不如学李下蹊先生搞《牧羊曲》。本来不过是一个流行歌曲,他填出来也不错。明天谁要弄出个《放猪曲》、《喂狗曲》,我看也一样。

至于所谓“古典诗词的创新”,涎飞者多矣,无非都是从格律谈起,到格律结束。更是等而下之。没见有几个鼓吹“创新”的人,谈如何对谋篇布局、结构章法进行创新,对写境造境如何创新、对立意如何创新。更没见有人谈如何对诗人的风骨、气象、气度进行创新。盖基础技术层面容易谈,涉及到美学和哲学层面、人的精神层面,如果论者本身没有相当的高度和学养,没有对生活的深刻理解,没有对生命痛彻的感悟,没有对历史和现实的深沉的思考,又如何谈呢?

而真正的创新何其难也!千百年来有多少诗词创作者进行过尝试?你能想到的,他们会想不到?除非是一些现在才有的词语和人、物、事件(比如李白的诗中不可能出现手机和动车,东坡也不可能知道有个什么“科学发展观”和“四风建设”)。现在的人,只要能在古人的基础上稍稍有点翻新,那就是一件很值得称道的事。

所以,袭旧也好,创新也罢,其实都是伪命题。你必须先袭旧,把旧的精髓都学到了,然后才能考虑创新。而且该袭旧的时候一定要袭,还要袭的好袭的妙袭的呱呱叫。该创新的时候就埋着头默默地创新,比如华夏戎狄先生最近一直在做的尝试就很赞。他是从音韵、体裁、题材到表达技巧、构思、立意等,立体式的创新。现在离成功还有千万里之遥,以后能否成功也很难说,也许到最后根本就是竹篮打水。但能身体力行,总比纸上谈兵强。

(0)

相关推荐

  • 诗的立意(提纲)

    发布于2017-03-03 21:10   点击:3346   评论:5这是为"市北诗友会"准备的关于<诗词写作"立意">讨论的发言提纲.其中参考了 ...

  • 让传统诗词通俗化

    秦志存 传统诗词是从古代传承下来的,有文言文的属性,往往较典雅.而这种典雅,常常给阅读者造成了障碍.当今绝大多数读者,因时代的原因,一般都没学过旧学,像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等书都没读过,古文基础一般都较 ...

  • 鲜明个特色 深刻个启示(上)

    朗读:边秦翌 鲜明个特色 深刻个启示(上) --评娜华佳作<寻找的音符> 作者:徐一化 沪语改写:周红缨 朗读:边秦翌 推荐:丁迪蒙     2020年,勒勒<精句>出版以后, ...

  • 箧底吴钩 对诗和诗人的一点看法

    诗,表达的一定是"个人"的情感与爱好.它与外界的关系,也不过是外界的事物触碰到了内心,经过内心的挣扎后迸发出来的.纯粹个人的情感与思考.如果碰巧个人情感与时事吻合了,那也许就会名垂 ...

  • 谈诗词的创新(重发)

    幽兰飘香 美人吟 段银莹 - 极度魔筝 一 新语言 前几天在某群里,一位小有名气的诗人说了一句话,大概的意思是:现在的古典诗词不像诗词,要想写诗词就必须用古人的词句,真正的诗词不应该有今人所创造的词语 ...

  • 衔月楼箧底诗存(诗词三十首)

    作者:古求能 衔月楼自咏(七律十首) 一 莽莽乾坤立一锥,鹣鹣形影共安危. 前生谅是凌虚客,名字犹存飞镜姿. 偶或痴心来筑梦,也曾煮字去疗饥. 龙拿虎掷无暇顾,世事随他似奕棋. 二 未写云雷慷慨词,小 ...

  • 谈诗词创作的守旧与创新

    张思桥 清人薛福成曾在其<考旧知新说>中如是说道:"中国之病固在不能更新,尤在不能守旧."守旧与创新,历来都是一个关乎国运以及文运的重要议题.对于诗词创作而言,如何在守 ...

  • 【第382期 :诗林撷英:陈宏元《箫声仍旧栏前月,歌舞依然袖底风》个人诗词专刊(附浅谈诗词一文)】

    作者简介: 陈宏元,男,自由职业,湖南省常德市人,是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常德市诗词学会会员,喜欢写自度曲,在写作自度曲方面总结了一定的经验与方法.在诗词写景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一定风格. 陈宏元诗词第二十九 ...

  • 艺海星韵 • 美刊(第15期)│ 贺王晓阳诗集首发听杨德祥谈诗词创作

    < 二泉映月听松涛 >人文综艺掌上微刊 <艺海星韵·美刊>办刊宗旨 传播真善美   弘扬正能量     编辑部 刊       名:<艺海星韵·美刊> 主      ...

  • 《广播剧,听出时代新声》《浅谈广播剧的创新》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近来,一度广受欢迎的广播剧重回大众视野.在抗击疫情中,广播剧迅速行动,用声音的力量凝心聚力.鼓舞人心.<大爱无疆><众志成城·同心抗疫> ...

  • 山翁谈诗词的谋篇布局

    醉月诗苑 紫雨推荐:山翁师父是网络知名古典文学高手,博古通今,学识广博.讲课和评析涉猎诗词联各领域.被40多个文学群和多家文学网站聘为老师或评委.他创作的诗词联古意盎然,意境深邃:他对诗词联的点评,丝 ...

  • 浅谈诗词的构境

    醉月诗苑 建构意境是诗词创作中关系选材.谋篇以及恰当运用艺术表现手法的重要问题,意境的有无,实在是诗词艺术性高低的重要标志!因此,建构诗词的意境是我们需要把握的一个知识. 一.借景抒情,情景相生 这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