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故中需要更大的团结

变故中需要更大的团结

截止晚上10:20,211而的《金翼:一个中国家族的史记》终于读完。这本书是年初购买来的,种种原因,没有阅读,前天晚上,被几个月大的小儿子从书堆中推倒下来。想想,也是缘分,就先从此书读起。

这是已故著名人类学家、社会学家林耀华先生写于上世纪40年代之初用英文著述的。此后才被国内的译家译制过来。《金翼》是作者运用小说笔调写成的一本社会研究著作。作者通过对福建古田县湖口镇黄村的黄东林、张芬洲两家两代人在辛亥革命后三十多年的兴衰描写,横向展现了那个时代的农业、商业、宗族、礼仪、婚姻、法律、教育、信仰的历史与转型,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乡村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对一个家族生存的砝码重量。全书平铺直叙,娓娓道来,正如同人类学家弗斯的评论那样,这本书“如竹叶画一般,其朴素的形式下隐藏着极高的内涵”。

读此书,品味这些跌宕起伏、妙趣横生的故事的同时,也对中国传统社会的运行机制与内在逻辑有了深刻的了解,并能从中窥见辛亥革命后三十多年间中国 社会的风云际会。

中华大地,在那段时期,农村都坚守着自己的风俗习惯,包括丧葬、婚配、生育、节日等习俗,这些全面准确反映农耕文明影响带来的文化信念、利益功能。同时,农村特别是农业经济,是传统中国社会的经济基础,并与之相关的租佃制度、税收制度等,虽然有几许市场商业经济的雏形,可是因地域、风情、交通等原因,使农副产品的经营、流通没有市场经济的那种光鲜与亮丽。

本书描绘的地方,与我生活的小城有几许相似。主要体现在经济发展要靠商品流通,而在陆路交通欠缺的时期,水上交通带来了滚滚的财源。同时,文化的交融、世道的变迁促使古老的风俗习惯与现实的变迁正发生着重大的冲突。一些陈规旧习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如在黄东林寿筵场所,席位开始出现了男女混杂在一起的。在书中,还写道了有一些女性和家族中的男子产生了感情,有的甚至发生了不合常理的乱伦行为。这样的故事,在清水江两岸轮番上演。

《金翼》让人看到,只有不断适应变化的形势,才能保证一个家族的繁衍、兴旺。张、黄这样两个富裕程度基本相同的家族,在变中变得富有与没落的重要性。张家由于命运的“戏弄”,中途败落。而黄家却逆势上行,主要是黄东林有着中国传统社会要求的勤俭节约、精明能干、吃苦耐劳、谨小慎微的品质和善于把握机遇、培养子女、延伸生意、拓展人际圈子,从而每逢灾难、困苦降临时,总能化险为夷,度过难关。在经受了一次牢狱之灾后的黄东林,认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他陆陆续续把几个儿子送去上学,甚至还让他们出国深造,广教朋友。知识与见世面,使黄家在遭遇土匪、瘟疫、沉船、战乱等一次又一次的灾难时,从容过关,平安无事。更重要的是,黄家也遭遇过衰败的考验,那就是家庭内部的分裂。大哥和二哥闹分家,给黄家种下了衰败的种子。由此也让人知道,打败一个家族,不仅仅是外在的因素,更重要的还是要看内部有没有凝聚力。

书中,儒家的秩序,一次次碎掉;在不肯泄气的韧劲之下,又一次次重建。面对大潮流,个人和家族终究只是浮叶。无独有偶,今天晚上,我们兄弟几个也因为处理家务事,计划近期理一个分家协议。想想,如果能平静安宁地按自然规律分家,则是树大分枝,家庭不断壮大,特别是在当下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需小家庭为单元,从事生产与生活。反之,定会家道中落。

当然,把家庭这样一张网织成理想的大网,最重要的就是要用“孝”和“忠”的维系。秩序由家庭开始,“孝”所发挥的社会功能,主要还是维护传统农业社会所奉行的父权家长制,并且形成长尊幼卑、男尊女卑之等级秩序。黄家秉持着儒家的忠孝节义、以诚相待和道德规范,因此而蒸蒸日上。反之,张家却日趋西山。

想想,此书在作为资料学习之余,也应作教材,让孩子读读。或许孩子也是因为第六感观,叫我先学一步吧。

2017/11/02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