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的功效作用与主治,琥珀的保健与食疗
【科属与别名】
琥珀为古代松科植物的树脂埋藏于地下经久凝结而成的碳氢化合物。处方名: 琥珀、琥珀屑、血珀。
【性味、功效与主治】
味甘,性平。功效: 镇惊安神,通淋化瘀。
主治惊风、癫痫、惊悸、失眠;小便癃闭,血淋;月经不通,痞块腹痛等病症。
【传统方剂】
(1) 琥珀抱龙丸(《活幼心书》) 琥珀、天竹黄、雄黄、朱砂、金箔、人参、檀香、胆南星、山药、枳实、枳壳、茯苓、甘草,治疗小儿急惊,体质虚弱者。
(2) 琥珀多寐丸(《景岳全书》) 琥珀、羚羊角、人参、茯神、远志、甘草,治疗健忘恍惚、神虚不寐。
(3) 忘忧散(《本草纲目》) 琥珀末,萱草根煎汤,调下,治疗小便赤涩不通、淋沥作痛。
(4) 琥珀煎丸(《圣惠方》) 琥珀、虻虫、水蛭、桃仁、肉桂、大黄,治疗月经不通。
【主要成分】
琥珀主要含树脂、挥发油,琥珀松香酸等以及微量元素等成分。
1. 树脂、挥发油和琥珀松香酸
琥珀含树脂、挥发油,琥珀松香酸、琥珀含树脂、挥发油、琥珀松香酸、琥珀氧松香酸、琥珀银松酸、琥珀树脂醇、琥珀松香醇、琥珀酸、二松香醇酸、龙脑。
2. 微量元素
尚含钠、锶、硅、铁、钨、铝、钴、镓等元素。
【药理作用】
1. 镇静作用
琥珀及其提取物具有镇静作用,能减少小鼠自发活动,并能延长戊巴比妥钠的睡眠时间。
2. 抗惊作用
琥珀对惊厥动物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临床应用】
1) 治疗睡眠不安,健忘。
2) 治疗小儿高热抽搐。
3) 治疗血尿。
【剂量与用法】
(1) 临床常用剂量 1~1.5g。
(2) 大剂量 不宜大剂量使用。
(3) 使用方法 不入水煎剂;研末或入丸散吞服;浸酒内服。
【临床体会】
1. 琥珀的品种
琥珀为松树脂的化石。古代早已认识。《本草纲目》转载陶宏景所说“旧说松脂沦入地下千年所化。今烧之亦作松气”。《本草纲目》也转载了民间传说“虎死则精魄入地化为石,此物状似之,故谓之虎珀”。说明中医自古以来的认识是主张唯物论的。
《本草纲目》上记载的琥珀品种很多,分红松脂、石珀、水珀、花珀、物象珀、昌珀、琥珀七种。又载翳珀为众珀之长。又载色黄而明莹者名蜡珀,色若松香红而色黄者名明珀,有香者名香珀,有蜂蚁、松枝者尤好。
现药房中只有血珀和煤珀两类。血珀红褐色,略带甘味,不苦。主要成分为琥珀松香酸。煤珀乌褐色,味苦,质量较次,含硫等杂质,无机物含量煤珀较多,血珀较少。处方上写琥珀,药房付煤珀。
2. 入丸散吞服
琥珀古方多为入丸散吞服,如著名方剂琥珀抱龙丸、琥珀多寐丸等。琥珀主要含树脂、挥发油等成分,因此,不宜煎煮。
3. 琥珀镇静抗惊
琥珀传统用于催眠和治疗血尿。药理证实具有镇静催眠作用,临床单方吞服,其效果难以评说。在复方中加入琥珀吞服,对有些患者是能加强睡眠疗效的。
4. 琥珀治疗血尿
血尿的原因很多,琥珀传统用于中医辨证为心移热于小肠而引起的血尿。经络关系上,心与小肠相表里,心火旺盛,也即内火旺盛引起的血尿。这样排除了外因,也即排除了湿热下注的急性尿路感染性血尿。
那么琥珀究竟治疗什么样的血尿?传统方剂忘忧散,是治疗心移热的血尿,有淋沥疼痛的症状,大致上是尿路结石引起的血尿。琥珀功效是化瘀通淋,是止血呢?还是排石?药理上未见资料。临床上琥珀并不排石,排石需与金钱草等药同用才能有效。
免疫病、肿瘤、结核病、慢性炎症,体内慢性疾病引起的血尿,有时也可辨证为心移热于小肠,临床曾使用其效果都不明显。这些疾病是导赤散的适应证。
【保健与食疗】
1. 琥珀的食用与食疗
琥珀色深,有松脂香气,血珀药材较少,只能在制作高级药膳时才使用。煤珀味苦,不宜制作食疗食品。
琥珀产量有限,其优质品可制成装饰品,价格比药材高多了。因此,挑选后才入药,质量较次一些。其中再挑选好的制作药膳。
2. 药膳
血珀味甘,有松香气,颜色血红稍暗,色香味均适宜制作药膳。尤其是制作协助睡眠的药膳。制作菜肴时,煎汤取汁,饮片作围边,如琥珀蟹粉、琥珀鲈鱼、琥珀鲍鱼等,或加入黄花菜同用。
煤珀色香味俱差,药膳不堪使用。
3. 保健品
琥珀可为制作保健品的原料。
4. 文件规定
琥珀在有关文件中没有收录。
【不良反应】
1. 传统文献
《本草纲目》:“无毒。”
2. 临床观察
琥珀在常规剂量内吞服没有不适反应,长期服用也没有明显不良反应。剂量稍大可能有胃不适甚至恶心反应,煤珀更为明显。
【禁忌证】
胃肠功能紊乱、胃不适之人不宜使用琥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