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修订信息
我主编的《大学语文》教材(人民出版社2014版)将于本月底再次修订,届时将邀请使用本教材的老师参加修订会议。本来我只管编教材,发行的事情归出版社负责,但考虑到我的教材编写理念出版社不一定说得清楚,所以还是我来说一下。
我对于大学语文的定位是与众不同的,这首先是因为对语文学科的理解就与众不同。我认为语文是一门形式训练学科,它没有自己的内容,它以其他所有学科的内容为内容,凭借这些内容进行语言文字“听说读写”的训练。讲课当然要讲内容,但必须牢记内容只是凭借,假如把内容作为主要目标,就可能把语文课讲成其他别的课,只有把课文最终归结到语言文字训练,这才是语文课。基于这一定位,本次修订重点将解决两个问题:1.更换一些课文,选择更好的“例子”,即短小好讲,容易出彩。课文本来只是例子,假如例子又长又复杂,备课讲课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例子上,甚至所有的时间都用上还不够,那岂不是丢失了语文教学的本位?2.语文教学的本位是什么呢?就是“听说读写”训练,一定要把“听说读写”的目标落到实处,做到“一课一得”。初步设想要把原来课后的“思考与练习”都换成“听说读写训练”。同时课文导读的重点也要转到这方面来。
“例子说”是叶圣陶先生提出来的,实际是一种“工具论”。大家不要担心讲工具就是不要人文,“语文是人文工具”,那还用得着争论吗?事实上语文不光是人文工具,还是科学工具,无论人文学科还是自然科学学科都需要这个工具,所以只说“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是片面的,教育部高教司规定大学语文开课的范围是“汉语言文学专业除外”的文、理、工、农、医、财经、政法、外语、艺术、教育等各类专业”,这才是全面顾及人文性、科学性、工具性的一个正确定位。
说课文只是“例子”,不等于课文就不重要,例子的好坏直接就会影响到“听说读写”训练的效果。而且讲“例子”也不等于不要讲人文,我们要确保所选的例子都是具有人文性的,我们还要响应国家当前的教育大政,确保所选的例子能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这也是本次修订的一个重大任务。
教材暂时仍保持文学史框架,主要是考虑到多数大学语文教师比较熟悉这个框架,学生也比较喜欢。但这个文学史框架与课文一样,也只是例子,是语文训练的“凭借”,而不是要大讲文学史常识。这其中的分寸如何拿捏,也是本次修订要考虑的问题。
本次修订还要更好处理文学作品和应用文的关系。应用文阅读与写作本来就是大学语文题中之意,我对语文的另一个定义是:天下文章一分为二,一为实用文,一为艺术文,语文就是用实用文学习语言规范,用艺术文学习语言艺术,是规范与艺术的统一。2014版教材已经在最后增加了两个应用文单元,这还不够,还要在前面文学史框架的各单元中有机地融合进应用文的内容,体现中国传统语文的“文章”概念。修订好的教材将尤其适用于那些开课时数不够,在大学语文与应用写作之间两难的学校。同时即使是开设大学语文与应用写作两门课的学校,也不妨选用本教材,因为我们是把应用写作定位为公共基础课的,重点讲应用文阅读与写作的基本知识与能力训练。我们认为在公共基础课的应用写作中大讲司法文书、财经文书之类的专业写作内容,是严重错位,事实已经证明这样的教材违背教学规律,不受学生欢迎,完全没有教学效果。
最后,本次修订还将增加二维码形式,充分展示参编老师的教学风采,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生动的教学形式。上述修订内容都请参会老师提前思考,希望你们带着问题来,带着教学经验来,带着使用本教材的意见来,带着材料来(譬如推荐课文篇目),让我们共同把教材修订得更好,课文更好讲,学生更爱学,“听说读写”的语文训练更落实,真正成为一种有教材理念的,教材理念正确的,合格的大学语文教材。
希望参会的老师请提前与群里的梁丽梅老师联系。
何二元,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大学语文”专职教师,中国首家“大学语文研究所”所长,“大学语文研究”网站站长,“全国大学语文教师群”(190089416)群主。网络化生存,体制外行走,这里有大学语文界的独特风景。文章公众号:大学语文终身义工。
--------End---------
【大学语文终身义工】原创作品!转载请写来源【大学语文终身义工】,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