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徴明书法“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文征明(征又作“徵”)(1470-1559),原名壁,字征明。42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号衡山居 士,世称“文衡山”,长州(今江苏苏州)人。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文徴明正式投师学习书法是在他20岁以后,从乡贤李应祯。李是祝允明的岳父,其书法多自得。他告诫文徴明,“破却工夫,何至随人脚踵?就令学成王羲之,只是他人书耳。”这话给文的启发很大。

文徴明学书的途径很宽,真、草、隶、篆、行书,无一不包。明王世贞《艺苑冠育》:“待诏以小楷名海内,其所沾沾者隶耳,独篆笔不轻为人下,然亦自入能品,所书《千文》四体,楷法绝精工,有《黄庭》《遗教》笔意,行体苍润,可称玉版《圣教》,隶亦妙得《受禅》三味,篆书斤斤阳冰门风,而皆有小法,可宝也。”

文徴明的学书道路是漫长而艰苦的。据说他小时候不很聪明,在参加生员岁考时,也因字写得不好而被列为三等。这事对他刺激很大,从此便痛下决心要把字练好。他每天认真临写《千字文》达十本之多。勤学苦练,乃有成,书名显。

他在仕途上一再受挫。从26岁起,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先后十次应试落第,他参加第十次乡试时,已是53岁了,次年受当时任苏州巡抚李充嗣的推荐,当了一名职低俸微的“翰林院待诏”,参加编写《武宗实录》。但30年的岁月,给他平添了许多烦恼和愁闷,他对仕途功名已毫无兴趣,第二年,他就提出辞职,终于在第三年获准辞归故里,专事书画,书艺日臻高妙,终达“人书俱老”之境。

文徴明成就最高的还是他的小楷和行书。

所书《赤璧赋》,老笔纷披,捲舒掩映,自立面目。虽称即兴之作,纸墨不佳,笔锋平秃,但写来波澜翻转,感情跌宕,不失一贯之气势;宽展舒和,温和雅道。由于用的是硬毫秃锋,笔端容易开叉,转锋行笔时,往往在笔画上侧有丝丝副毫显露,益发苍劲。如此高龄,如此工具,依然写得圆熟流畅,通篇上下呼应,前后映带。笔断而意连,首尾无一懈笔,妙到毫端,其腕下功夫之精深,令人折服。

参考资料:洪丕谟主编《书法名作欣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