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微针刀疗法选点的四大理论
(一)拉杆理论
拉杆理论是一个简单而朴素的理论,我们在旷野上看到的一根根电线杆,它的四周由四根铁丝将其以三角形的形式固定于地面(也有的是三根固定铁丝,这不影响总体理论),无论电线杆受到任何方向的拉力,四根铁丝都保持着电线杆不向一侧歪斜,那么我们换一种说法,先做一个实验,我们在其中的任意一根铁丝施加一个压力(比如用脚踩踏任意一丝),此时电线杆受其余三根铁丝的牵引固定而不会向我们施力的这一侧倾倒,此时受力的铁丝绷得很紧,而其他三根铁丝也是处于绷紧状态,从而达到对抗受力铁丝的拉力,这就是力学上的一个固定平衡,如果我们将人体脊柱看成是“电线杆”,将脊柱四周的肌肉看成是四根固定脊柱的“铁丝”,当一侧的肌肉因劳损而出现痉挛,人体为了维持脊柱的直立平衡,则其余三个部位的肌肉也必然出现痉挛,久而久之出现劳损,这就告诉我们治疗时不要只看到一块肌肉,而应将其前,后,左,右四方肌肉都要考虑有损伤存在的可能,比如,我们将股骨看成“电线杆”,前面附着的股四头肌,后面附着的腘绳肌,外侧附着的髂胫束,内侧附着的内收肌等,则是“电线杆”上的四根铁丝。当髂胫束损伤时,多数患者感到大腿外侧疼痛,膝关节外侧疼痛,也有患者仅觉得膝关节内侧疼痛,外侧并没有感觉不适,我们治疗时要动态地思维全面分析,此时可能髂胫束侧的伤害感受器没有膝关节内侧的伤害感受器敏感,所以患者只感觉到膝关节内侧痛,其疼痛的产生原因为外侧髂胫束痉挛引起,在治疗上应起主导作用,明确病因之后,将髂胫束进行超微针刀松解,则膝关节内侧疼痛立即缓解或消失,这一点也是膝关节内侧痛,在内侧痛点治疗疗效不好的原因,那是我们没有诊断清楚,只在内侧疼痛点治疗。而真正损伤的部位我们没有治疗,也就是没有治疗到病的根本,只治疗到疾病的症状。
拉杆理论不仅让我们能很好的寻找软组织损伤的真正所在,同时也为动态诊断,动态治疗思路开辟了一个新法门,这一理论还告诉我们“痛点”可能不是最佳的治疗点,另外还告诉我们,如果是按这块肌肉治疗无效时,可以将思路放宽,考虑其他与之拮抗的另外三块肌肉的病变。
(二)弓弦理论
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古代冷兵器作战时代弓的结构,弓,由木质或竹制的弓和牛筋做的弦所组成,将木或竹子弯成一定弧度,然后在其两侧系上牛筋,这就是古时战场上或猎户的武器。
我们先分析弓弦的受力点,它们分别为弓弦交接点,弓的中点和弦的中点,如果将弓拉开其受力最大点是弓或弦的中点,如果用力过大,则不是弓从中间断就是弦从中间断,或是弓弦交接点断,其易断的部位则为其受力点,有了以上的理论,我们再结合人体软组织来讨论,将弓看成人的骨性组织,弦看成人的软组织,还是拿脊柱来说,人体脊柱的四个生理弯曲就像脊柱上的四把弓,弓前后方的肌肉软组织的痉挛程度或者说肌肉的收缩力直接影响到生理曲度的改变,而生理曲度改变直接影响人体脊柱的平衡,以颈椎为例,如果颈椎生理曲度变大时,那么必然会导致后纵韧带的拉力增大,则在项韧带的上下附着点处出现钙质沉着的透亮带,因项韧带长期处于痉挛疲劳状态,导致劳损而无力,机体为了维护颈椎的力学平衡,会调集身体其他部位的钙质堆积在项韧带上,通过增加项韧带的硬度来增加它的抗拉力作用,久而久之,出现我们所见的项韧带钙化,其钙化点则是相当于弦的中点,也即是劳损点,为超微针刀的治疗点,一般刀法在钙化对应棘突旁松解。
前文提到的腰大肌损伤,根据解剖,腰大肌起亍第12胸椎至全部腰椎横突根部,至于股骨小转子,损伤时,肌肉出现痉挛,腰椎生理曲度变直,根据“弓弦理论”,此时受力点位于弓弦交接处,我们超微针刀治疗点选在第一腰椎,第二腰椎横突尖,以及第五腰椎横突尖,但横突尖较深,治疗时有风险,除了弓弦理论外,还有拉杆理论,可根据骨性杠杆原理,横突拉力选棘突,所以治疗L1L2,L5,S1棘突腰大肌损伤,出现痉挛导致了脊柱背侧的竖脊肌损伤,也出现痉挛,要解决竖脊肌痉挛,我们根据弓弦理论的受力点理论观点,选在第一腰椎,第二腰椎,棘突旁的筋膜进行超微针刀松解(为什么只松解棘突筋膜后文会论述),则可达到放松腰大肌和竖脊肌的目的,当然在脊柱的正常生理弯曲弧度我们可以用弓弦理论来分析判断软组织损伤,那么在脊柱发生侧弯时我们是否也可以用弓弦理论来,加以论述呢?答案是肯定的,脊柱侧弯我们只要看脊柱弯曲的方向,再根据弓弦的力学选点理论,是很容易找出受力最大的应力集中点即侧弯侧弦的弓弦交接点,治疗时只选取相应的棘突旁用超微针刀松解其筋膜,就可以达到立竿见影之效。
(三)杠杆理论
杠杆由动力,重力,支点及杠杆组成,动力与重力的方向是一致的,都是向下,力矩的长短决定着两侧力量的大小,一个物理学家说过“给我一个支点和一根杠杆,我就能撬起地球”。杠杆有着四两拔千斤的作用,在人体中骨性组织相当于杠杆,而骨头两侧或上下的肌腱,筋膜等软组织相当于杠杆两头的作用力,正常情况下,骨头左右,前后的软组织在一定的肌张力作用下,维持着人体平衡,当一侧的软组织出现劳损而痉挛,肌肉力量增大,其必然导致对侧的肌肉也出现痉挛收缩,来抵抗另一侧传过来的力量,久而久之,则骨头两侧相对的两块肌肉或软组织则会出现劳损,我们只要松解消除或减轻一侧软组织的茎挛拉力,不管是原发病侧或是继发病侧的痉挛肌力,此对人体为了维护人体的平衡,通过骨性杠杆调节,会自动地消除另一侧的痉挛肌力,也就是说,杠杆两头的力量只要松解一侧,人体为了维护杠杆平衡会自动地放松另一侧的力量,这一点也就告诉我们,在骨头两侧的痉挛肌力,无论松解哪一侧疗效都是一样的,哪一侧的肌肉便于松解,或者说哪一侧的软组织超微针刀的治疗时没有风险,我们就选哪一侧的软组织作为我们的治疗部位,有了以上理论,就为我们临床将深层肌肉软组织损伤的痊挛疼痛,通过杠杆原理在浅层找出一个痉挛拉力,给予松解,则深层痉挛的软组织会得到自动恢复,换句话说,如果深层软组织损伤,直接进行超微针刀治疗存在着风险,那么可以通过骨性杠杠理论在浅层找出其相对拉力的软组织进行超微针刀松解,则就可达到治疗目的,极大限度地避免了医疗风险,如第三腰椎横突综合证,我们之所以在第三腰椎横突处扪及压缩和结节,是因为在第三腰椎横突尖上所附着的肌肉筋膜等软组织劳损,其上会有一个拉力,如果将第三腰椎横突至秣突之间看成是一个异形的杠杆,那么根据杠杆理论特点,则在同侧棘突必然存在一个拉力,我们用手触摸时会有一个很小的筋膜条索,用超微针刀松解后,在同侧横突上的结节及压痛会立刻减少或消失,这一理论有效他将深层的病症提到浅层来治疗,有效地规避了医疗风险。
又如以肩关节为例,当上肢外展时,肩关节的移动和肩胛骨的转动之比为2:1。如上肢外展90度时,则肩关节转动60度,其余30度是肩胛骨转动的,即使肌肉被伸张,上肢完全上举成180度时,肩关节转动120度,肩胛骨转动60度,这种节律性活动仍属正常肌紧张,不会妨碍肩的活动,动作仍可有规律地进行,根据杠杆原理分析,此时,上肢外展为冈上肌和三角肌的动作,相当于一个力臂,肩胛骨相当于支点,当肩胛骨回旋外展时,此时肩胛内上角明显下沉,会下拉肩胛提肌,正常情况下肌肉之间彼此协调,动作不会被破坏,当肩关节外展活动受限,常为肌紧张或失去平衡协调的肌紧张,扰乱了肩的正常活动机制,则会出现冈上肌,肩胛提肌的劳损,治疗时,只需选定这两块肌肉为治疗对象,选定合适的治疗点加以松解,肩胛骨维持了平衡,则肩关节外展疼痛就会立即缓解,通过这种理论分析软组织损伤这一病症不会遗漏掉其他损伤的软组织,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一个思路。
(四)链条理论
自行车的链条我们都很熟悉,它是一个一环扣一环的,具有灵活运动性的传力装置,链与链之间有两片外扣片相连接,维护着链条的传力平衡。人体骨与骨之间的连接都是借助肌肉,肌腱韧带,筋膜等软组织如链条般一环扣一环连接在一起,(肌肉都是跨关节连接的),维持着关节的正常活动,我们骑自行车时都知道,当大齿轮转动,力会有一个链子传到另一个链子,直至传到小齿轮,人体肌肉软组织也会有这样的例子,如肱二头肌损伤时,出现肌肉痉挛,则这一痉挛的拉力会像链子一样传导到远处,患者可能会在桡侧腕伸肌处产生疼痛,或者在大拇指掌指关节腱鞘处出现腱鞘卡压而疼痛,我们只要找出原发的病损肌肉,疼痛会立刻缓解,此时桡侧腕伸肌及拇指腱鞘炎为继发性损伤病变,肱二头肌为原发性损伤肌肉,治疗时只需在肱二头肌的短头起点喙突处,找出包裹肱二头肌短头肌腱的筋膜组织切断,即可达到治疗目的,所以治疗上一定要找出原发损伤肌肉软组织,疗效才会快。
又如跟骨疼痛,我们经常在腰骶三角区或第六,七颈椎棘突旁给予超微针刀松解,则足跟痛立即消失,手臂酸胀感我们只用超微针刀在第七颈椎棘突的后上缘及肩胛提肌附着点处的肌腱膜进行松解,手臂的酸胀感立即缓解或消失,这些就解释了临床上很多患者主诉的痛点并不是我们超微针刀松解的部位,治病求本,我们治疗软组织损伤一定要根据超微针刀相关理论找出原发的肌肉软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