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的3个特征,看看你有吗?
在《论语.宪问第十四》中,有这么一段话,很有意思:
子曰:君子道这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孔子告诉我们,君子之道有三个方面,但他自己都没有做到。第一个是仁者无忧;第二个是知者不惑;第三个是勇者无惧。君子内在德行的外在表现,就是仁、智、勇这三个特征。孔子说他没有做到,但子贡却说老师都已经做到了,所以这只是孔子的谦虚之言。
下面我们就简单分析一下君子的这三个特征:
一、仁者无忧
什么是仁者?《论语》里讲,仁者爱人。爱人的人,就不会害人,他是全心全意帮助别人,但求有利于人,丝毫没有自私自利的心。
我们普通人修善,往往是带着烦恼心去修,是带着自私自利的心去修,带着名闻利养的心去修,甚至还掺杂着争强好胜的心去修。
仁者则不同,仁者全然忘我,把自私自利彻底放下,把贪嗔痴慢彻底放下,他看众生和自己是一体,爱人就是爱自己。所以他无忧,没有烦恼,因为烦恼都是因为有自私自利来的,没有自我了,也就没有烦恼了。
二、知者不惑
这里的“知”是智慧的意思,人要有了智慧,心中就不会再有疑惑了。
这个智慧,和世人常讲的聪明不一样。我们看有些人的头脑很灵敏,点子很多,办法很多,那叫世智辩聪,不是智慧。因为这种人的心中还是会有很多迷惑,真正有智慧的人,心中是没有迷惑的,因为他把一切问题都看得很明白、很清楚,所以遇到事情就能决断,没有丝毫犹豫和疑惑,这叫智者。
三、勇者无惧
真正有了仁,有了智,也就有了勇了。有了智,就明白一切众生,和我们都是一体,都如我们的手足兄弟,是没有彼此的,这也正是仁者爱人的根本原因。认识到了这一点,如果遇到恶人行凶的时候,我们会不会见义勇为呢?当然会了,看到兄弟姐妹、亲人朋友被迫害,哪里还顾得上自己的安危,就算拼命也要去营救了,这就是勇者无惧。
君子的这三个特征,并不是三个不同的方面,而是一体的三面。我们只要是仁者,就必定是智者、勇者;只要是智者,就必定是仁者、勇者;只要是勇者,就必定是仁者和智者。
如果没有仁和智,那勇就不是君子之勇,而是匹夫之勇了。他的勇只是一时冲动,心中还是有恐惧的,因为他还有忧虑,还有疑惑。孔子是大仁、大智、大勇,他做到了,我们虽然现在做不到,但还是应该努力向他学习,也做个仁智勇的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