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郑州高一期末测试如何“结合以上三则材料”来写?(解析+范文)
作文题
审题拟题
昨天我对郑州市高一期末测试作文进行了解析和下水示范写作。详见——
文中提到:“结合以上三则材料”的驱动任务,如果严格要求则需要三则材料都不能偏废,每则都要点评到位。“结合以上三则材料”是本次作文命题防宿构、套作的“防伪码”,也是本次作文审题最关键的一环。
此次阅评若从严要求,能否完成此项驱动任务,作文分差会在5分以上。因此,昨天文中所给“范文”只联系了材料三,并非一类,得分会在40分以下。
今天我将“结合以上三则材料”的进行作文。在此之前,再重点谈谈作文命题中的驱动任务相关话题。
但凡语文主观题,都担负着反猜题和去套路化的重任,占语文总分40%分量的作文更是如此。尤其是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因为要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国学生核心素养,主旋律越来越响,正能量越来越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学生实际,具有可写性。立德树人,家国情关、责任担当,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信念,践行核心价值观,从而突出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考查。
但这种命题存在弊端,那就是使得“猜题”变得简单。
以2021年,新高考1卷的“体育之效”(强弱之辩),新高考2卷的“人字描红”(立德树人),全国甲卷的“可为与有为”(历史青年和当代青年),全国乙卷的“弓矢启迪梦想”(青年追梦)等主题都是考前各地市模拟题均有涉及。
在此背景之下,高考作文命题如何反猜题、去套路,防止学生宿构和套作呢?我有如下几点思考——
1.让作文原材料丰富多元。
话题型、故事型、关系型,组合式、漫画(图画)式、诗歌式,时评类、哲思类、政治关联类……灵活多变。
2.让情境限制充满变化。
前两年在作文命题设置具体写作情境,是为了反套路。诸如“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面向本校同学写一篇演讲稿”、“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写一篇发言稿”等,有时候又故意不设置具体的情境,来防止学生陷入新的套路之中。
例如,当2021年考前训练都加入情境限制并形成套路之后,2021年全国乙卷的反其道而行之,偏偏没有设置具体的情境,并且有意回避了实用类文本写作要求。只需注意的是“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一句,要求体现青年的身份,当代的语境。
3.突出驱动任务,让其成为防止宿构和套作的”防伪码“。
2019年河南卷作文,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如果文中未提出倡议,得分不高;2020河南卷作文,“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突出”选言思维“,如果面面俱到,则得分不高;2021年河南卷作文;2021年河南卷作文,要求“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如果作文未涉及”自身发展“(具体的理想追求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想和追求,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追求等),文章得分不高。而本次作文的驱动任务就是”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只结合其中一两则材料,文章得分不高。
4.突出真我,鼓励学生写真话、抒真情。
高考作文命题中往往会出现”请结合你……”“请你给……“请结合自身……”“你作为……””反映你的……““体现你的……”等关键词,这都是对考场作文”有真我“的要求,学生作文要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特征,个性思考,个性语言,个性情感,要让阅卷老师读出一个卓然不群的作者形象。
5.加入实用文写作要求。
高考作文的实用类文本写作要求,既属于作文命题的情境限制和属于驱动任务。既对作文形式(实用文规范模板)有要求,也对作文内容有要求(如作文的语言风格,语体色彩等),而且这类作文往往立足于解决具体的问题,具有交流沟通功用,能够突出作者特定的身份特征,因此成为具有极强的反套作功能。因此,从2017年到2020年,高考河南卷作文均加入了实用文写作要求。
下水作文
坚守为根 创新为魂
郑州一中 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