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诗算有意境(下)
什么样的诗算有意境
周振甫/文
■接上篇:
写出“意境”
《物色》里又说:'自近代以来,文贵形似,窥情风景之上,钻貌草木之中。吟咏所发,志惟深远;体物为妙,功在密附。'
这是讲南朝刘宋时谢灵运的山水诗,如《石壁精舍还湖中作》:'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林壑敛瞑色,云霞收夕霏。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这首诗里,'窥情风景','钻貌草木',不是诗人把感情色彩著到景物上来描绘草木的形态,是诗人看到景物本身所具有的情态。如'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结合上联,'出谷日尚早',不作林壑有微明,结合'入舟阳已微',不作云霞无夕霏,却作'敛暝色','收夕霏',太阳出来前的夜色被林壑收起来了,晚霞的飞动被云霞收起来了,这是写林壑和云霞本身所具有的情态,带有拟人化,它们会收敛暝色和夕霏了。
再像'芰荷迭映蔚',菱花和荷花反复地光采照映,菱花照荷花,荷花照菱花,蔚是光采,即互相照耀,这也是写菱花和荷花本身所具有的情态。蒲稗是两种水边的草,因依是互相依靠,非常亲密的样子,这也是写出蒲稗的情态。诗人把山水花草当作有情的,看出它们本身所具有的各种情态,这是谢灵运山水诗所具有的特点。上引这首诗的末了,作'虑谈物自轻,意惬理无违。寄言摄生者,试用此道推。'虑淡,思虑安静对于名利就看得轻了,情意恰合自然合理,寄语养生的人,试用这个道理来推求吧。即满足于山水景物的情态,忘掉争名夺利,有利于养生。这就是'志惟深远'。这首诗写景物的情态写出了意境。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王国维《人间词话》里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这里讲的有我之境,即《诗格》里讲的情境或意境;无我之境即物境。
欧阳修《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用'泪眼问花'写妇人的悲哀孤独,无人可问,只好问花了。用'飞过秋千',秋千正是她同丈夫亲爱时打秋千处,现在丈夫出外游冶,看到秋千,不堪回首。
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写出在外飘泊的游子,孤独寂寞凄凉哀怨的心情,把这些心情著在景物上,无我之境象谢灵运的山水诗,写出景物本身所具有的情态,像元好问《颖亭留别》:'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写出寒波白鸟本身所具有的情态,没有把自己'怀归人自急'的急迫心情加到'寒波''白鸟'上去。
所谓'以我观物'和'以物观物',就是用我的感情色彩着到景物上去,与不用我的感情色彩着到景物上去。不用我的感情色彩看到景物上去,还是用我的眼光来看景物本身所具有的情态,象'淡淡''悠悠',象上引的'映蔚''因依'这种景物本身所具有的情态,还是诗人的眼里所看出来的,还是带有诗人的主观成分在内。因此用'以物观物'来说明,还不大确切,倘用摄影来说,照相机是物,所摄的影也是物,但摄影时还要选择角度,注意光线距离,要选择美的镜头来摄影,这里也有摄影者的美学观点在里面。因此,'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里,含有诗人爱菊的感情,所以要'采',含有诗人爱庐山的感情,所以说'见南山'。所谓无我之境就是《诗格》里的物境。
诗的境界
《人间词话》又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
这里提出境界出不出的问题,也就是哪些诗有境界,哪些诗没有境界。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的蓬勃春意写出来了,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这些是诗人的独特感受,写出了这种独特感受,不论是情景交融,诗人把他的感情色彩着到景物上去也好,诗人写出了景物本身所具有的情态也好,都是有意境的。要是作者没有自己的感受,只是把人家写过的意思再写一遍,人云亦云,既没有作者的情意,也行不到景物本身所具有的情态,那就是没有意境的诗了。
图片来源:网络
关注公众号,了解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