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军原创 | 我很担心,孩子们会不会受我的影响,活成我现在的样子?
华雅智航《线上心灵成长班》的一次答疑中,助教老师收集上来一个这样的问题:
李军老师好,我是一位二胎妈妈,老大12岁,老二6岁。在养育两个孩子的过程中,我觉得自己有太多的焦虑和迷茫。我性格敏感多疑,还玻璃心,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单位都感觉很压抑,时常感觉连起码的呼吸都憋得慌。
每当我控制不住自己对孩子吼叫或发火,孩子就不敢作声,老二尤其明显,这让我很焦虑,因为我从小就习惯了看我妈的脸色行事,母亲把所有的不开心都会写在脸上,所以在家里我经常是小心翼翼,生怕说错话做错事,可以说压抑始终伴随着我。
我现在特别担心,我的孩子们会不会受我性格的影响,将来活成我现在的样子?
看到这个问题,我的第一想法就是孩子有这样愿意主动学习探索的妈妈是幸运的,因为没有任何一位家长在育儿方面是完美的,都会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特点和性格问题,从而影响到孩子的成长。
给而这位妈妈愿意为此不断反思,并且为了给孩子创造积极向阳的成长环境,而坚持学习调整。
我们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包括那些外人评价好的或者自己体验不好的,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受原生家庭父母,或者是直接抚养人影响而日积月累形成的,这也是家庭传承的一部分。
对于这种传承而来的特点,我们没有必要过度否定,也没有必要彻底改变,否则你可能会迷失自己,不再是原本的你。
其实,作为家长我们看到或者感受到自己孩子行为或者性格上不好的特点,都只是基于我们自己的感受,很少有考虑过孩子自身的体验。
为什么孩子一定要按照我们认为好的方式去发展呢?想想,当我们执著地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改变时,你会不会觉得自己和孩子的互动模式,已经在趋近于自己和父母的互动模式了呢?
从这位学员的问题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她教育孩子的方式,或者是与孩子的互动模式,已经在复制她和妈妈之间的互动模式,在这种模式的限制下,孩子的表现也就越会向她担心的方向发展。
我在课堂上讲过:父母所有的担心,都是自己过往经历或者创伤印痕的复演。这个问题便是一个很好的印证。
所以,接受父母的不完美,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是这位学员需要学习调整的方向,也是我们大多数成人的功课。
当我们做父母的能够做到轻松愉悦时,孩子自然就会快乐自在。
曾经在一本书中看到过这样一句话:“父母最好的爱,是在童年帮孩子建立'心理幸福感’,这是一种根植于内心,源源不断地制造快乐和幸福的力量。”
这种力量可以让孩子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快乐、自信、勇敢地面对当下的变化以及不确定的未来。
因此,在养育孩子的时候,父母要为孩子提供和谐的家庭环境,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在尊重孩子心理的发展规律、尊重孩子个性的基础上,教育、激励、引导、陪伴孩子健康成长,帮助孩子构建'心理幸福感’,让孩子拥有自信、勇敢、乐观生活内驱力。
然而,每个家庭的环境不同,传承不同,原生家庭父母的经历不同,对于孩子的教育方式都不尽相同,需要不断的摸索。
但育儿的方式却经不起不断的试错,因为每次试错,都会对孩子心理造成或多或少的伤害,而且孩子年龄越大,调整改变就越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