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连载(324)《子路篇》第7章,“鲁卫之政兄弟也。”
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
【原文朗读】
孔子说:“鲁卫两国的政治状况,真像是一对难兄难弟呀!”
本章承接着前几章,前面6章全面论述了为政上的注意事项。到了本章,论语的编撰者引用孔子对“鲁卫两国政治状况的比较和评判”,用具体的事例来论述为政之道。
孔子如何评判鲁卫两国的政治状况?他只是简单地说“鲁卫之政,兄弟也”,孔子到底是褒、是贬、还是感叹?恐怕是五味杂陈吧,一言难尽,欲说又止。为了揣摩孔子当时的心情,我们还是先来比较一下鲁卫两国的政治状况吧,从以前、现在和将来三个层面来分析一下。
首先是之前,在周朝开国之初,鲁国的先祖是周公,卫国的先祖是康叔,周公是周文王的第四个儿子,卫康叔是周文王的第九个儿子,况且周公和卫康叔的关系非常好,这一点在古老的《尚书》中有很多记载。周公就是老百姓常说的“周公解梦”的那个周公,他与父亲周文王一起撰写了《周易》,并制定了《周礼》,孔子的儒家学说都是从周公那里继承来的。当时周公常常教导弟弟卫康叔如何治理国家,所以那时候鲁国和卫国的政治都非常开明,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两国的政事就像亲兄弟那样相似。
其次是当时,到了孔子所处的春秋时期,已经过去了几百年。两国都衰败了,鲁国的政权被把控在三桓的手中,导致“君不君,臣不臣”。而卫国也有类似的状况,并且多了一样,那就是“父不父,子不子”,两国的政治状况也像亲兄弟那样相似。
第三是将来,虽然都已经衰败,但都还存在复兴的希望。在《雍也篇第六》中,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孔子说,齐国往好的方向改变,就会像鲁国那样。鲁国往好的方向改变,就会回到从前。可见,孔子对鲁国还是抱有很大的希望。再说说卫国,同样存在好转的希望,孔子周游列国十几年,有将近十年待在卫国,所以孔子对卫国的感情非常深。另外卫灵公虽然不太贤明,但卫国还有那么多的贤臣在支撑着国家的政事,这一点在《论语》中有很多处记载。这些复兴的因素,鲁国和卫国也非常相似,就像亲兄弟一样。
总结如下,鲁卫两国之前的兴盛相似,当时的衰败相似,将来的复兴希望也相似,所以孔子感叹道“鲁卫之政兄弟也”。
那么当时的孔子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又要表达什么愿望?我也一时理不出很清晰的头绪,只是再给大家提供几个思路,请大家集思广益吧!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说过一句话“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中国人也有一句俗语“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既然鲁卫两国是一对难兄难弟,那他们该怎么办?
关注公众号“把经典还给老百姓”,跟着张武忠老师学习《论语》、《道德经》、《周易》等国学经典。
版权声明: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合作QQ:304622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