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四逆汤》第十四方
甘草(炙)二两,干姜一两半,附子(生用,去皮,破八片)一枚。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渣,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方解:本方于甘草干姜汤更加附子温中驱寒,振兴沉衰,故治四肢厥逆、呕吐、下利、极度沉衰的阴寒里证,非此莫救。
30.问曰: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语,师言夜半手足当温,两胫当能伸,后如师言,何以知此?答曰:寸口脉浮而大,浮为风,大为虚。风则生微热,虚则两胫挛,病形象桂枝,因加附子参其间,增桂令汗出,附子温经,亡阳故也。厥逆,咽中干、烦躁、阳明内结、谵语烦乱,更饮甘草干姜汤,夜半阳气还,两足当热,胫尚微拘急,重与芍药甘草汤,尔乃胫伸;以承气汤微溏,则止其谵语,故知病可愈。
解析:桂枝汤源自于《汤液经法》的小阳旦汤。证象阳旦者,是承上条概言其证。寸口脉浮而大,浮为风邪,故生微热;大为津液虚,故使两胫挛。以形似桂枝加附子汤证,因误与之,附子温经,更助桂枝以致汗、重亡津液(亡阳),故厥逆、咽中干;阳明内结,故谵语烦乱。与甘草干姜汤,两足即温。胫当微拘急,又与芍药甘草汤两胫即伸。以调胃承气汤使大便微溏,止其谵语,故病可愈。
按:本条承上条所述,与桂枝加附子汤证形更相似,故特出本条。其实小便数者,不可发汗,经有明文。说明用桂枝汤不可,用桂枝加附子汤更不可。由此可见《伤寒论》的辨证,既细微又精确,潜心体会,方有所得。
第16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起31条迄127条)
31.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解析: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汗出恶风者,是桂枝加葛根汤证,有如前述。今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故宜更加麻黄的葛根汤主治之。
按:本条与桂枝加葛根汤条对比有同有异,同者为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恶风;异者,是无汗与有汗,故本证用葛根汤,前者用桂枝加葛根汤。四逆汤,中成药名。为温里剂,具有温中祛寒,回阳救逆之功效。用于阳虚欲脱,冷汗自出,四肢厥逆,下利清谷,脉微欲绝。
通用名
四逆汤
生附子、干姜、炙甘草、
功效
温中祛寒,回阳救逆
主治
阳虚欲脱,冷汗自出,四肢厥逆,下利清谷,脉微欲绝
性状主要功效适用病症现在应用用法用量药性分析不良反应药品禁忌注意事项贮藏方法
药品类型
处方药
性状
本品为棕黄色液体;气香,味甜、辛。
主要功效
温中祛寒,回阳救逆。
适用病症
阳虚欲脱,冷汗自出,四肢厥逆,下利清谷,脉微欲绝。
现在应用
本方临床用于休克、腹泻、阳虚发热、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手足寒厥证、毒血证和食管痉挛性狭窄等。
药性分析
方中淡附片大辛大热,上助心阳以通脉,中温脾阳而散寒,下补肾火而回阳,为峻补元阳,为君药。干姜辛热,温中散寒,温阳守中,回阳通脉,与附子合用,相得益彰,能增强回阳救逆之功,为臣药。炙甘草补脾阳,益肾阳,后天与先天互助,且调和药性以防姜附燥烈伤阴,尽显佐助佐制之能,以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温中散寒、回阳救逆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