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前身亦此身||章侠
我有一枚闲章,很小,只有一厘米见方,上有四字:明月前身。很喜欢,闲时每每弄笔,写出点自己满意的小楷作品,定会将其钤于醒目位置,顿觉增色几分
明月前身,意蕴多美!
明月,让我即想到,光明的月亮。战国楚宋玉《神女赋》:“其少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想到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诗:“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想到刘大白《丁宁·黄昏》:“这秘密的黄昏,一霎时吞了斜阳,又一霎时吞了明月。”当然,明月又可指明珠。冯浩曾笺注:“明月,珠也。”唐李商隐《利州江潭作》诗:“自携明月移灯疾,欲就行云散锦遥。”清刘大櫆《祭左和中文》:“捐明月於污瀆兮,余又何憾乎今之世。”......前身,乃佛教语。同前生。给人以无限的时空想象。记得有一副常被书画界人士用来挥洒的名联——“前身应是明月,几世修到梅花。”唯美如斯,禅意的人生,真已到了仙境!
“明月前身”四字,出于唐人司空图的《诗品廿四则》中“洗练”一篇:
如矿出金,如铅出银。
超心炼冶,绝爱缁磷。
空潭泻春,古镜照神。
体素储洁,乘月返真。
载瞻星辰,载歌幽人。
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表达的是诗歌中,最洁净、最纯粹、最洗炼的艺术境界。
再看这一厘米里的的天地间的四个字。
小篆,每个字的线条都是那么飘逸灵动,在气韵上形成流丽婉转的态势。明字的“日”前向前字靠拢,明月二字,抢占了大半空间,这样即突出明月二字的重要性,更显前身二字的紧凑,给人以松可跑马,密不插针的感觉。但如此又会让人感觉有点左重右轻,没关系,右侧这一根黏边,巧妙地起到了支撑与平衡作用。
如此风格独特、章法独到的篆刻,绝非凡人所为。
看边款:似鱼室主作。
似鱼室主何人?度娘告诉我,是徐三庚也!
徐三庚(1826-1890),字辛谷,又字诜郭,号全罍、井罍,又号袖海,自号金罍道人、似鱼室主、余粮生、山民,别号翯然散人等,上虞章镇大勤人,清末著名篆刻家。与赵之谦、吴昌硕被称为在晚清篆刻三大家,在篆刻界具有史诗级的地位的,
徐三庚的篆刻出入于皖浙两派,吴带当风的多变小篆书法,臻于化境的用刀技术,将金石趣味的质感线条与篆书笔意自然调鼎。苍劲、妩媚、浑朴、流畅兼有。应该说,吴昌硕印章应该受到徐三庚的影响很大,也喜欢作一点“扭曲”装饰笔法。直到晚年充满石鼓趣味的篆刻仍不放弃这种“笔饰”,徐的影子时时隐藏其中。
吴昌硕(1844.8.1-1927.11.29),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缶道人、石尊者等。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今湖州市安吉县)人。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
大家都知道,他在我们涟水曾做过一个多月的县令,这是他一生唯一经历过的一段官场生涯。为纪念这段岁月,他用最拿手的绝活,风格各异的刻了三枚“一月安东令”。
而吴昌硕一生中,最具代表性、传奇性的篆刻作品,应数他的篆刻作品“明月前身”。说起这枚闲章,那真又是一段催人泪目的动人故事。
吴昌硕16岁时,与一章氏女子订婚。不料,太平天国乱起,当时,很多人把订婚的闺女送往夫婿家,尚未正式过门的章氏也被送往吴家。昌硕父子被迫逃难,但祖母、母亲裹小脚行动不便,善解人意的章氏便主动提出留下来照顾祖母与婆母,没想到这一别,竟成阴阳永隔。当吴归来后,从母亲处得知章氏竭尽心力孝敬老人,却因饥惫和操劳不幸亡故,他悲痛欲绝。欲待厚葬章氏,然遭兵燹毁害,章氏之墓已寻之不着,这使他一生都难能释怀。虽十年之后,娶了施氏,但他始终认为,章氏、施氏两位都是正妻。
四十一岁那年某日夜间做梦,他梦见了已亡故二十多年的章氏夫人,含泪作有《感梦》五古长篇记之。
诗前有小序:
元配章氏,同邑过山人,难中病没,仓卒埋桂树下。乱定发之,不得其骨,伤哉!光绪十年甲申九晦,苏州寓中忽梦见之。诗云:
秋眠怀旧事,吴天不肯曙。
微响动精爽,寒叶落无数。
青枫雨溟溟,云黑月未吐。
来兮魂之灵,飘忽任烟雾。
凉风吹衣袂,徐徐展跬步
。相见不疑梦,旧时此荆布。
别来千万语,含意苦难诉。
我昔避贼难,从父止皇路。
奉母赖汝贤,山野同去住。
壬戌贼东下,我归三月暮。
墙屋一无恙,旧物云烟付。
劫火烧不尽,中庭桂之树。
我母为我言,是汝葬身处。
汝死未及旬,当时记不误。
贼平奉父归,甲子中秋度。
乱后百事废,埋骨先所务。
携锄辟榛莽,形迹了无遇。
泪下声复吞,徘徊空四顾。
仓皇远来意,知汝怜我固。
慰汝一言在,吾身困犹故。
后匹菱湖施,家计颇吾助。
大儿年十二,作诗渐成句。
次儿九岁强,弄笔满天趣。
儿虽非母出,母汝汝当护。
汝言我长佩,汝德我长慕。
他年招魂葬,同穴傍祖墓。
黄泉无自悲,百岁犹旦暮。
(情之所致,催人泪下)
又过二十五年,吴昌硕六十六岁,客居吴下。这一年春天,他又做了一个梦,再一次与章夫人相会于梦境,这让吴昌硕百感交集,想起已去亦师亦友的徐三庚,曾刻过“明月前身”一印,带着对亡妻深深的悼念,他亦刻了“明月前身”一印。
为控制四字的均匀分布,缶老给四字分了界格,四个字几乎全无水平线与垂直线,加了界格,水平与垂直基准线都解决了,在调和四个字之间的细节章法之外,使印更为端庄且不失灵动。
据说,因为年迈,精力本已欠佳,又加万分悲痛,“刻此印时,吴老悲不可胜,含泪奏刀,多次停刀,最后还是友人的帮助完成。”
这方印的边款很特别,一面写着:“元配章夫人梦中示形刻此作造像观老缶记”;一面画着章夫人衣袂飘飘,乘风归去的身影。可以说该印是感情铸就的,其中个味,我辈谁能体会?
2006年,国人还将这段传奇式的爱情故事,拍成电影,影名就叫《明月前身》。
知道了这些故事,我更爱这枚小闲章了。随作七绝自娱::
明月前身亦此身,
尘埃未染做闲人,
日斜岂道桑榆晚?
一笑拈花始见真。
【运河人家】
大家的运河,
小家的故事,
百姓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