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古镇行思杂记

昨天去三河中心校送培送教,三河片几所学校的老师代表齐聚古镇,整个活动很顺利,行程愉快。古镇毕竟是古镇,自带厚实底蕴。

工作室今年教研主题之一是学生作品课堂展评的教学策略研究,我们评课时会围绕主题展开讨论;而我们的讨论将促进执教老师改进课堂展评的技巧。这是“里子”,有我们的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及教学论文来反馈,在此,按下不表。
我要谈的是“面子”问题。此次活动,三河片的老师和领导给了我很深的印象。
第一,活动组织有序。我们早上八点不到赶到学校,学生正在陆陆续续上学,一进校门,大屏幕上滚动两屏会标(如下图),氛围营造得不错。工作室老师说看来学校挺重视,第一印象很好!即便如此,中午吃便餐时,今天以“东道主”自居的工作室汪林老师还在反思:要是门口安排一两个“引导员”就好了!

是啊,一项活动的组织安排往往可以反映出一个团队的管理能力或者管理生态,首先管理者是不是足够重视?校长怎样看待教研活动?只有思想重视才有下一步的组织安排,才会想方设法精益求精力求周全关注细节!这方面,我们有细节记录的,那就是三河中心校韩校长王校长对活动的参与和领导,费心费力。韩校和王校不但参与了听评课,还在诸多细节问题上给予本次活动很好的支持,感谢!

第二,教师表现优秀。我们到达录播室时,好多老师已经等在现场了,他们来自三河教研分会各校,有严店中心校的、丰乐中心校的、新仓学校的、滨湖学校的等等。有老师不满足坐在后面观察室,而是主动要求进入录播室“近距离”观课。我看到参与本次活动的老师中不乏年龄较大的老教师,他们态度非常认真。

在评课和微讲座互动环节,老师们的发言可圈可点,表现出不错的专业水平。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两位老师,一位是比较年轻的女老师,汪林老师说是她同学,她的评课立足教学实际,一听就是在平常教学中经常思考的老师,观点很有见地。还有一位是老教师,他在整个活动过程听得特别投入,不时记录和互动,引起我的注意。直到饭后,他跟我们握手道别,才介绍说自己的女婿在南门上派分校,啊!原来是张老师!这位也是老张老师!怪不得女儿女婿这么优秀,家学熏陶啊!连小孙子都是相当好学可爱的呢!

​​第三,主题教研有潜力。汪林老师是工作室成员,加入时间虽不长,自身年龄也不算年轻,但她对教学有热情有追求,这就够了,这是我们同行的基础。汪老师今年有个省级课题立项,即将开题,关于“数学画”教学的,也关于微课。她多次跟我沟通怎么做课题的问题,有一些顾虑和困难。这些我是有了解的,毕竟乡镇学校的教研氛围与城关有差距,而且发展也不均衡,记得我以前在花岗中心校时教研活动就比较规范和有效。通过本次送教,我对三河中心校有了进一步了解,的确存在一些困难!但是,这些老师中不乏“金子”,有不少老师还是有想法有诉求的,他们缺少的是平台和引领。所以,我也对汪老师的课题研究抱乐观的态度,我希望可以借课题研究这样的主题教研平台有一批老师可以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

​​紧张的半天很快过去,活动很紧凑,中午我们马不停蹄赶回了上派。两位芳老师急着下午上课,我也是。其实,能上课能站在数学课堂就是幸福,能和伙伴们一起做数学教学教研那是几辈子修来的福报,值得我加倍珍惜。——至于一些“嗡嗡”的杂音,什么“领导有领导的样子”“学术人与管理者是两种人”“教育管理首先是行政工作”等等似是而非的“道理”,无非也就是有人想为自己的“晋升”和“无能”找借口,各人有各人的路,随他去吧!

​​​这些年来,我一直秉持做事为人要“诚”要“实”。是的,那些藤蔓可以快速攀高开花,但我坚持做一棵树,向下扎根向上生长。最后,重复在朋友圈的感言:

这些年多亏了我的同伴,我们才可以一路走到现在,才可以洞见一些平常的珍贵、简单的深刻,才可以体验一点工作的快乐、教育的真谛和人生的价值。就这样,一起走,一起向上,慢慢变老,有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