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否有“哲学”

#文化#其实对这个问题给出答案的是黑格尔,他在其著作中指出中国是没有成形的哲学体系,只有一些哲学思辨的萌芽。

对于黑格尔的这种论调,多数人认为这种声音只不过是西方中心主义的变调而已,是西方学者们一贯自大的表现,进而批判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但是以这种形式进行的批判,本身就是一种自大。

01、“无结构性”的中国哲学体系及西方哲学理论框架中国式的形式化工作

就算是在国内,也并非所有学者都认同有“中国哲学”体系的存在。哲学这个词和其体系性是搬抄西方,我们只是把中国传统思想,冠以中国哲学这个名称而已。

认为现在的“中国哲学”体系,不论是从“天道观”、“自然论”的提出,还是到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脉络的梳理,再到道教、佛教、阳明、朱子理学的理论架构,里面的“范畴”、“认识论”、“方法论”等概念的提出,基本上都是借鉴和对标西方哲学的理论框架进行中国式的形式化工作。在这之前,中国是没有成体系或者说一脉相承的“结构性”将它们架构起来的。

连对中国颇有好感的罗素,也是间接支持了黑格尔的观点。在其《西方哲学简史》的著作中,当谈到东方文明和希腊文明时,也是用西方哲学的传统和东方的“心灵思辨”之类措辞进行了区分。

认为西方文明的哲学运动是和科学传统联袂发展的,也正是有这种双重性传统造就了西方探索精神的独特视野。

在此,我们当然可以简单以“西方声音中心主义”批判了之,但单纯这一点是无法消解西方这种双重性传统存在的现实性。

如果从上面的视角来看,是没有“中国哲学”体系的存在,只有不成结构、散落的“心灵思辨”,或者说,没有使结构得以成立的结构性的存在。

这个结构性是什么?就是使理论体系成为体系的决定性元层级或者中心。虽然,我们试图以“儒家思想”进行统领,让它承担起这个元层级的作用,但儒家思想本身都是无结构性。

02、西方哲学寻找“结构性”的传统

在这里也形成了中西传统思维一个很重要的区别,一个是“非此即彼”,一个是“即此即彼”。

西方哲学一个很重要的传统就是寻找“基础性”或者“地基”,然后在其上建构“一些什么”。

最后,以那种“结构”来审视周遭的一切。柏拉图对哲学家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建筑师”。虽然,后来他们“惊恐”地发现那种他们热情投身的“地基”,是“不存在”的、具有不确定性、不完全性。

不过就算如此,也要假定这种“基础性”的存在,问题是对这种无基础性、不确定性的思考和禁绝本身也是一种体系的形式化。

03、追问何为“中哲”、“西哲”的无意义性

不过,正如罗素自己说的那样,哲学就是一种出于自身原因而进行的探索旅行,它有一个特性就是不像数学之类的具体学科,可以给出定义。

哲学是我们无法给出定义的“学科”,因为不同的人群对哲学的定义都会有不同的争议和见解。

如果以此视角来看,全世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哲学,甚至是有自己的哲学体系。在此,追问什么是中国哲学或者什么是西方哲学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是没有意义的。

那么我们要如何做?投身于“哲学”?但是我们人类连“哲学”是什么,至今都没有给出一个没争议的定义。或许人类本身想定义“哲学”的行为本身就是不哲学的。

但如果我们人类没有设定这种“超越论式假象”或者“结构性”,人类将面临的是无基础性的“深渊”。还是借用佛教的一句话“灵山不远求,灵山自在汝心头,人人都有灵山塔,心向灵山塔下修”。

声明:此文中的配图来源于网络,由于其明晰性便作配图之用,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图片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人联系,本人必会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