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散文精选入围作品】劳动最光荣II张水凤


劳动最光荣

☆张水凤

现代社会,父母百般宠爱孩子,但家庭教育至关重要。而优秀的传统家风—勤劳、诚信,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望家长们把这些正能量家风像“传家宝”一样传给我们的下一代。而这些优秀的家风,更像我们心中的那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路。
我的家乡在湘南的一大山深处,但山清水秀,瓜果甚多,有桃子、李子、葡萄、猕猴桃、橘子、枣、甜瓜、西瓜。
每到夏天,我和弟弟喜欢去池塘或去浏阳河抓螃蟹和捉泥鳅卖。
浏阳河清澈见底,河中的丝草绿如缎带,随着水流飘逸如丝,时而可见螃蟹在河边爬行,泥鳅、鱼儿、小虾等在水中游动。
孩子们在水中嬉戏玩耍。渴了,就双手掬起一捧水直接往嘴里送。住在河岸边的人们,直接将河水用木桶挑回家中洗菜做饭用;有的村民还把一担担的蔬菜挑到小河边洗净……
泥鳅营养美味,老人和小孩都喜欢吃,也能卖个好价钱。为了多赚零花钱,我和小伙伴们喜欢晚上去田里抓泥鳅。抓泥鳅只需要一个水桶,一把小锄头、一个手电筒。泥鳅喜欢往泥巴深处钻,我们用锄头翻开淤泥,便能抓到泥鳅。可怕的是,有时会有水蛇藏在泥鳅洞里,我们往往错把水蛇当做黄鳝抓回家。等到了家,父母一看是水蛇,只能放生。调皮的我们,会被父母责骂。
有一次夜里,我和弟弟又去田里抓泥鳅。但田里没有泥鳅抓,因为田里种着一片甜瓜,刚好甜瓜熟了,发出阵阵清香,我们终究没能抵住甜瓜的诱惑,摘了几个带回家。原以为母亲不会打骂我们,没想到平时慈祥的母亲居然狠狠地骂了我们一顿,还罚我们在大厅跪了一个钟头,我至今还记得膝盖跪久了的锥心之痛。那是母亲第一次处罚我们,母亲的教训也让我们姐弟传承了优秀家风:小偷小摸,也会逐渐铸成大错,让人走犯罪道路。从此以后,我和弟弟改正了小偷小摸的坏习惯。
由于家庭贫困,我和弟弟学费都是父亲东凑西借的。买甜瓜吃简直是奢望。直到割禾时节父亲从外地打工回来,母亲提及此事,他才给我们买几个甜瓜让我们解馋。
父亲是木匠,常年在外地打工。我家的田地挨山伴阴,稻子成熟相对晚一些。父亲从正月出去要到“战双抢”才回来。所谓“战双抢”就是五月抢收,六月抢种,那是农家人最忙碌的时候。我们在稻田里收割稻子,爷爷奶奶就在家里帮忙晒稻谷。爷爷奶奶年龄大了,常常累得气喘吁吁。这时,母亲就会回家帮忙晒稻谷。所以,田地里就只剩父亲一个人在踩打谷机,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但顽强的父亲咬紧牙关也在那里卖命地踩打谷机。有时,我们也会学着父亲的样子踩打谷机,但我们年幼,力量太小,父亲只好谢绝了我们的“帮忙”。父亲就招呼弟弟去割稻谷,要我传送稻谷给他脱粒。
不远处,就瞧见弟弟拿一把锋利的镰刀化作银芒,“刷刷刷”的声音时起时落,在空旷的田野显得那样寂廖。
有一次,为了早点收割完稻谷。父亲要我和弟弟放学后,也去田里帮忙。尽管我们十分不愿意,但也硬着头皮去了。当天晚上,我们姐弟俩的胳膊酸痛不已。
第二天天刚破晓,父亲又早早的去割稻谷了。等八点半回来吃早餐时,父亲的白色衬衣已湿漉漉的。我的眼睛湿润了,等放学回家,我拉起弟弟向田地走去。虽然我们力气小,但可以让父亲轻松一点,我们就很高兴。这样的日子虽艰辛,但也快乐!因为,只有辛勤地劳动,才能有所收获。
还有一次,稻谷熟了,父亲还没有回家。母亲只好跟叔叔家“换工”收割稻谷。所谓“换工”就是今天你帮我家收割稻谷,明天我帮你家收割稻谷。那天,我和弟弟都巴望着父亲早点回家收割稻谷,可父亲一直没出现……
快到十一点的样子,我们很累,就坐在田埂上休息。这时,我发现禾苗另一侧的禾苗一阵潮水般涌动,有人在稻棵中扶腰挥镰,那竟然是我朝思暮想的父亲。
原来,父亲回家后,发现我们都没在家,猜测我们在稻田收割稻谷。就把行李放下,拿了一把镰刀直奔稻田。
“爸爸!给我们带啥好吃的?”我们欢叫着冲过去,像蜜蜂般把父亲围的团团转。
“孩子,我……”。父亲最终没有说下去,只是眼睛有点湿润了,红红的。我知道父亲肯定有事,就拉弟弟去一边,没有再缠着父亲要吃的。
晚上,父亲一五一十跟我们诉说了他的遭遇:木工活是做了,可包工头卷款跑了。车费都是前阵子预支的。那时,《劳动法》还不像如今这般完善,卷款逃跑,在南方屡见不鲜。但是,父亲还是颤抖着双手打开了布袋。
“有甜瓜吃!”弟弟兴奋地叫起来。父亲拿起那个有股田野芳香的甜瓜,给了弟弟,并嘱咐弟弟要分点给我吃。我和弟弟眼里都噙满泪水,看看父亲又看看母亲,再看看年迈的爷爷奶奶,反倒不好意思起来。把甜瓜送给爷爷,要他分点给奶奶。爷爷拿着闻了下,就顺手给了奶奶,奶奶也瞅了一小会儿,又拿给了母亲。母亲接过甜瓜,也嗅了下,转手给了弟弟。弟弟摇头不接。最后,那个甜瓜被母亲分成了六份,每个人都有份,只是爷爷奶奶、父亲母亲都没有吃,又分给了我和弟弟。那次,我和弟弟吃着吃着,竟哭了。父亲很着急,就把我们拢进怀里说:“明年我买甜瓜籽种辣椒地里。以后,你们就有甜瓜吃了。”
第二年,母亲说外面的钱也不好赚还不如在家发展。父亲也真没出去打工了,带领我和弟弟把后山的荒地开垦出来,种植了几种果树,又在果树的旁边种植了一亩甜瓜,几亩蔬菜。只是,每年的甜瓜收成都不好,勉强够家里人果腹,却没有多余的去换钱。父亲就这样默默无闻的耕耘……
有一年,父亲好不容易种了点像样的甜瓜。谁料,可恶的偷瓜贼不仅偷光了我家的甜瓜,还把父亲辛辛苦苦种的红辣椒摘了个遍,还把我家的辣椒树踩死了一半。父亲气得直骂人!接着,父亲生气地把所有的甜瓜腾全部拔了,在那上面重新种上了辣椒。从此,红彤彤的辣椒,就成了父亲的“伴侣”。
只是,父亲每到饭点,都会缺席,他早上五六点就去翻土、撒种、浇水,有时还要给刚发芽露土的菜盖一层薄膜。
后来,父亲因家庭开销大,又一次踏上了打工之旅。母亲就把种植在菜园里的甜瓜全部清除了。从此,香甜可口的甜瓜从我家的菜园消失了……
如今,玩具、网络游戏已经成为当今孩子的“童年伴侣”。而收割稻谷,早已是机械化,随着收割机的普遍,农民不仅省时省力,还增产了不少。对于我们那代人所经历的“趣事”,现在的孩子们显然有所抵触。也许他们在父母的陪同下,拿过锄头,摘过辣椒,也种过甜瓜;有的小朋友,可能还尝试过翻晒稻谷。但在实践过程中,把优秀的家风传承,就是个很大的问题。所以,我们除了要陪伴孩子,还要把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和诚实守信的优秀家风,灌输给孩子。而带孩子去亲身体验农活,就是一种劳动历练,也会给孩子找点童趣。
每到“五一”劳动节或者暑假期间,我和老公都会带着孩子亲身体验农活,给孩子找点童趣。每次看到孩子蹑手蹑脚地学习插秧,我都会心一笑。儿子也会笑着回应我:“妈妈,插秧真好玩!”我也会心一笑,回应儿子道:“劳动最光荣!”

作者简介

张水凤,女,湖南浏阳人,爱好写作,曾有作品散发于《中国建设报》《陕西农村报》《江苏工人报》《宝安日报》《长沙晚报》《合川日报》《珠江时报》《南飞雁》《滕州日报》《达州日报》《女报》《佛山文艺》《幸福》《潮州日报》《打工族》《浏阳日报》《河源晚报》等报刊杂志,曾获全国征文大赛一,二,三等奖奖项数次。

在本公众号发布的作品,【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刊出后不删稿,敬请作者前往关注并收阅!

征稿专栏

第四届《中国当代散文精选》300篇征文大赛征稿通知(点击查阅)

《华人文学》杂志征稿

——感谢阅读——

(图来源网络,侵权告之删除)

    国际诗歌网:http://www.gjsgxh.com


  学 术 顾 问:周  明    丁一    冰耘    易传宝    韩  英

会        长:沈裕慎

常务副会长: 吴  昉
副  会   长:袁仲权    曹 平     潘颂德
  秘   书   长:戴三星    李   平

  编委会成员:

沈裕慎    戴三星    李    平   梁全义

张   艺    丁红梅    何兰青    林从龙

蒲公英    黄会容    陈立琛    陈锦绵

韩   江    陈典锋    买   超    曹   平

龚明仁    周嘉琪    涂作武    侰丽恰母(泰国)

王中海    马梦瑶(美国)   陈湃(法国)

国际诗歌网总编:丁红梅


 美国分会会长 马梦瑶

 泰国曼谷分会会长 侰丽恰母

 桂林分会会长 何兰青

 九江分会会长 柳守猛


执行编辑:丁红梅   何兰青    胡耀辉   周已雄   马梦瑶(美国)

  法律顾问:戴    斌


 欢迎  投稿      

小说、散文、诗歌、书画、摄影等

(0)

相关推荐

  • 【王凤贵】以孝治家传后人

    <宁夏日报>:nxrblps@163.com 以孝治家传后人 王凤贵/文 百善孝为先,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这是祖祖辈辈的传承.在我家,父母一直把孝放到修身.治家的首要位置,他们以身作则 ...

  • 讲家风

    [讲家风好故事]欲高门第须为善 要好儿孙必读书       我的祖上是从濮阳市清丰县过来的,小时候有一次过年回老家祭祖,父亲翻开家谱,我看到首页写的两行字--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父亲说,这 ...

  • 【颍州文学.散文】瘦鸿||父亲站在田野上(外一首)

    父亲站在田野上(外一首) 文/瘦鸿 父亲站在田野上 成吨.成吨的稻浪向他涌耒 他黄河一样的脸 敦厚.慈悲.暗藏神谕.   父亲站在田野上 那些躬身的稻穗.大豆.髙梁-- 曾经是他的婴儿,被他悉心侍弄. ...

  • 闲不住的父母,闲不住的我

    编者按: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良好的家风传承需要"言传"的同时,"身教"更为重要.在"崇文重教,耕读传家"的寺庄,这方 ...

  • 触景生情

    偶尔在网上看到下面照片(好多张,只选其中几张),看着看着,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是可怜!是自怜!还是感动?心情很复杂,说不清楚.这些照片虽然不是我自己的影像,但它却蕴含了我当年的影子,勾起了我对儿时 ...

  • “六一国际儿童节”特稿丨那些年,是我的童年/曹 英

    今天六一,想起童年的很多趣事来. 二年级的时候,幺爹是大队小学教师.工作之便也在他的照顾下,大姐.我和弟弟参加了公社名额有限的六一联欢会.礼堂人很多,清一色的红领巾,闹嚷嚷的听不清,人多担心走散,有点 ...

  • 散文||长兄如父

    长兄如父 袁福成||江苏 在中国的文化传统里,但凡如父的长兄.如母的长嫂,一直都是全社会敬重和褒扬的榜样.在我的心目中,将我的父母和哥嫂都列入其中亦当之无愧! 我父亲这一辈共有兄弟五人,父亲排行老大. ...

  • 劳动与家风

    作者:韩江农夫 从记事起,父母整天都在劳作,父亲为主,母亲协助,将勤劳的本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如今,父亲已66岁,母亲已65岁,至今身体康健,不肯停歇. 上小学时,父母每天天刚亮就出去劳作,天黑才回家, ...

  • 风吹稻浪

    来源:衢州新闻网-衢州日报 2018-08-06 08:53 杨春富 少时,一放暑假,时间便被父母打进如意算盘.那时,田里种的是双季稻.炎炎季夏,风吹稻浪,便是收割早稻的时节. 凌晨三四点,被母亲唤起 ...

  • 第四届【散文精选入围作品】雕刻时光​II张晓红(河南省)

    雕刻时光 ☆张晓红(河南省)         四月就要过去,回眸,盼望,期待.一天一天,又快又慢.        走吧,出去看看春天,不然,她就溜跑了.出门,阳光刺眼,零零星星的口罩,流动成一道道风景 ...

  • 第四届【散文精选入围作品】家什剪影​II张波

    家什剪影 ☆张波   菜墩儿   让我告诉你,我的祖父,你每次出现,从来不是黑白色,也不缺少气息.因为,画面上总是充满久远的色香味.菜墩儿,那几乎就像一盘硕大的蛋糕,圆圆的.厚厚的,稳坐在故乡老屋厨房 ...

  • 第四届【散文精选入围作品】母亲住院II黄和平(湖南省)

    母亲住院 ☆黄和平(湖南省)   母亲邓秀英今年87岁了,一生热爱劳动,身体素质一直很好,很少生病住院,记得上次到郴州市立医院胃溃疡病住院已经是20多年前的事情了.当时我在中共湖南郴州市委组织部任部务 ...

  • 第四届【散文精选入围作品】武当山游记II伍朝燕

    武当山游记 ☆伍朝燕 金秋十月,应朋友相邀同游武当山.想到未知的前程,伤损行动不便的手臂,抑郁之气时常积聚心中,不由得眉头深锁.因此有些踌躇不决.朋友说游历道教名山会令我心情舒畅.能登上武当山,一暏真 ...

  • 第四届【散文精选入围作品】酒局II薛立全(山东省)

    酒局 ☆薛立全(山东省) 中国是酒的故乡,酒和酒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在许多场合,酒不只是口腹之乐,而是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体现一种礼仪,一种氛围,一种心境. 酒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有无酒不成席之说, ...

  • 第四届【散文精选入围作品】一块腊肉II姚尚平(安徽省)

    一块腊肉 ☆姚尚平(安徽省)   腊气正浓,除夕将临,人间已是2021.因为响应"防疫常态代,就地度新春"的号召,今年回乡过年的人明显减少了.我也和众多游子一样,属地辞旧岁,一家两 ...

  • 第四届【散文精选入围作品】陕北印象II石光清(安徽省)

    陕北印象 ☆石光清(安徽省) 草木稀疏,沟壑纵横,风吹四季,黄土飞扬:黄土地.土窑洞.荒山秃岭旱河床,皮坎肩,红腰带,羊肚手巾老区人,风沙是那里的主旋律,黄色是那里的主色调,水土流失是那里的主题,这就 ...

  • 第四届【散文精选入围作品】父母爱情​II薛绍梅(陕西省)

    父 母 爱 情 ☆薛绍梅(陕西省)  ---谨以此文献给天下平凡而伟大的父母 倘若父母还健在,今年应是父亲90岁,母亲88岁诞辰.然而人生无常,父亲离开我们已经12年了,母亲也离开我们4年了.父母一生 ...

  • 第四届【散文精选入围作品】凤凰山游记II姚南分(贵州省)

    凤凰山游记 ☆姚南分(贵州省) 辛卯岁初,临春三月,于午十九,雨霁雾陈,游于凤凰之山.斯山也,余上周六(即三月十二日)曾有浅行,然其时已晚,于半山亭而止,殊不快矣!故今时再临,欲尽余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