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玛特之烦恼

灵兽按

万一哪天年轻人不再被molly吸引,泡泡玛特的生意又能持续多久?

作者/十里  ID/lingshouke

▲这是灵兽第1025篇原创文章

自从泡泡玛特上市后,对泡泡玛特的质疑声就一直不绝于耳:

盲盒的赌博玩法、IP的开发潜力、新品涨价质疑、股价“腰斩”等,尤其是股价,一直起起伏伏。

2020年12月上市之初,被戏称为“年轻人的茅台”的泡泡玛特就为股市上演了一出“股价疯涨”的好戏,两个月涨幅达52.17%。

随后,股价则掉头直下,紧随老大哥茅台的脚步,跌跌不休,困守王座。
自今年2月17日,盘中触及107.60港元历史高点后,泡泡玛特股价一路回调,接近腰斩。3月,泡泡玛特股价最低点仅为46.47港元,市值从最高点的1505.92亿港元一路跌落,跌了800多亿港元。

尽管6月初,泡泡玛特的股价略有上升,创下近3个月的新高,让市值重回千万级,但好景不长,股价再次一落千丈,上市即破千亿市值的神话,也屡次打破,光环不再。

资本市场逐步回归冷静,贴在泡泡玛特身上的诸多标签和质疑,也值得再次审视。

1

千亿市值光环褪去

在投资圈内有一个关于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的段子:

泡泡玛特没火以前,投资人对王宁的评价是,相貌平平、文化水平不高、说话没有感染力,团队没有精英等等;上市后评价变为,喜怒不形于色、沉稳、偏执、具有消费行业赛道创业者的优秀品质。

有人总结,投资人的情商是根据钱来的。

纵观近半年,泡泡玛特在港股上市的股价起起伏伏,一众投资者的心跳也起伏不定。

在2020年12月泡泡玛特登陆港股之前,用了8年的时间,估值涨超一万倍。圈粉消费者的同时也虏获资本市场的宠爱,港股挂牌首日泡泡玛特的股价暴涨79%,总市值最高达1472亿港元,市盈率也高达280倍。

彼时,恐怕是泡泡玛特最为高光的时刻。而后随着市场竞争、经济下行和一些媒体定调“精神鸦片”等多方影响,一部分消费者对泡泡玛特盲盒失去了兴趣。

一位前盲盒爱好者告诉《灵兽》,“最后一次购买泡泡玛特的盲盒系列,还是去年出哈利波特联名款的时候,一度疯狂到看见门店就要进去买。但今年的盲盒就很少关注了,之前买的盲盒不少都挂到二手平台上。”

越来越多的盲盒玩家清醒,宣布“退坑”,声称这是消费主义的“陷阱”,自己成了别人眼中的韭菜,消费者的冷静,立刻反映在财报和资本市场中。

根据2020年财报数据,泡泡玛特2020年营业总收入为25.32亿元,同比增长49.25%,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93亿元,同比增长11.51%。

上市后的首份财报并没有不好看,但对比往年的数据,却呈现断崖式下跌。

2018年-2019年,泡泡玛特营收处于高速增长中,同比大增225.49%和227.19%,但2020年的增速仅有49.3%,增速下降近八成。同时,毛利的增长也明显趋缓,从2018年-2019年的296.03%和265.85%,下降到2020年的46.2%。

从毛利率来看,泡泡玛特2017年-2019年毛利率逐年上升,分别为47.6%、57.9%和64.8%,但在2020年下降到63.4%。

玩家兴趣降低、热度降低、股价腰斩,上市后的泡泡玛特并没有延续“幸福”的童话故事,反而困境重重,为了应对资本市场的冷漠,泡泡玛特使出了“涨价”手段。

上述玩家向《灵兽》表示,泡泡玛特今年4月提高了新品价格,从59元涨到69元,质量没感觉变好,款式也没有心意了,还发布价值千元的新手办,最贵的价值5000元,这完全到了艺术收藏品级别。

对此泡泡玛特则回应,由于提高产品工艺质量及原材料成本上涨,导致自主品牌的产品毛利率从2019年的71.2%下降至2020年的68.7%。资料显示,2020年四季度PVC价格一度达到十年高点,进一步摊薄泡泡玛特的毛利率。

可泡泡玛特的盲盒本就饱受“溢价空间”较大的质疑声,一个成本价不到10元的玩具,在商家和黄牛的炒作下,价格被炒到几千块。财报也直接显示,毛利率达到近6成,也证明泡泡玛特的“暴利”。

在经济下行的当下,如此的涨价行为,不免引起消费者的质疑。

而对于泡泡玛特而言,涨价并不是提高毛利率唯一的方式,更核心的问题是,消费者是否愿意为IP付出更高溢价,以及泡泡玛特能否围绕IP推出附加值更高、用户更愿意买单的新产品,重新赢回消费者的新鲜感。

2

IP瓶颈

2016年1月9日,王宁发了一条微博:大家除了喜欢收集 Sonny Angel,还喜欢收集其他什么呢?

这些年,潮牌成为资本追逐的对象和年轻人钱包的联合收割机,美国地摊货champion沦落为1688的平台爆款,至高无上的supreme也走下神坛,而泡泡玛特的爆发有着明显的时代痕迹。

在王宁的这条微博下留言最多的是当今的当家花旦Molly。随后,王宁通过沟通、买断IP,并且负责开模、批量生产和宣传等流程,将泡泡玛特推向消费者。

而这条微博也被高管评价为“价值一个亿”。

据泡泡玛特公布的财报来看,2020年,Molly的销量为3.57亿港元,占比14.2%。这个数据与2019年的4.56亿相比逊色不少,作为主要收益来源的Molly销售额却是下降了21.7%,这也从某种程度上佐证了泡泡玛特主要IP老化的趋向。

在潮玩市场有一句话“成也独家IP,败也独家IP”,IP是泡泡玛特业务的核心。

数据显示,2020年泡泡玛特共销售了超过5000万只潮玩,但营收还是主要依靠前五大头部IP,占比达到51.1%。其中,Molly、Dimoo、BOBO&COCO以及SKULLPANDA四个核心IP,销量分别占总收入的14.2%、12.5%、2.7%以及1.6%。

而非独家IP占销售额从1.59亿元增长到4.44亿元,占营收的比重从2019年的9.5%,上升到2020年的17.7%。与此同时,自有IP占比只增加1.8%,独家IP则下降了7.1%。

可见,泡泡玛特对毛利率较低的非独家IP的依赖正在变大,但其中的弊端是,非独家的联名合作,意味着谁都可以推出同质的相似产品。

在泡泡玛特近200个IP中,仍只有Molly独挑大梁,并没有新的爆款IP支撑。从效果来看,泡泡玛特也只有通过增加SKU试图增加营收,但能否稳住盲盒潮玩的宝座,还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日益增加的IP数量,加之签约非自有IP的成本费用高昂,也是造成泡泡玛特毛利率下滑的主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称其将IPO募集的18%资金用于IP研发领域。据财报显示,公司2020年无形资产为9270万元,2019年时这个数字还仅为1860万元,这就意味着其IP拥有成本出现了大幅上涨。

尽管IP数量常年增长,但泡泡玛特却很难再赢得消费者的热衷。其实,纵观盲盒IP,打着潮流玩具的旗号,只是在外形上做着软萌、可爱的设计,让不少真正的潮玩爱好者嗤之以鼻。

或许,站在商业的角度,盲盒是专业的模式,但作为一个潮流品牌还不合格,至少它不是小众、不是有趣的,纵使盲盒这一风口确实迎合了诸多消费者的底层心理,利用人好赌性的心理进行操作,而当超过30%的人意识到这个东西没有价值的时候,就会自然消散。

这才是泡泡玛特永远的纠结。

3

泡泡玛特的焦虑

真正让泡泡玛特陷入焦虑的原因是,来自媒体和中国消费者协会的相继发声,也是将泡泡玛特推向悬崖的两只看不见的手。

针对盲盒市场出现的各种乱象,中国消费者协会发文提醒消费者不能以投机或博彩的心理购买盲盒,新华社也认为盲盒是给劣质商品提供便利,加上宠物盲盒等不当创新引发的口诛笔伐,整个盲盒体系正在遭受质疑。

其实,盲盒的商业空间就是靠人为制造稀缺,也就是概率游戏以及重复决策的成瘾性打造的,也是新时代的营销手段。

泡泡玛特的盲盒规则是,一个系列的盲盒分为普通款和隐藏款,一个系列中有12款普通款,每一款出现的概率在1/12,而每12盒里会安排一个隐藏款,所以抽中的概率大概在1/144。

除此之外,有的系列还有大隐藏款和小隐藏款之分,对于有收藏癖的松鼠玩家来说,想要集齐必须疯狂复购、氪金,利用消费者赌博的心里,把本来买不到的稀缺,变成了买到了不确定款的稀缺,不仅将其转化为销售额,还避免消费者争抢的疯狂,同时,调动消费者的购买心理,使其上瘾。

泡泡玛特甚至将其做成了闭环生意,由于盲盒的稀缺,造就了二级市场的存在,在二级市场中,59块钱买来的隐藏款,可以卖到上百元甚至上千元,数倍溢价,而雷同款、基本款只能甩卖、降价出售。

除此之外,泡泡玛特的外部竞争也从未停歇。

泡泡玛特名声在外,但其2019年的市占率也不过就8.5%,虽然目前有所增加,但还远不到统治市场的地步,抛开数据,泡泡玛特要应对的最大挑战是雨后春笋般的各路竞争者。

相关数据显示,潮玩相关企业至今已超过800家。目前盲盒品牌销量top10中,除泡泡玛特之外,国内阿狸、长草颜文字、吾皇万睡等都在攻占市场;腾讯、阿里等互联网文娱板块也都纷纷推出潮玩;就连名创优品都开发了自己的潮玩品牌。

潮玩的竞争力在于能否持续掌握年轻人的审美以及把控未来潮流的方向,但目前看来,泡泡玛特并没有掌握这个话语权,万一哪天年轻人不再被molly吸引,泡泡玛特的生意又能持续多久呢?(灵兽传媒原创作品)
有温度 · 有深度 · 有态度
灵兽传媒旗下公众平台
专注新零售 聚焦新消费
关注连锁/零售/电商/商业地产
创业创投/资本对接领域
聚焦全球商业创新
精准覆盖中国商业精英人群
入驻今日头条/搜狐/企鹅/大鱼/一点/网易/百家等平台
E-mail:lingshouke@126.com
更多资讯请访问灵兽网www.lingshouke.cn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