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夏风云连载5】统治过埃及的喜克索斯人与犹太民族起源

1. 喜克索人是什么人


喜克索斯人(Hyksos),或翻译为喜克索、希克索斯、希克索、西客索等。“喜克索斯”来自古埃及文中的Hekakhasewet,直译的原意是“外国的统治者”。有的民科把“喜克索人”刻意翻译成“海客斯人”,然后胡说“就是从海上来的客人”,这样的幼稚园似民科思维在中国很多官科专家中都存在。实际上在古王国时期,“喜克索”这个称呼还指一些努比亚的酋长,在中王国时期指叙利亚-巴勒斯坦的一些游牧酋长。一般认为埃及只有第十五王朝的几位法老是喜克索斯人,不但因为他们持埃及国王的称呼,而且因为曼涅托在他的记录中特地将他们称为喜克索斯人。一般认为这第十五王朝国王一共统治埃及108年。曾经有人提出过喜克索斯人属于西亚胡里特人或甚至他们在埃及的统治是一个巨大的西亚胡里特帝国的一部分,但近年的研究越来越清楚地证明喜克索斯人主要属于闪族,而与胡里特人毫无关系,他们很可能是迦南人。

埃及第十五王朝国王的名字、顺序,甚至总数今天还不确定。这些名字出现在建筑物上的象形文字中或出现在如圣甲虫之类的小物件上。但这些名字往往不十分清楚,有时搞不清相应的名字指的是同一个人还是不同的人。埃及史中这段时间的历史年表还非常混乱,只有在新的可定年代的文件和物件被发现后才可能在这一点上有新的进展。曼涅托的埃及史只有通过其他人的著作引述流传下来。但这些著作中所列出的六位国王的顺序也不一样。而且这些名字之间的拼写差异非常大,根本无法将他们联系到一起,它们与在埃及出土的圣甲虫上的名字的差异也很大,它们也无法被联系在一起。

约前1786年,强大的第十二王朝结束,继承它的第十三王朝很弱小。这个王朝的首都不在上埃及的底比斯,而在孟菲斯南部一个叫做Ity-Tawy的地方。虽然这个地方位于古埃及的中心,但第十三王朝甚至无力在这里控制整个埃及。第十三王朝中期大约第二十六国王内弗尔霍特普一世统治时期(约前1741年-前1730年),埃及分裂的过程加剧。内弗尔霍特普一世的弟弟和继承者索贝克霍特普四世统治时期喜克索斯人在尼罗河三角洲出现了。约前1720年他们占领了阿瓦利斯。这些统治三角洲东部的喜克索斯王子和他们的埃及依附者的名字全部在圣甲虫上记录下来了。

曼涅托在叙述喜克索斯人到达埃及时说,他们是外来的野蛮人的武装侵略,他们没有遇到多少抵抗就将这个国家征服了。据说他们入侵时带来了新的革命性的军事技术,其中包括复合弓、战车、更好的箭头、各种各样的剑和匕首、一种新式的盾、链环甲、金属的头盔等等。假如喜克索斯人只有其中几种新的技术的话,那么他们的军事优势已经远高于埃及人了,因此这些叙述加强了野蛮的亚洲部落武装入侵埃及的印象。但今天大多数人认为实际上并没有这样一次性的武装入侵,更有可能的是多个西亚部落(主要是闪族人)在中王国末期的数十年中和平渗入东埃及。有人指出闪族人从巴勒斯坦南部通过西奈半岛武装入侵埃及是不可能的,因为那里的部落当时太弱了,他们不可能支持这样的入侵。此外在这些地方没有任何统一的国家。与过去的观点不同的是,今天一般认为在亚洲大陆上没有存在过一个喜克索斯帝国。一些在巴勒斯坦、克里特岛、巴格达和甚至在苏丹被发掘的喜克索斯遗物今天可以被完美地用当时的贸易途径来解释,它们无须被解释为一个喜克索斯帝国的产品。随着时间的变迁,在埃及东部的亚洲部落越来越多,他们渐渐地加强了他们对当地埃及城市和地区的控制。最后有一个部落的首领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一个世袭的国王是否还有权占据着国王的地位,尽管他已经早就没有国王的权利了。这些喜克索斯首领抄起了主动权,袭击和占领了孟菲斯,称他们自己为国王。

下图为大约公元前1900年一位高官墓中绘画,描绘亚洲人携带弓箭长矛,以及驴羊动物进入埃及。这位高官叫Khnumhotep II,是第十二王朝时期辛奴塞尔特二世统治时期的官员。


2. 喜克索人王朝


第十四王朝是以尼罗河三角洲东部阿瓦利斯(Avaris)为统治中心的区域地方小集团。统治年代大约从公元前1805年(与第十三王朝大约同时)或者公元前1725年(大约索贝克霍特普四世时期)开始到公元前1650年左右,大约延续155年或者75年。学者对这个王朝开始年代有很多争议。这个王朝许多统治者的名字是西闪米特人的名字,因此这个王朝被相信是迦南起源,大致在今天巴勒斯坦及周边地区,是西闪米特人后裔。曼涅托则记载这个王朝都城是Xois,而不是Avaris,且有76位国王之多,但都灵莎草仅提到56位国王。这个王朝与基于孟菲斯的第十三王朝并立。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五、第十六、第十七五个王朝通常归组为古埃及第二中间期。

(第十四王朝统治区域-棕色部分)

第十四王朝精确统治区域也未知。埃及古物学家KimRyholt认为第十四王朝大致统治区域就是尼罗河三角洲,其南部边界在西三角洲的Athribis和东三角洲的Bubastis。根据维基百科,喜克索斯王国的中心在尼罗河三角洲的东部和中埃及,它的范围是很有限的。南部的上埃及大部分时间仍掌握在底比斯王朝的手中。喜克索斯王国与南部的关系主要是一个贸易关系,不过好像底比斯的王子们有一段时间承认喜克索斯人的统治并且向他们纳贡。第十五王朝占领了孟菲斯,他们的夏宫和基地仍在阿瓦利斯(Avaris)。

许多作者提出后来的喜克索斯国王的圣甲虫比开始的要多,这可能说明他们越来越埃及化了。他们用埃及的象形文字写他们的名字、使用埃及国王传统的称呼、使用埃及神赛特来显示他们自己的神性等等都说明他们是相当埃及化了的。似乎喜克索斯人的统治被埃及大多数地方接受或支持。底比斯的统治者后来似乎有一段时间的确与喜克索斯统治者达成了一定的协议。底比斯的埃及人可以通行中埃及和下埃及,而且可以在尼罗河三角洲畜牧。在一篇从当时留下来的文章中有关于底比斯法老的顾问对向喜克索斯人宣战的不满的记录。当底比斯的国王宣布喜克索斯人是在埃及这块神圣土地上的污暇的时候,他的顾问明显地不希望打破当时的和平相处的局势:“我们在我们(这部分)的埃及很悠闲。艾勒芬汀是一个坚固的堡垒,中(埃及)离我们相当遥远。他们最好的良田在为我们耕种,我们的牛在三角洲上吃草。他们给我们送猪。我们的牛没有被他们抢走……他占据着亚洲人的土地,我们占据着埃及……”

按照维基百科,古埃及第十五王朝年代大约是从公元前1650年-公元前1550年,正好是100年左右,一些学者认为喜克索斯人统治大约有108年。喜克索斯人更愿意呆在埃及北部,因为他们是从尼罗河三角洲东北方向渗透进来的。第十五王朝后面三位国王名字和顺序则相对确定,他们是希安(Khyan)、阿波庇一世(Apepi I)、哈姆迪(Khamudi)。《鹰蛇之夏》一书论证,喜克索斯人就是中国古籍记载的“东夷人”,希安王就是东夷人国王后羿,阿波庇一世是东夷人国王寒浞。喜克索人的都城阿瓦利斯象形文字正是中国古籍记载的东夷人都城"鉏"。喜克索人统治埃及的百年就是中国古籍记载的太康失国百年

3. 孔甲乱夏与摩西出埃及


根据《鹰蛇之夏》论证,第十七王朝末位法老卡摩斯就是少康,他带领埃及人打败喜克索人复国成功,此即中国古籍记载的“少康复国”或“少康中兴”。第十八王朝开始几位法老继续讨伐“东夷人”,把地中海东岸的黎凡特地区变成了埃及直接控制的地区。但是在第十八王朝末期,特立独行的埃赫那顿(阿蒙霍特普四世)搞”一神信仰“宗教改革,推行阿顿一神崇拜。《鹰蛇之夏》论证埃赫那顿的名字就是孔甲,所以埃赫那顿一神教改革就是中国古籍记载的”孔甲乱夏“。

这场“宗教改革”受到埃及人的抵制。在埃赫那顿时死后十年,埃及的政治、宗教、艺术重新回归传统规范。阿顿崇拜后来被哈伦海布根除,埃赫那顿统治时期的艺术和基础建设被涂掉或摧毁,阿顿大神庙被夷为平地,传统拉和阿蒙神崇拜又得以恢复。埃赫那顿的名字从官方帝王名册中除去,后来他被称为“那个埃赫塔顿的罪犯”。

埃赫那顿发动乱夏的“一神教”改革最终没有在古埃及获得成功,但是他的“一神教”思想却戏剧性的长久传了下来,最终影响后来整个中东和欧洲,并形成基督教和穆斯林两大世界。把“一神论”传下来并发展成一神教的人叫摩西。

摩西是希伯来语名字,天主教称为梅瑟,是在旧约圣经的出埃及记等书中所记载的公元前13世纪时犹太人的民族领袖。史学界认为他是犹太教的创始者。摩西(Moses)“在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巴哈伊信仰等宗教里都被认为是极为重要的先知。”根据圣经旧约,按照以色列人的传承,《摩西五经》便是由其所著。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奥利地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根据摩西的名字与埃及许多法老名字中“摩斯”音节相近这一点,得出了非常惊人的结论:摩西是埃及人,而且与阿蒙霍特普四世存在某种关系。实际上,“摩斯”在古埃及语里有“儿子”之意,往往跟在某位神灵的名字后面构成人名(如图特摩斯)。弗洛伊德推断,保存在旧约中的摩西的名字是不完整的,其原始形式很可能是“阿顿摩斯”。因为摩西是严格的一神教犹太教的创始人,而他在埃及唯一可能接触到的一神教就是阿蒙霍特普四世推行的阿顿信仰。弗洛伊德继续推测,摩西可能是忠于阿蒙霍特普四世的新宗教的官员,甚至可能是法老的儿子!无论如何,后来在阿玛尔纳所出土的铭文当中的《阿顿颂词》,发现一段颂扬唯一真神“阿顿”的内容与描述方式,与流传至今的圣经诗篇一些章节十分相近。“阿顿”创造一切的角色与后来一神教“上帝”的角色几乎完全一样。这引起许多学者将阿蒙霍特普四世的宗教与早期犹太教的联系,作出许多可能的假设。

根据出埃及记的记载,摩西受耶和华之命,率领在埃及过着奴隶生活的以色列人,迁往神所预备的流着奶和蜜的富饶之地迦南。经历40多年的艰难跋涉,他在就要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去世了。在摩西的带领下,希伯来人摆脱了被奴役的悲惨生活。神借着摩西写下《十诫》给他的子民遵守,教导他的子民敬拜他,以色列人随成为历史上首个尊奉单一神宗教的民族。

根据犹太教故事所说,“摩西出埃及”事情最初起因于古埃及统治阶层屠杀以色列人事件。这个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犹太教的故事是这样的:以色列人在埃及生养众多,而且极其强盛,引起埃及统治者的巨大惶恐与戒备。统治者担心日后若遇什么战争的事,以色列人会连合他们的仇敌攻击他们,于是埃及人派督工辖制以色列人,加重担苦害他们。只是越发苦害以色列人,他们越发多起来,越发蔓延;埃及人就因以色列人多而愁烦。埃及王对两个希伯来的收生婆说:“你们为妇人收生,看她们临盆的时候,若是男孩,就把他杀了;若是女孩,就留她存活”。收生婆敬畏上帝,不照埃及王的吩咐行事,存留男孩的性命,并转而告诉埃及王以色列妇人极善于生养,“收生婆还没有到,她们已经生产了”。

犹太教故事继续说:有一个利未家的人,娶了一个利未女子为妻。那女人怀孕生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在上帝眼中极美”,就藏了三个月。「后来不能再藏,就取了一个蒲草箱,抹上石漆和柏油,将孩子放在里面,把箱子搁在河边的芦荻中。」(出埃及记2:3 和合本翻译)。孩子的姐姐远远看着,想知道这孩子究竟会怎样。法老的女儿来到河边洗澡,发现芦苇丛中的箱子。她打开箱子,看到了孩子,见男孩正在哭。她说:“这是个希伯来人的孩子。”虽然这样,她还是怜悯孩子。埃及公主决定收养这个婴儿。根据圣经,摩西的姐姐米利暗聪明机智,安排了摩西的生母约基别来乳养他。孩子的姐姐对公主说∶“我去在希伯来妇人中叫一个奶母来,为你奶孩子,可以不可以?”公主说∶“可以”。孩子的姐姐就去叫孩子的母亲来。于是摩西的母亲就作了摩西的“奶妈”。摩西成为法老女儿的义子后,并可能起名叫“阿顿摩斯”(由阿顿和摩斯两组符号组成)。根据圣经,摩西生母约基别敬畏上帝,所以把真相告诉了摩西。以奶妈身份的母亲在合适的时候告诉儿子真相是完全可能的。摩西因“着信”长大后就不肯再称为法老女儿的儿子。

关于埃及公主收养摩西的事,考古学家霍伊塞·蒂尔斯利评论:“埃及妇女获得了跟男子平等的地位。至少理论上说来,她们在法律上和经济上享有平等机会。……妇女有权收养子女。”埃赫那顿时期,妇女地位较高,这位法老女儿最有可能是埃赫那顿六个女儿中的其中一个,梅莉塔顿、梅珂塔顿、安赫塞娜蒙都有可能。在“胡作非为”的埃赫那顿时期,在国际上无所作为,在国内推行屠杀以色列儿童事件倒是有可能的。这个故事或可以被相信的,因为古埃及人有过失国惨痛,其情形是类似的,开始是闪族系的喜克索人不断渗透迁入埃及,喜克索人越来越多,最终乘太康外出之机夺国。但考证历来的埃及历史,这种大规模屠婴事件并未被记录。

摩西被作为法老女儿收养的“义子”,成长于皇室,自小接受到很好的皇室教育,“就学了埃及人的一切智慧”。历史学家约瑟夫斯声称,摩西在埃塞俄比亚战役中晋升为将领,但这事无从考证。可是,圣经的确说摩西“说话做事都大有能力”。摩西长大后某一天的一件事改变了摩西的命运。摩西“看见一个埃及人打他的希伯来弟兄”。多年来,不论在希伯来人社会,还是在埃及人社会,摩西都享尽各种利益。但现在看见一个以色列同胞受人殴打,摩西“把那个埃及人杀了,藏在沙里”。摩西杀死埃及人的消息传到法老耳中之后,他逃到米甸地定居下来,娶了游牧民族首领叶忒罗的女儿西坡拉为妻。出埃及记2:11的记载他“不肯称为法老女儿的儿子,宁愿选择与上帝的子民同受虐待”。在接着日子里,他放牧度日。一天,他放牧叶忒罗的羊群,把羊赶到何烈山附近。就在那里,耶和华的天使在燃烧着的荆棘丛中显现。当时的情景:上帝吩咐摩西说,“把我的子民以色列人从埃及领出来”。但这时的摩西缺乏自信,自觉不能胜任。他哀求上帝说:“我算什么?我怎能去见法老,把以色列人从埃及领出来呢?”虽然摩西自觉力有不逮,但上帝深信他是领导以色列的最佳人选。

摩西离开米甸后,就入宫晋见法老,要求他释放上帝的子民。由于法老心里刚硬,上帝就降下十场灾难,震撼埃及。此前的灾祸降临,法老都无动于衷;即使害怕,也未答应让摩西带同以色列人离去,但灾祸离去后,法老又反悔。终于在第十场灾难重击之下,埃及的一切头生的,包括人及家畜全都死去。法老悲痛欲绝,终于容许以色列人离去(出埃及记5-13章)。这里描写的“埃及一切头生的人及家畜全都死去”或应该就是埃赫那顿统治中后期发生的瘟疫事件。可是法老后来却后悔放走以色列人。于是听说以色列人在旷野迷路时,就从后追赶,要把以色列人捉回來。圣经中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到红海,向海伸出手杖,红海便分开一条道路,摩西便带领以色列民行走这条路逃离埃及人的追捕。当埃及人入水时,耶和华就把红海的海水恢复,使埃及人被淹死于红海中。

最终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叛出古埃及。这就是摩西出埃及故事。这应该只是以色列人强调古埃及人压迫以色列人的一面。摩西目睹了埃赫那顿的一神教改革,一神论思想和崇拜肯定给了摩西深刻印象,并深深印在脑海中。虽为“埃及人”却是闪米特系后人的摩西,他要寻找一块新地方去实践埃赫那顿法老未成功的“事业”-- 被古埃及人所排斥的一神教!犹太教根据圣经推论摩西出埃及年代是公元前1445年,这个时间早于埃赫那顿,但考古学家认为摩西出埃及时间是公元前1290年,这个时间正是在摩西经历埃赫那顿“宗教改革”和十八王朝结束之后,当是很可信的!

犹太教最重要经典之一是用最古老的希伯来文写成的《摩西五经》,也是西元前6世纪以前唯一的希伯来法律汇编,犹太教与早期基督教认为摩西是五经作者。犹太教或许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宗教。在犹太教之后,又形成基督教,它本身原来只是犹太教的一个支派。有了耶稣叛教后创建新教例子,后来模仿者就更是层出不穷。公元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经典著作是《古兰经》,信徒被称为穆斯林,伊斯兰教是在吸收了犹太教与基督教的经典和教义思想的基础上创立的。基督教说耶稣是救世主;犹太教说耶稣这个人是骗子,是假装救世主的,因为耶稣之前也有人假装救世主;伊斯兰教说耶稣这个人不是救世主,也不是骗子,而是一个重要的先知,他的到来是为了最后一个先知即穆罕默德的到来做准备的。犹太教、基督徒、伊斯兰教虽然有分歧,但是都是一根绳子下来的,犹太人、基督徒、及伊斯兰教徒都把亚伯拉罕认为是以色列人之祖,是以撒之父。对穆斯林而言,亚伯拉罕还是伊斯兰的先知,且也是穆罕默德的先祖(从亚伯拉罕之子以实玛利追朔)。这三大一神教现在统称为亚伯拉罕一神教派。


3. 以色列民族建国


(1)以色列民族起源

考古上古埃及文字记录最早出现以色列的名字是麦伦普塔石碑(TheMerneptah Stele),别名以色列石碑(the Israel Stele)或古埃及法老麦伦普塔胜利纪念碑(Victory Stele of Merneptah)。皮特里(FlindersPetrie)于1896年在底比斯古城的法老麦伦普塔祭庙中发现了这座石碑。皮特里有评论说,“这座石碑的名声会超过我发现的所有其他东西”。如今它收藏在开罗的埃及博物馆。

这座石碑是一座大型暗色花岗岩石碑,为阿蒙霍特普三世(AmenhotepIII)所立。后来法老麦伦普塔(Merneptah)在此石碑上刻下碑文。碑文的主体先是叙述文字,最后以一首诗歌结束,这正是当时埃及新王国时代的碑文风格。碑文记载的年代为麦伦普塔第五年夏季第三月的三日,大约为公元前1209或前1208年。碑文主要内容是纪念法老麦伦普塔对利比亚部落和海上民族那次战役的胜利。此战埃及军队击败了Libu 和 Meshwesh(梅什韦什)两支利比亚人部落以及他们的海上民族盟友。碑文的最后两行提及了先前发生在迦南的一次战役,麦伦普塔在碑文中声称在此战中他击败了亚实基伦(Ashkelon,迦南地的非利士人城邦)、基色(Gezer,迦南地的城市)、雅罗安(Yanoam)、以色列(Israel)等民族的军队。

碑文声名显赫的原因在于这是唯一提到以色列( Isrir或Israel)的古埃及文字记录。同样碑文也是至今为止发现的证明以色列存在的年代最古的证据。因此许多学者将此石碑称为以色列石碑,但碑文内容并不是为以色列而作的,碑文提到迦南地的内容很少,仅仅是在行文中提到一次以色列。该行的译文为:“迦南悲哀地臣服。亚实基伦被征服。基色被攻占。雅罗安不复存在。以色列惨遭蹂躏,几乎灭种(Israel is wasted, bare of seed)”,或翻译为“以色列荒芜,其种无存(Israel lies waste, its seed no longer exists)”。

(麦伦普塔碑)

对比以色列民族名字和第十五王朝喜克索斯希安王(羿)的名字,发现都有两个个棕榈叶和一个秃鹰符号,“羿”与“以色列(Israel)”发音也相似,因此判断喜克索斯人确实为犹太人(希伯来人)的祖先,并由此推出颇为惊人的结论:以色列民族才是中国记载人物后羿的后裔!

学者判断碑文中“以色列”是指一个民族,而不是国家。因为此处“以色列 ”象形文字中没有“国家”这个表意符号。碑文中与以色列同列的亚实基伦(Ashkelon)、基色(Gezer)和雅罗安(Yanoam)的象形文字符号组合中有“城邦”的表意符号。表示“城邦”组成符号是一根投掷棒或飞去来器符号和一个山符号,投掷棒符号也用来表示外国人或努比亚人、利比亚人。“以色列”的象形文字符号组合却使用了表示埃及之外民族的表意符号,是投掷棒、一个男人、一个女人和三根短竖棍符号组成。埃及人使用这个符号来表示游牧民族,或者说是没有自己固定城市的民族。碑文的这种表达方式暗示了在法老麦伦普塔第五年,以色列人还处在半游牧状态或者居于乡村的状态。

Michael Hasel认为在公元前13世纪晚期以色列已经成为迦南地的一支成熟的政治力量,已成为埃及人在迦南地必须面对的政治实体。在麦伦普塔石碑时代的200年之后,扫罗成为以色列联合王国的王。圣经对这200年历史的记载很粗略。以色列如何转变为一个王国还有许多不清。无论如何,麦伦普塔石碑是以色列历史的重要资料,它是关于“以色列”的第一次官方纪录,尽管信息不多。

根据圣经,以色列人最早来源是摩西带领的逃出埃及的一群古埃及人奴隶。希伯来人流入古埃及的历史源流可以追溯到喜克索斯人侵入古埃及时期。尽管摩西传奇的细节目前还缺乏史料佐证,但这个时期希伯来人流入埃及却大致符合史实。大约在公元前1800至前1540年期间,亚洲西部说闪族语的人大量移居埃及。古物学家詹姆斯·霍夫迈尔在《寄居埃及的以色列人》一书中说:“考古学资料清楚表明,埃及是黎凡特人(来自靠近地中海东部地区的国家)常去的国家,尤其在气候反常,发生旱灾的时候,黎凡特人就迁移到埃及去。”有人直接认定喜克索斯人就是犹太人,认为“出埃及”的神话故事,实际上是犹太人在埃及失势后离开埃及的史事演变而成。《摩西的生平事迹》说:“埃及一幅古墓壁画,经常被人复制,画中描写一群奴隶造泥砖时的情景,用笔工细,可作为以色列人曾在埃及受苦这个圣经记载的有力佐证。”

(2) 以色列王国

根据《旧约圣经·创世记》记载,亚伯拉罕之嫡幼子艾萨克的次子原名雅各布,后被神改名为以色列,雅各布的后代子孙于是称为以色列人。雅各布有十二个儿子,他们的后代成为以色列的十二支派。雅各布第十一子约瑟曾被嫉妒他的十个哥哥卖到埃及为奴,后来却成为那里的宰相。之后,由于雅各布及众子所住之地迦南有大饥荒,约瑟将父亲连众兄弟全家迁往埃及居住,雅各布全家族从此在埃及落地生根、繁衍后代。这段圣经记载与中东大旱后喜克索斯人迁居埃及并夺取政权史实一致,雅各布第十一子约瑟可能是做了喜克索斯人王朝的宰相,这还是证明了以色列人祖先就是喜克索斯人的一部分。

(网图:雅各布的十二个儿子)

圣经还记载,数百年之后,埃及人奴役并苦待以色列人,耶和华于是呼召摩西将以色列人带出埃及,并应许将他们祖先所居的迦南重新赐给他们居住。摩西的继任者约书亚征服迦南后,将迦南地分给以色列的十二支派。“但”的封地与非利士接近,有学者推测“但部落”形成与非利士人有关。圣经中参孙、塞缪尔、扫罗和大卫的故事都涉及了大量的非利士人与以色列人冲突。圣经中描写的歌利亚的装甲就是利用了这些非利士人的锻造铁的技术。这两个民族之间几乎始终处于战争状态。公元前732年,非利士人被亚述征服,此后的历次反叛均被镇压。最终,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征服了犹大王国和整个叙利亚,前非利士人城市成为新巴比伦帝国的一部分。在这时期以后,非利士人就很少出现。最后,非利士人作为一个民族的所有痕迹都消失了。后来迦南地区这些城市先后处于波斯帝国、犹太人、希腊(塞琉古王朝)、罗马帝国等帝国的控制之下。“巴勒斯坦”的名称就起源于非利士人的希腊语和拉丁语形式。

(以色列十二支派领地分布图和大卫之星)

公元前1050年,便雅悯支派的后人扫罗建立以色列王国。以色列王国建立时间与周朝建立时间相差仅有几年,首都是耶路撒冷。根据圣经,便雅悯支派是以色列十二支派中最小的一支,因为以色列人持续向上帝求一位带领他们抵御外邦侵略的君王,以色列最后一位士师和第一位“先知”塞缪尔代为向上帝请求后,拣选扫罗为君王。虽然在掌政初期有一些反对的声音,但扫罗王仍凭着高大俊美的外表获得人民的认同。他在位期间,带领人民多次与亚扪人和非利士人作战并取得了胜利。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以色列民族的统一,为之后约一百多年的联合王国打下基业。

扫罗在位40年,后来因为扫罗多次违背神的旨意,“先知”塞缪尔以耶和华对扫罗王弃绝为由,挑选新的继承者大卫。起因是扫罗王想要赢得人民的喜悦更胜于禀承上帝的旨意,打赢亚玛利人后又不顺服上帝旨意。此后扫罗王虽然仍受到人民拥戴而继续掌权,但内心已无法接受上帝挑选新的继承人一事,多次想要谋杀大卫。扫罗死后,由于他的儿子兼王位继承人约拿单与他同在跟非利士人战斗时阵亡,他的另一儿子伊施波设被扫罗的随拥立为国王。但伊施波设并不是耶和华通过祭司膏立的君王,因此并没有得到圣经的承认。伊施波设在位两年之后,大卫成了以色列王国的君主。大卫是耶西最小的儿子,在以色列十二支派中,隶属犹大支派。

(以色列王国)

犹太教和犹太文化的标志是大卫之星,又称六芒星、犹太星等。现代以色列建国后将大卫星放在以色列国旗上,因此大卫星也成为了现代以色列的象征。至今为止没有任何考古发掘发现在古代犹太人居住的地方有大卫星的记录。但在埃及第00王朝时期的牛头调色板和在第十八王朝时期图特摩斯三世(槐)的一个石碑上,都有类似的六芒星图案,也被称为“炼金术阵”图案。六芒星图案或与早期苏美尔-古埃及的六瓣玫瑰花即“帝”字原型也演变存在关系。

(3) 所罗门和示巴女王

大卫在位40年后,所罗门继承王位,他是大卫与拔示巴的儿子。据圣经记载,所罗门王是耶路撒冷第一圣殿的建造者,并有超人的智慧、大量的财富和无上的权利。所罗门王还是后世许多文献和传说的主角。在所罗门王统治的40年间,根据《圣经》记载,以色列王国达到了它最为显赫与昌盛的时期。

所罗门在位时期,为了避免与邻国发生冲突,安定国家,所罗门王娶了几位强大邻国(埃及、摩押、赫族、以东、亚扪、腓尼基)的公主为妻,并保留他们各自的宗教信仰。使所罗门王的后宫中存在了繁殖女神、太阳神之类的异教偶像。甚至为了讨好嫔妃,所罗门王甚至允许她们“在耶路撒冷对面的山上建筑丘坛”对“自己的神烧香献祭”。虽然这些举措让嫔妃很高兴,但圣经记载说:“耶和华向所罗门发怒、因为他的心偏离向他两次显现的耶和华以色列的神。”

大卫和所罗门时期,上埃及以南有库施(Cush)和示巴(Sheba)两国。示巴英文是Sheba,或Seba、Saba,很可能是源于古埃及的“蛇巴”即巴蛇二字的发音。维基资料称示巴女王王室来自于塞巴人(Sabaeans)。旧约圣经和古兰经提到了示巴王国,可能是跨越红海、厄立特里亚、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和也门,直到阿拉伯费利克斯区的国家。示巴王国在古代亚述人、希腊人及罗马人作家的作品中都有提及过。公元前10世纪,示巴王国兴盛一时,在古代东方的发展史上起过非常积极的影响。示巴王国的海上交通非常发达。它紧靠当时的通商要道红海,这一地理优势使得它与红海相接的以色列、埃及、埃塞俄比亚、苏丹等国家结成了密切的贸易联系,于是很自然,在产品交换过程中,示巴王国一直处于十分优越和有利的地位。示巴王国有另一个非常有利的地理优势,它可以利用红海的季风与远东和以色列等国进行商业交往。据说,在很早的时候,示巴商人就已经会利用红海的季风之进行远洋航行了。每年2-8月海风吹向远东时,他们便加大对这个地区的贸易运输量。等到8月以后海风回吹时,他们又溯红海而上与以色列和埃及交往。长期以来,他们保守着这个季风的秘密,直至公元1世纪时希腊人才发现。示巴国掌握的季风秘密或与古埃及人到朋特远征存在关系。示巴的陆路贸易也很发达,阿拉伯半岛和西伯来的广阔地带上都曾经活跃过示巴王国的骆驼商队。至于示巴王国是怎么消失的,到现在仍然是一个谜。一种说法是公元5世纪到6世纪时因为天气转变而引起的一连串连锁反应而灭亡。示巴王国消失与阿克苏姆帝国(约100年-约940年国)兴起之间或存在关系。

圣经记载由于所罗门王的智慧和财富的声望是如此广泛传播,以至于示巴女王决定去见所罗门王。在另一篇希伯来语文章中,则叙述是所罗门王邀请示巴国统治者女王参加所罗门王的法庭。据说女王去见所罗门王的时候带了许多的礼物,包括黄金和各种罕有宝石。示巴女王给所罗门出了谜语和一些难题,所罗门的回答让她感到满意,将所带的礼物都给了所罗门王。

在一篇衣索比亚(即埃塞俄比亚)的文章中,示巴女王与所罗门王发生了性关系,并在厄立特里亚境内的溪边生下了一个孩子。在埃塞俄比亚流传着这样一种传说:所罗门对示巴女王一见钟情,无奈女王却对他无意。后来所罗门设计引诱,逼迫女王与其成婚,所罗门的目的达到了,示巴女王还在婚后生下了一个名叫曼尼里克的儿子。这个儿子随示巴女王回国,长大后,曼尼里克到耶路撒冷拜渴他的父亲,所罗门于是把他封为埃塞俄比亚的第一代皇帝。后来,他成了曼尼里克一世,阿克苏姆的国王,并建立了一个最终统治了超过2900年的基督教国家阿比西尼亚帝国(Abyssinia,即埃塞俄比亚),直到这个非洲古国的末代君主海尔·塞拉西一世于1974年被推翻。埃塞俄比亚人深信这个传说是真的,海尔·塞拉西老皇帝在位时,他还以自己是示巴女王和所罗门的嫡传后裔而自豪。

4. 以色列灭国与复国


所罗门的儿子罗波安即位后,由于民众反抗他的统治,不久王国分裂为南北两国,北部十个支派形成北国,续用以色列王国名称,延续时间大约从公元前931年至前722年,首都在撒马利亚。南部两个支派形成南国,也叫犹大王国,延续时间从公元前931年至前586年,首都仍然在耶路撒冷。

公元前721年,北国以色列被亚述征服亡国。北方十派被亚述征服后便消失于圣经的记载。在北国以色列灭亡之后,北方的十个支派被外邦人同化,因而失去了以色列人的身份,成为“失踪的犹太人十支派”。苏三曾推测但支派与先周古公亶父存在关系,实际上但支派在以色列王国建立时并没有迁走,等到北国灭亡时,已是公元前721年,此时已到东周时期,因此失踪的但支派更与周人难以扯上关系。

自公元前612年亚述首都尼尼微被新巴比伦攻陷后,新巴比伦与埃及争夺中东的霸权;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于公元前587年进军巴勒斯坦,包围耶路撒冷,在18个月后,由于饥荒和内部分裂,耶路撒冷终于在公元前586年陷落。尼布甲尼撒二世将耶路撒冷全城洗劫一空,拆毁城墙、圣殿、王宫和民居,并下令将犹大国王西底家带到巴比伦去示众,大批犹太富人、工匠、祭司、王室成员和平民上万人被掳往巴比伦,并囚禁于巴比伦城,史称“巴比伦之囚”。公元前539年,波斯人征服了新巴比伦,次年,波斯帝国的居鲁士大帝下诏,允许犹太遗民返回耶路撒冷。现今的犹太人一般就是指南方犹大国的犹大支派、便雅悯支派和作为祭司的利未支派的后裔。这段历史,犹太人自称为受难时代,被囚时渴望耶和华派一个救世主来复兴国家。犹太教就是从此萌芽的。以色列人以摩西五经为经典创立犹太教,与古埃及文明存在渊源上的发生关系,其一神教思想也是来自于埃赫那顿的“阿顿一神教”。从犹太教又产生出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成为统一后来西方和中东阿拉伯人的思想和文明发展的道德基础。

犹太人返回迦南后,重修了城墙和圣殿,在当地建立了政教合一的自治共同体。罗马帝国崛起后,迦南一带又成了它的统治区域。由于罗马帝国的苛捐杂税,犹太人生活得非常痛苦。公元39年,罗马帝国皇帝要求在整个帝国境内所有的寺庙中都竖立起自己的雕像,犹太人不愿意遵从这个命令。不久,犹太人还发现,罗马帝国当地的执政官,居然从他们的圣殿中偷窃财宝,忍无可忍的犹太人终于决定反抗。公元66年,犹太人发动起义。他们袭击了罗马帝国在耶路撒冷的驻军。罗马皇帝尼禄派遣大将维斯帕先镇压起义。维斯帕先率领6万名精锐罗马军团士兵气势汹汹来到耶路撒冷,许多起义的村庄很快就投降了。维斯帕先用了不到2年的时间,就将北部犹太人的抵抗全部碾平。圣殿被拆毁,犹太人被迫离开了耶路撒冷,散落到世界各地,成为一个漂泊的民族。

19世纪80~90年代在俄国、法国、德国出现反犹太主义浪潮后,形成了犹太复国主义的思潮和运动。在希特勒执政的纳粹德国,欧洲反犹主义浪潮达到了无以复加的极端。从1941年到1945年期间,约有30-50万犹太人遭到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1882年俄国敖德萨犹太人医生L.平斯克尔提出:“人们歧视犹太人,是因为我们不是一个国家,这个问题的唯一解决方法就是建立犹太国。”同时,在俄国出现了犹太复国主义组织比路,并开始了犹太人向巴勒斯坦有组织的移民。1895年维也纳犹太人记者T.赫茨尔撰写《犹太国》一书,进一步提出了犹太复国主义的理论和纲领。在他领导下,1897年在瑞士巴塞尔举行了第一次犹太人代表大会。大会通过的《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纲领》规定:犹太复国主义的目标是在巴勒斯坦为犹太民族建立一个为公法所保障的犹太人之家。会上成立了以赫茨尔为主席的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犹太复国主义者认为,散居世界各地、使用不同语言的犹太人属于同一民族,不应与其他民族融合和同化。解决犹太人问题的主要途径不是消除产生反犹太主义的阶级根源,而是与非犹太人分离,单独建立一个国家。只要取得宗主国与其他大国的支持和有钱的犹太人的资助,不断向一确定地区移民,即可实现这一目标,而无须征得殖民地区居民的同意。

1947年英国宣布了他们从巴勒斯坦撤出的愿望,然后在同年的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投票通过了一项将巴勒斯坦分割成一个阿拉伯国家和一个犹太国的议案,耶路撒冷则成为国际领土。在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之间马上爆发了内战。1948年5月14日巴勒斯坦的犹太人领导人宣布独立,从而建立了以色列国。经过第一次中东战争后,生活在北非和中东地区的85万犹太人中的大部分纷纷迁移到以色列国内,这部分人口与二战后从欧洲来的移民构成了以色列国的人口主体。

5. 分子人类学关于犹太人的基因研究


犹太人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之间具有很强的关联性,犹太教是维系全体犹太人之间认同感的传统宗教。千百年来,世界各地的许多不同肤色的人群通过皈依犹太宗教而成为犹太族群的一部分,而犹太人也由此从阿拉伯半岛的一个游牧民族,发展成为遍布全球的世界性族群之一。根据有关犹太人组织的统计,2007年全球犹太人总数约在1320万人左右,其中540万人定居在以色列,530万人居住在美国,其余则散居在世界各地。犹太人口总数仅占全球总人口的0.2%。根据其他组织的统计,美国国内的犹太人人数则达到650万人或美国人口的2%,是拥有最多犹太人口的国家。上述数据也包含了自认为是犹太人但没有归属于任何犹太社团组织的人群,但事实上,全球犹太人的总人口数很难得到准确统计,因为犹太人的定义存在多种标准和界定方式,导致统计的准确性受到了影响。

实际上现代以色列也是“非单一民族国家”,而是“民族大熔炉”。因族人分散超过千年,经过打压、凌辱、流亡、通婚、混血,导致各地犹太人长相差别极大:有金发碧眼的俄罗斯及欧美混血;有与阿拉伯人长相相近的中东与北非混血;有与非洲黑人埃塞俄比亚混血等。以色列官员承认:“没法凭外在判断谁是犹太人。”犹太人有复杂的迁移史。历史学家把全球现有1300万犹太人分为三类:中东或“东方犹太人”、来自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西班牙系犹太人和欧洲的德系犹太人。从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研究都在试图探明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群体中是否存在共同的祖先来源。现在散居世界各地的犹太人是否有共同的生物学意义上的祖先以及犹太人如何起源,基因研究对此提供了一个分析手段。

从2001年到2009年,有几次对德系犹太人的基因研究数据。相比于其他现代族群,德系犹太人的Y-DNA具有较低的多样性,显示德系犹太人祖先来自于少数几个男人,分子人类学数据给出的德系犹太人父系Y单倍群主要有:E1b1b1-M35、J1-M267、J2-M172、R1a1a-M17、R1b1-P25、Q1b-M378、G2c-M377。

(德系犹太人Y单倍群组成)

以Hammer的研究数据画德系犹太人单倍群频率分布饼图。其中J1和J2都属于闪米特系特征单倍群,加起来占到37%,是犹太人血统主要来源,应主要源自古迦南人、叙利亚人血统。在网上流传的所谓“纯种”牧师科恩犹太人家族中的Y-J系比例更是高达50%以上,这也确实证明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原本是亲兄弟关系,这也是符合历史的,同时也从分子角度证明犹太人可能先祖喜克索斯人为闪米特系人。英国皇帝爱德华四世和理查德德三世可能属于J1c2c单倍群。

德系犹太人中E1b1b1-M35这一支占有20%。有多位欧洲名人都属于这个单倍群支系下。爱因斯坦家族属于E1b1b1b2* -Z830,爱因斯坦是犹太人;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屠杀犹太人的阿道夫·希特勒也很可能属于E1b1b1-M35,可能也是属于犹太人血统来源;拿破仑·波拿巴属于E1b1b1c1*-M34。本书推测E1b1b1单倍群或为古埃及土著之一。第二十王朝法老拉姆西斯三世即可能属于E1b1a-M2,与E1b1b1属于近亲分支。E-M2也是今天非洲中南部班图人的典型Y单倍群,原南非总统纳尔逊·曼德拉(Nelson Mandela)也属于该单倍群。南非社会人权活动家图图主教属于该单倍群下的E1b1a1g。

R1a1a-M17和R1b1-P25属于印欧人来源。R1a1a可能主要来源于波斯人血统混入,波斯人曾解救过“巴比伦之囚”。R1b1或来自于赫梯、海上民族、希腊、罗马人后裔血统混入。iGENEA公司在没有提供任何证据情况下,假设图坦卡蒙属于R1b1a2。俄国皇帝尼古拉二世、自然学家查尔斯·达尔文、法国皇帝路易十四已被预测或测定属于Y-R1b单倍群。G2c或来自于原高加索系米坦尼王国血统。

Q1b占到德系犹太人的7%。Q1b可能也是腓尼基人重要组成部分。另外还有一种看法认为Q1b来自于可萨突厥人,但是这种观点无法解释西班牙系犹太人中也存在Q1b的由来。西班牙系犹太人或叫塞法迪犹太人(Sephardi Jews),指在十五世纪被驱逐前那些祖籍伊比利亚半岛,遵守西班牙裔犹太人生活习惯的犹太人。由于长期生活在曾被阿拉伯化的伊比利亚半岛上,故长期受伊斯兰文化影响,生活习惯与其他分支颇为不同。领导了曼哈顿工程的“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可能属于该单倍群。“东方犹太人”也叫米兹拉希犹太人,是居于中东、中亚和高加索地区的犹太人的后裔。除了在源头上与塞法迪犹太人不同,米兹拉希人的宗教仪式与其几乎完全相同。也门犹太人属于东方犹太人一支,在族群中发现有独特Y-Q1a支系Q-M323。

不管如何,E1b1b1、J1、J2、R1a1a、R1b1、Q1b、G2c这几支单倍群确实与中东地区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学者因此判断大部分当代犹太人是黎凡特地区的古希伯来人和以色列人的后代。

附相关博文:

1.  祖先是喜克索斯人的犹太人何以影响世界_兵策儒剑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4e1c6f0102w7bf.html

2.  古以色列王国和犹太人起源_兵策儒剑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4e1c6f0101c1ls.html

3.  犹太人Y-DNA研究_兵策儒剑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4e1c6f0101e26e.html

4.  《圣经》之科学剖析(上):一神教产生与发展_兵策儒剑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4e1c6f0101boja.html

5.  《圣经》之科学剖析(下):亚伯拉罕故事与圣经家谱_兵策儒剑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4e1c6f0101bohs.html


版权声明:本文系文明基因(ID:bcrj-wmjy)原创。资料和图片取自维基百科。《后夏风云》连载为 兵策儒剑 著作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转载授权、版权合作、读者投稿等事宜请发邮件至:1352343941@qq.com

(0)

相关推荐

  • 一桩被掩盖的荒野谋杀案

    弗洛伊德以精神分析而著称,如<梦的解析>(1899).不过我更欣赏他后期的著作,尤其是当他从个体心理分析转向群体心理分析后,例如<图腾与禁忌>(1913),<一个幻觉的未 ...

  • 简到不能再简的犹太史(一)

    前言 昨天是5月14日,以色列宣布独立日.而就如今的世界而言,犹太力量几乎无处不在,现代新闻之父约瑟夫·普利策.全世界最大的传媒集团老板默多克.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英特尔的创始人格鲁夫.微软首席执行官 ...

  • 亚伯拉罕来到了埃及,巴比伦人崛起两河流域

    欢迎来到[文明之初] 点击"襄子讲西方"关注我们哟 这是[襄子讲西方]第 011 篇文章 [文明之初]第 11 篇文章 亚伯拉罕来到了埃及,巴比伦人崛起两河流域 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 ...

  • 重读《出埃及记》,犹太人历史中到底有多少被曲解的秘密

    我们可能都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埃及人压迫犹太人(也称希伯来人),犹太人不堪压迫,在民族英雄摩西的带领下,冲破了埃及人一道又一道的封锁,最终来到了理想之地迦南,又经过与入侵者腓力丁人长期 ...

  • 详解“神人”

    上期我们讲述到受到犹太人.穆斯林教徒以及基督教徒的尊敬的先知.祭司.颁布律法者.审判者.代求者.牧人.行神迹者.以及民族的创立者摩西,今天我们再讲述一些关于摩西身边的人物.以及各种复杂的历史关系. 一 ...

  • 【后夏风云连载1】卡迭石之战与埃及重建霸权

    很多人对传统意义上的西方文明如何起源缺乏了解,甚至充满了许多错误的认知,走向两个极端也大有人在.自即日起不定期连载"后夏风云",内容同样摘编自<鹰蛇之夏>.时间从古埃及 ...

  • 【后夏风云连载2】海上民族入侵和古埃及新王国崩溃

    一 土著将领建立古埃及第20王朝 塞特纳赫特(英语:Setnakhte)是古埃及新王国第二十王朝的首任法老.约公元前1189年-约公元前1186年在位.他不是第十九王朝末期几位法老(包括西普塔.塔沃斯 ...

  • 【后夏风云连载4】埃及的利比亚、努比亚王朝和新亚述帝国

    一 埃及的利比亚人王朝 舍顺克一世(Shoshenq I)为利比亚人的后裔,称号为"梅什韦什人的伟大领袖",他的父亲Nimlot A是利比亚人梅什韦什部落大酋长,是奥索克尔的兄弟. ...

  • 【后夏风云连载5】最后的埃及本土王朝与波斯希腊人较量

    一  第二十六王朝再度统一埃及 (第四次埃及统一) 第二十五王朝末期,埃及的国际威望已大幅下跌.盟友已经被牢牢地纳入了亚述的势力范围之内.撇除埃及的版图及财力不论,亚述有较多木材供应,而埃及在这方面则 ...

  • 【后夏风云连载3】西王母与周穆王记载推证

    一 本土第二十一王朝 在公元前最后的一个千年里,是古埃及逐步衰落并最终灭亡的千年.新王国崩溃之后埃及历史进入所谓的"第三中间期".历史学家对第二十王朝结束后的埃及历史各有分歧,原因 ...

  • 【后夏风云连载7】腓尼基人与字母文字起源

    一 腓尼基人 腓尼基(Phoenicia)是希腊人对迦南人(Canaan)的称呼,迦南一词在闪米特语的意思是"紫红",源于此地出产的一种紫红色颜料,同他们衣服的染料有很大的关系.迦 ...

  • 【后夏风云连载8】地中海地区早期文明和希腊化时代

    较早前印欧人兴起和扩张,参考:[分子历史连载6]Y-R系和印欧人兴起扩张 一 地中海地区早期文明 根据可信度很高的维基百科资料,地中海地区最早的文明,以米诺斯文明(Minoan civilizatio ...

  • 【后夏风云连载9】罗马帝国与欧洲崛起

    意大利半岛早期伊鲁特里亚文明参看:[后夏风云连载8]地中海地区早期文明和希腊化时代 一 罗马时代 罗马历史的开端处在罗马王政时代,即伊特鲁里亚时期的罗马王国,约公元前753年-前509年,实行非世袭的 ...

  • 【埃及夏史连载1】古埃及史和古埃及文字

    【埃及夏史连载1】古埃及史和古埃及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