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眼睛才能发现孩子的有趣?

准确地说,三个星期前,这孩子根本不出门,在家也不见人,除了她目前离不开的妈妈。

我们承认,这里有孩子性格内向的原因,同时,成绩下降明显的侄女被变相劝离课堂,而不明就里的家长却硬逼孩子去上学,两种力量把个女孩逼得无路可走、度日如年,在课堂里时有发呆,然后逐惭走向封闭,以至产生严重的社交恐惧症。

当时,我们都把她当正常孩子对待。记得孩子被迫休学前,作为大伯,我对她有一番励志说词,她没搭理,无半点反应。从此,我们连目光交流都没有了,更不要说一言半语。她小时候被我牵着手,开心地向我讲述爸爸的有趣故事,是她留给我久违的有趣记忆。

幸亏她遇上了D老师。在她最痛苦、情绪最为失控的一个傍晚,D老师加完班赶来,不顾我们劝她先吃晚饭,说:“救孩子要紧。”就是这个夜晚,几乎不接受外界任何人的侄女,被D老师请到了她自己的车上,脱离了孩子产生恶劣情绪的环境。

一番温情的爱抚和职业的“话疗”,第一次,侄女就竟然纳了D老师。当晚,侄女轻松地回家,难得睡了一个好觉。从此,D老师成了侄女最信赖的人。

但问题远没有解决。为了她,半辈子没有花钱旅行过的爸爸,在D老师的指导下,远赴厦门参加了一个心理课短训,权威老师告诉他:同类心理情绪问题,要拯救好一个中学生,比拯救十个大学生或研究生还难。因为中学生自我认知能力不够,尤其是自律性差,外力帮助很难奏效。

虽然全家人把希望都寄托在D老师身上,但对前景一直不敢乐观。其中主要是担心孩子任性、不配合,预计她会出无数难题,怕老师思想准备不足。

开始干预的第二天,D老师把放松训练增加为每天至少两次;第三天,D老师把自家的跑步机送来,让侄女用跑步调整和控制情绪;第四天,本来有起色的侄女突然不肯前去接受训练,D老师只好打破常规,改为上门做干预。

第一个星期,真有点跌宕起伏,峰回路转,但D老师也大体掌握了孩子在认知和人格(性格)方面的缺陷所在。面对家长忧心重重,愁云满面,D老师这样改变孩子的外围环境,她对孩子父母说:“别急,孩子在积极向好。你们给我一个有重度人际交往障碍的女孩,我一定还给你们一个活泼、机灵、善良、有爱心、有责任感的小当家。”

第二周,侄女在遇到情绪波动时,开始主动向D老师求助指导,由先前的微信求助发展为语音交流。心情愉悦时,她主动与她大妈聊天,时不时调侃起自己的家庭:“妈妈是我们家老财,爸爸就是家里的长工,爸爸最苦最累,爸和我们几个孩子整天受老财的压迫。”一段话,露出一个女孩少有的心灵快乐和话语俏皮。

侄女的铅笔画一直作为其三伯做房屋中介的插图,很多客户不知这是一个初中生的作品,有年轻家长希望作者为自己孩子做辅导,这对一个休学孩子,她落寞和不自信的内心,无疑是一种宝贵的激励。

D老师本来打算从画画切入,把孩子引出不自信、封闭和恐惧的泥沼,并设计了相应的程序,但数次交流之后,她发现孩子最早的梦想其实是写作,她在刚上初中时就试着写网络小说,为此,有同学不屑,更有网上读者和周围的粉丝当她拥趸,她很得意地说,自己还是这个文学爱好团队中的“小王”。她告诉老师,自己长大后最想做的事是写作,当作家。

孩子心中的梦想原来是这。我敢说,学校的老师和家长,没有哪一个人掌握到了孩子的这一内心世界,更谈不上欣赏和支持。几年前,我曾经建议作文写得不错的她参加楚才作文竞赛,她爸总是说,功课都跟不上,哪有精力。

近日媒体都在说著名作家流沙河。他在几年前接受采访时说到:“凡有趣的,终归有益”,他说的是自己在四十年代读中学时的感受。可侄女喜爱的写作和擅长的画画,其中的有趣和快乐都被应试压力给消解给挤压了,她差不多成为了老师眼中的“问题学生”,小小年纪就时有流露出人生没什么意义的消极情绪,让人不寒而栗。

D老师是怎样打开侄女那紧锁的心灵,让她不敢正视人的眼睛终于闪出对人的笑意,不能在现场的我不知具体细节,但我知道,肯定是一次次精心设计的方案实施,是一种心理技术的恰当运用,更是一种对学生爱的情怀,一种职业忠诚的魅力。

(D老师供图)

一天,D老师传我一张“大眼睛”铅笔画,这是侄女用身边简单的笔墨,特意为老师画的。D老师说:“我把这张画装裱在相框里,摆在办公桌上。刚才有个同事进来看到了,说这个眼睛画得好神啊。我说,这是一个初中生画的。同事惊讶地说我发现了一个有画画天赋的孩子。”

D老师在这张铅笔画下留言:“我喜欢这一只充满睿智、善良、阳光、明亮的眼睛。”

通过这一只“大眼睛”,D老师用心透过孩子的复杂困惑,看到了她真实的内心,和她向往的人生。在D老师面前,侄女分明是个十分有趣的孩子。

我马上点赞,并回复:“发现、看中并欣赏这一只'大眼睛’的,才是睿智、善良、阳光和明亮的眼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