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姊妹篇:立体做人和看人
2021-07-31 07:20
华人号:一字乡愁 一生何求
看山有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看人也莫不如此。
该文发表(选摘)于《读者》《看世界》《北京青年报》《广州日报》《班主任推荐的100篇智慧美文》等,曾被深圳市中考语文试卷阅读题采用。累计阅读量超5000万人次。
《做人要有立体感》
湘竹
看见窗前一片绿荫,而后是绿荫下的小柴房,然后是柴房中的主人,再后是地上隐隐约约的光影,最后是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徐徐清风……这就构成了一幅盛夏城郊小院图,生动而又富有情趣。我们平时看到的生活画面,折射出来的立体感就是这般错落有致、形影不离的样子。
这世界是多维的,不仅有上、下、左、右空间上的层面,还有过去、现在和将来时间上的层面,同时也只有多维的层面才构成丰富多彩的世界。
事物如此,人也不例外。
人的存在,首先,必定是能够被多层面感知的。
《现代女报·世界观》有两句话:“人在两种情况下没有影子,一是黑暗中藏匿,二是在太阳下躺着”、“鸟飞得越高,留在地上的影子就越小”。
对于前句话,我想,还有人在两种情况下也没有影子,一是灯火通明、光明普照,二是阳光直照而人又必须直立,然而,我们假设这四种情况岂能当真,人在黑暗中藏匿能几时,人在太阳下躺着又有何意思,人又几时能期遇灯火通明、光明普照,谁能在一个点上长时间接受阳光直照?
对于后句话,我想,这说的是冲刺云端的吉祥物,也是比喻一种脱离尘世的趋高境界,只是,小鸟飞得再高也无可避免要回到它赖以生存的地面,那么它的影子当跟随而至才对呀。
终究说来,影子的存在使人有了后怕。常言“身正不怕影子斜”,就是很好的反证。然而,也正是影子的存在,才使人有了立体感。使人的存在有了面上的延伸、点上的深化、时间上的跨度。
生活中,一些人却不是这么想的,他们为人处事瞻前顾后,生怕被影子尾追,生怕露出“狐狸尾巴”,故而,表现出欲盖弥彰的种种举动。比如“学猫走路”、“学鬼做人”、“掩耳盗铃”等情况。可以说,自作聪明者有之,自圆其说者有之,苦心经营者有之,不惜代价者有之。
其实,掩藏过去,掩饰现时,遮掩未来,都是不坦诚、不真实、不全面的表现,这样做,就难以得到他人信赖和支持。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做人偶尔犯点小错,存在一些缺点、遗憾都是再正常不过的,做事也一样。比如在领导、同事或朋友身边说错了一两句话、认错了一个人等等。
这种时候,让领导、同事和朋友有得评说,而不是自圆其说或自鸣得意,让领导、同事和朋友能够看清你自然的一面,而不是做一个没有缺点和影子的人。
若一个人浑身罩着光环,又躲躲藏藏、看不清真面目,那谁人敢请他做事,与他讲真话、做朋友?!
所以,做人要有立体感。
而且,做人要有底线,才能出线,直至出类或拔萃。
做一个人,不仅要让人看到正面,还要让人看到背面和横截面。这样,才会使人感觉更多的亲切和自然,使人产生更多的信任和依赖。
一个人想要永不出错、没有黑点,除非他一直不干事,这好比是“在太阳下躺着”。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极力掩饰自己缺点大可不必,花空心思掩饰自己小错、填埋遗憾也大可不必。
人有阴影才有立体感。
在这个问题上,有位朋友江郎才尽,在一个领导讲话稿中结合实际套用了一篇网络文章的小标题,领导看后感觉不错,当领导问是否原创时,朋友有两种选择,说是——领导赞赏,说不是——自己踏实,朋友选择了后者;领导又要求提供原文参照,这时朋友还有两种选择,要不“做点手脚”、体现创新,要不原文提供、为领导负责,虽然可借此机会取巧表现自己,朋友还是选择了后者,宁可冒着被领导批评(不动脑筋,盗用他文)的风险,也不愿因此让领导出更大的错,这样做,至少保留了自己真实、平常、可靠的本色。
朋友选择本色,不失为明智之举。若为一次“投机取巧”,而丧失领导信任,败坏自己形象,那就得不偿失了。
这是做人有立体感的实例。
在日常生活中,一片绿荫,可见一地清影。(《读者》选摘时属笔名湘竹)
因网友留言:“看人要立体的看,做人也要立体的做。”于是有了《用立体的眼光看人》这个姊妹篇,发表于《中国人事报》《海峡人才通讯》。
《用立体的眼光看人》
湘竹
央视八套曾热播《天下粮人》,剧中刻画了在天地“粮”心面前表露出来的种种人物形象,有欲盖弥彰的副省长曲正平,有正义凛然的粮食厅长高远,有敢在刀尖上跳舞的粮食局长李永宝,有远去西北反思的方洁……这些人,把天下粮人的形形色色、是是非非、恩恩怨怨,演绎得淋漓尽致。剧情最后又以高远赠还方洁手中的拾市斤粮票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为象征,还所有人和事物以本质和本色。
该剧,让我一度陷入沉思。在社会生活中,想要看清人物真面目,看清事实真相,何尝不是这样综错复杂呢?
例如,有的搭档,你是他的临时队长,你待他诚意如友,他工作能力出色,你把表现机会都给了他,工作总结表彰也让给了他,他非但不领情,却对你不待见,甚至怀怨在心,其实他也不一定有什么恶意,估计他把你当成了虚情假意的竞争对手,忘了与人为善、彼此尊重、友好相处的道理。实际上,品德和格局是了解一个人的基本方向。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看山如此,社会生活中的人也是如此,由于有着丰富的层面和立体感,更要用立体的眼光看人。
前面看人不可以貌取人,后面看人不可捕风捉影;远处看人不可道听途说,近处看人不可一叶障目;高处看人不可目中无人,低处看人不可虚张声势。当我们看一个人,前后、左右、上下、里外都是同一个人时,那么其外在的立体感就显现出来了。
看外围。一般可以可通过其生活圈来了解一个人,也可通过其同事、朋友和外人的看法来综合分析,但是,又不能简单以此评判一个人。
看特征。“看一个国家的国民教育,要看他的公共厕所。看一个男人的品味,要看他的袜子。看一个女人是否养尊处优,要看她的手。看一个人的气血,要看他的头发。看一个人的心术,要看他的眼神。看一个人的身价,要看他的对手。看一个人的性格,要看他的字写得怎样……”《怎样看人》这样说。虽然人是矛盾的结合体,但其属性是相对稳定的,可以通过一些外在特征反映出来。
看长短。没有缺点的人,往往优点也很少。所以,要看一个人有没有与众不同的优点,有没有一时难以克服的缺点,看一个人对自身优缺点的认识和态度,看一个人优缺点的变化。有人说,一直用一个人长处,他的长处就会越来越长,同时他的短处也会变得越来越短,直至显得微乎其微。
看历史。看一个人过去有没什么挫折经历能够证明其“逆商”,有没什么行为记录能证明其诚信,有没什么创举能证明其能力,有没什么成就能证明其价值?当然更关键的是,看一个人对自己过去所作所为的态度,是敢做敢当,还是敷衍塞责?
看现时。现在进行时是一个人最真实、最鲜活、最丰富的一面,关键是看其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态度是否端正,习惯是否良好,看其工作是否实在,学习是否认真,生活是否简单,时间是否珍惜?看其如何看待过程和结局,如何看待自我和他人?看其持有怎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看发展。《庄子》上说:“人们都知道有用的作用,而不知道无用的作用。”“知道了无用的用处,才可以和他谈论用。大地是非常广大的,人所使用的就是容纳两脚的地方,其余的并没有用。然而,把脚踏在地上,然后把周围没用的地向下挖掘,周围成了深渊,必然胆战心惊无法立足。可见被挖的地似乎是没用的,其实大有用处。”所以,看到一个人已知的,还要看到其未知的;看到一个人有用的,还要看到其无用的;看到一个人有能的,还要看到其可能的……看发展,就要看到一个人发展的势,发展的定位,发展的方向;看到一个人的思想能量和行动轨迹。
“学校里有两种学生,一种成绩名列前几名,他可能回校当校长;一种成绩名列后几名,他可能回校演讲。”这是克林顿回母校的演讲词。他是当年学校里的差生,可谁能看出他是块当总统的料呢。
哲学家说过:有些人专找干实事人的毛病,结果,干事的人变成毛病最多的人,不干事而整人的人反倒成了专给人“治病”的人。这句话,折射出当下社会之困惑,由于一些领导干部没有用立体的眼光看人,没有分清是非,没有营造干事创业的氛围,却又偏听偏信,任其发展,从而导致干事的人受打击。
历史上一言升官、一事受戮的情况,以及一言不当、一事不轨被削官为民,甚至身首异处的人物,也比比皆是。这种认识上的尴尬,从古到今是不胜枚举。
看山有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看人也莫不如此。
只有用立体的眼光看人,从多角度、多时段、多层面进行审视,才能有助于端正识人、待人和用人之道。
作者简介:笔名湘竹(bolebo)、南竹、南有湘竹,居福州,福建省直机关文联理事、作家分会秘书长,福建省语言文字专家库成员(汉语文化推广类),省作家协会、省诗歌朗诵协会会员。海西建设十大金点子入选者。《诗刊》1999年6月号“好诗力荐”栏目推出的三位青年诗人之一,当期发表组诗《写意》(6首),并配发著名编审宗鄂先生力荐评语。出有个人诗集《湘竹诗草》。作品曾入选福建省文联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诗词朗诵音乐会节目、深圳市中考语文试卷(阅读题)、《读者》《看世界》《名师笔下的经典感悟》《班主任推荐的100篇智慧美文》和中小学教辅等10多部文集。
湘竹诗话:因为感动自己,才有了诗;因为感动别人,才有诗的生命力。诗是生命中不可磨灭的思想痕迹,再小的诗的力量,也不会随风消逝;再美的物质,也取代不了诗化生活。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