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放生风俗

摘要:放生盛行于中国,明清时期产生了很多观念,有因果报应说、普度说、仁民爱物、恻隐之心说等,放生的过程有正式的仪式和规范,关于其记载较为详细,还产生了结社性质的组织——放生会,并对明清时期的善会善堂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借鉴意义。
放生一词出于大成佛经,盛行于中国,也流传于日本、韩国、越南等地。其活动有佛教徒基于众生平等的慈悲精神以及轮回生死的因果观念,提倡救济众生的生命危难及痛苦,也有儒家基于天人感应和仁爱学说而提倡救助动物的。
放生图,敦煌莫高窟第12窟(晚唐)
关于放生的记载,始于六朝,梁武帝时期即有了放生文,此后历代有之。北宋时期,每年4月8日在杭州西湖举行放生会,参加者达数万人之多。元朝进入衰落期,到了明清,放生的观念、行为记载尤多。

一、明清时期的放生观念

放生的根据,最为佛教徒所熟悉的,是《梵网菩萨戒经》:“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若见世人杀畜牲时,应方便救护,解其苦难。”这里强调的放生理念,发展到明清时期予以分化。流传最广的为因果报应说。
如《戒杀延生录》言道:“戒杀不结众恶缘,再能放生惜物命,回此功德向法界,必登西方九品莲。”即是用彼岸的西方极乐世界对人们放生进行号召与鼓动。清朝金堡的《海幢寺放生碑记》明确说:“放生有功,杀生有罪。”钱谦益《书放生池册后》云放生是“慈心功德”。这些都以福报为诱,鼓励放生。
同时,还有人以将福报转移到他人为诱,鼓励人放生的。彭绍昇《钱塘清宁禅院放生池记》云:“以兹微润,上祝无疆,譬如增卷石于泰山,投勺水于巨海。”金之俊《题放生汇纪后》认为放生“小之为吹群伦之善气,大之为挽劫运之杀机”。薛起凤《文星阁建放生会疏》云,吴地生活奢侈,杀生之事极多,薛氏等乃举行放生会,“庶几善气熏蒸,吉祥来止。三灾不作,八难潜消。阴阳和而风雨时,物阜成而民康寿”。
放生在明清时期流行,也有普度说的影响。金堡《雷峰放生社说》中说:“不知我不放生,生亦不我放。生不我放,故死不放生,生生死死,如旋火轮,无有休息。”黎元宽、张岱、释道忞、彭绍昇等也都表达了放生“普度众生”的思想。
“仁”是儒家文化的核心之一。“不杀是佛,杀岂是佛?”生是生命存在与发展最重要的前提,对生的重视与关注不仅是佛家所具有的,更与儒家主张积极入世,注重人事的观点相契合。孔子曰:“舜之为君也,其政好生而恶杀,其任授贤而替不肖。”明清时期,很多文人笔记中,都将放生这一行为视作儒家“仁民爱物”的体现。徐旭旦《放生说》云:“大儒治世,必先爱人,然亦未尝不爱万物也。”

二、明清放生的具体过程

放生有一定的仪轨,唐代玄奘《大唐西域记》、明代莲池大师有《放生仪》及《戒杀放生文》,这些都是介绍放生仪轨的。现在通用的《放生仪轨》也是依据《金光明经·流水长者子品》的大意而编纂的。
明清时期,放生仪式的仪轨是:先在放生处设香案,准备净水与杨枝,中间供奉观世音菩萨像。维那先举腔唱“杨枝净水”香赞,主法者拈香礼佛;念三遍“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后,主法者举杯说“菩萨柳头甘露水,能令一滴遍十方,腥膻垢秽尽蠲除,令此坛场悉清净。”大众接着同念《大悲咒》,给动物洒净。
然后,大众再念《心经》、《往生咒》,主法者再为动物开示佛法,传授三归依,大众同音念忏悔偈、三归依偈、发愿偈。最后,主法者再次说法,大众唱“胎卵湿化”赞,念佛绕生灵处三周,回向众生。举行仪轨完毕后,将动物送到大自然,让它们恢复生命的自由。
放生行为在明清的盛行,最突出的表现是放生会社。黄辉号称莲花中人,与公安派袁宗道等人曾结成蒲桃社,一起饮酒谈禅。万历十七年,黄辉梦见自己登上了一座宝塔,宝塔之上,焦竑拿出一本书给他看,这本书就是《戒杀放生文》。他在梦中得到这本书,从此不再杀生,见到生物就买下放走,并将该书重刻发放给众人。
清代的一块放生碑
杭州是放生会社较为集中的区域。云栖寺的云栖大师祩宏,在明末结社风气的影响下,组织了上方善会,修订了放生仪轨,使放生在形式上组织制度化。“白云坐断人间世,犹有溪声到上头”的陶望龄组织了放生会,虞淳熙在杭州西湖组织了以放生为目的的胜莲社,江苏常熟、昆山、南京、安徽桐城、浙江绍兴、北京、广东番禺等地放生会社相继兴起,正是这些行会的盛行,导致了放生规模与影响日益彰显。
杭州每逢放生之时,“四大丛林均有放生之物聚集,水族尤多。亦有马、牛、羊、鸡、鹅、鸭、鸟之类,君均汇放于江干范村之大云栖,寺系莲池大师创建之道场,亦有放于城内东园之小云栖,羊市街灵芝寺亦有放生所,若水族,放于三潭印月者居多。是日南北两山,大小船只,往来不绝。”
放生客观上减少了对动物的杀害,过程中形成的行会组织、行会规范对明清时期的善会善堂产生了一定作用,促进了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但是放生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表现形式,而且在放生前,很多动物是从商户那里购买所得,结束后很多动物因为不习惯自然环境而死亡,也有一些动物被猎户和商人捕获,进行二次贩卖,放生的意义大打折扣。
总而言之,放生的风俗在明清时期虽然盛行,但是并没有形成近代意义上的动物保护主义,不过仍不失为一种兼顾人性的爱心之举。时至今日,人类作为万物之长,早已成为地球的主宰。然而时时爆发的瘟疫,仍在提醒着人们,保护动物,维护地球的生物多样性,也是在保护人类自己的生存环境。

参考资料:《陔余丛考》,《东京梦梁录》,《法苑珠林》,《遍行堂集》,《牧斋初学集》,《一行居集》,《正谊堂文集》,《金文通公集》,《香闻遗集》,《经世堂初集》,《坚瓠集》,《卧龙山人集》,《西湖梦寻》,《云栖法汇》,《祁忠敏公日记》,《杭俗遗风》,《小浮山人年谱》,《船庵集》等。

我们意在文化传播和分享

若您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0)

相关推荐

  • 游保定(2)陵山普度寺、普生观

    普度寺山门 普度寺 天王殿 大雄宝殿 佛祖 十八罗汉 伽蓝殿 关公 地藏殿 地藏菩萨 万佛阁 重修万佛阁 祖师殿 观音殿 观音古洞 观音 韦陀菩萨 朝拜后 来到普生观 弥勒佛菩萨 谢谢浏览! 更新于 ...

  • 2020年11月14日陈国宏老师结缘放生--祈愿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放生的历史 放生并不是开始于佛教,在佛教传入中国前,先秦时期民间就有正月初一放生的习俗.<列子·说符篇>中记载:"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可见在过节的时候放生,古代就有. ...

  • 南胜梵净寺隆重举行庆祝放生池落成及放生仪式

    今天(10月4日),南胜徐土梵净寺隆重举行庆祝梵净寺放生池落成及放生仪式.早上,八点左右四面八方的善男信女陆续赶来,同时,也迎来了许多外地的游客,热闹非凡!景区的各个景点都有许多的游客驻足,尽情欣赏美 ...

  • “放生”有什么实际意义?如何进行合理放生?

    感恩的心 尊重生命,感谢有你 合理放生,功德无量 文 · 杨术 放生的定义 所谓放生,是赎取被捕之鱼.鸟.龟.蛇等诸禽兽,再放于池沼.山野之中的一种行为. 放生的历史 放生行为古已有之,从历史记载来看 ...

  • 明清时期府县官对下政务运作

    柏桦 李静 府县乃是人们熟悉的名词,因为它既是古老的地方行政区划,也是现代依然存在的地方行政区划."府,文书藏也";1"县者,悬系于外."2府县作为基本行政区, ...

  • 明清时期山水册页欣赏

    雪地实景,苍茫而润泽,冰雪覆盖了自然界中的山川树木,使人们的视觉不再被五彩缤纷的万物所迷惑,从而使人们更为关注于白茫茫的冰雪积压.融变的过程,这种自然属性恰好与水墨形式相得益彰.因此,雪景山水画一直是 ...

  • 114张图在线观赏:中国古代陶瓷海上贸易展(三)明清时期

    这个展览以中国古代外销瓷器为主的294件精品文物,这里把展出的所有文物所拍照的350多张图分三次都给您呈现出来.虽然陆续分享了展品的所有图片,但学习古陶瓷还是需要实地看实物才会有更好的学习效果,尤其是 ...

  • 明清时期抄本 消纳水法

    消纳水法,是一本民间水法秘诀,内含八煞黄泉精选总图,以及作造法,大约抄于明末清初.全书30筒子60页.

  • 古代精品竹雕 竹刻《明清时期 精品竹雕笔筒》

    竹刻也称竹雕,是我国传统雕刻艺术品中的重要门类,是传统民间雕刻艺术,用竹根雕成人物及动植物形象,或在竹材.竹器上雕刻文字.图画等.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竹制品的国家,竹刻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古代的竹 ...

  • 明清时期的精品人物画像《官家祖先画像》

    祖先画像-中国人提倡孝道,都有对祖先崇拜的习俗.不难发现在很多祠堂,后裔子孙为了要尊祖敬宗,把自己祖先的画像,挂到祠堂里供奉. 每年祭祖时都要恭恭敬敬地,向祖先祭拜一番慎终追远.孝思不匮,祈求列祖列宗 ...

  • 明清时期云南的十大谏官

    在古代,谏官指规谏君过之臣.劝谏天子过失的职官.早在秦朝时期,我国就建立了监察制度,专门负责对监察劝谏皇帝和百官,自此历经两千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套自上而下的独立于行政权之外的监察体系. 就云南而言, ...

  • 明清时期景德镇外销瓷的主要纹饰特征

    明清时期是景德镇瓷业发展最为鼎盛的时期,同时也是其瓷器外销最为兴盛的时期.随着16世纪大航海时代的来临,东西方各条新航线不断开辟,使中国的陶瓷外销也进入到全球化的时代.明清景德镇外销瓷,在带来经济交流 ...

  • 古代哪些官员可以参加早朝,唐宋明清时期各有什么不同

    唐玄宗晚年逐渐怠政,尤其是杨贵妃进宫之后,更是沉溺于享乐.白居易<长恨歌>有诗云:"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在封建社会,臣子到朝廷觐见君王,奏事议政,被称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