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是如今台湾的必游景点。今年9月1日起,台北故宫对器物类文物(书画类除外)允许游客拍照。本来计划用上午半天时间看完,最后看到下午三点,我觉得如果仔细看,可以看得更久。台北故宫一共分为4层。地下一层为纪念品商店,其余三层为展馆。台北故宫有三个常设展,分别为“敬天格物—院藏历代玉器展”、“吉金耀采—院藏历代铜器展”与“抟泥幻化—院藏历代陶瓷展”。这三个展览均已时间为序、编年手法展出。
台湾报纸报道(玉白菜目前放在嘉义南院,我们是8月30日去参观的南院,当时还没允许拍照。玉白菜没拍到~稍稍有点遗憾
),不过9月3日参观台北故宫,已经允许拍照了
。
先来看一看台北故宫官方的简介
“抟泥幻化—院藏历代陶瓷展”展示了新石器时代至五代、宋至元、明朝、清朝四个单元。台北故宫院藏历代陶瓷数量逾25000件,绝大多数为清宫旧藏。汇聚了历代名窑精品,部分器物还经乾隆皇帝鉴定命名。
新石器时代至五代,呈现陶瓷由原始至成熟的阶段,宋金元时期则是从生活美学的角度,看各个窑口瓷器的装饰与美感,明朝旨在陈述景德镇御窑厂成立后,烧造瓷器成为国家大事,而民窑也与之成为竞争市场,清朝呈现出康雍乾三朝皇帝亲自指挥御窑厂,官样影响发挥到极致的样貌,随着国力衰退,导致晚清的官窑瓷器混入民间的趣味。
东汉 绿釉陶壶
从乾隆御诗透露出这件作品出土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并辗转流入清宫成为皇室典藏。
五代 越窑秘色青瓷洗
这件青瓷口折沿,斜弧,壁腹深,通体施青釉,釉色青灰,釉层薄而均匀,民国初年在秘色瓷还没有被考古发现证明前,者件作品被清宫善后委员会负责文物点查的专家认定为汝窑瓷器,故在器内墨书写上“汝窑撇口果洗一件”,从中可以看出当年与现在对陶瓷鉴定的观念差异。
宋金元时期,瓷器烧造的普及,釉色以单色釉为主,造型简洁、优美。
汝窑 青瓷莲花式温碗
北宋,汝窑拥有“青瓷之愧”的美誉,此件莲花式温碗是同器型中唯一的传世的作品,器型如一朵绽放的莲花,俯看如十曲花瓣,口微外侈,圆底,高圈足。器型来至金银器,是当时南北方皆生产的器型。全器施青釉,蓝中带青,布满细密开片,气质典雅,这种温碗多与执壶配套使用,注入温水,可使壶中液体温度不易冷却。
汝窑 青瓷无纹水仙盆
这件汝窑水仙盆以天青纯净,没有开片的釉色闻名于世,器型呈椭圆形,侈口,深壁,平底,下接云头型四足。传世有六件,五件藏于台北故宫,一件藏于东京大阪市东阳陶瓷美术馆。乾隆对这件汝窑爱不释手,下旨加刻《猫食盆》御诗并制作木座,木座带有抽屉,内置《乾隆御笔书画合璧》册。
北宋 定窑白瓷婴儿枕
这件瓷枕展示了定窑的高超技艺,枕作孩儿伏卧于榻上状,以孩儿背脊作枕面,两目炯炯有神。釉色牙白温润,器身为合模拼接,婴儿所穿背心上的纹饰为模压技法。底部还有乾隆御诗,乾隆将它当警枕,提醒自己。目前可见三件,两件在台北故宫,一件在北京故宫。北京故宫的婴儿背心是素面的。
南宋 官窑青瓷簋
南宋 官窑贯耳瓶
南宋官窑中,部分仿制青铜器,这件就仿制青铜贯耳瓶,尺寸之大,堪称传世所见最大的南宋官窑瓷器。
金 天青窑变双釉紫斑圆盘(上图右)
钧窑瓷器以幻化多变的釉色闻名于世,这件瓷盘于烧造过程中自然流淌形成紫色彩斑。仿佛印证了晚清文人对钧窑瓷器“夕阳紫翠忽成岚”的鉴赏观。
明朝(1386—1644)景德镇正式设立御窑厂,奠定了此后五百年景德镇官窑的规模与制度。青花龙、凤搭配缠枝花卉以及单色釉瓷器,是明初官窑的典型器。宣德开始,官窑瓷器上书皇帝年号。此外,明初,朝廷常与中亚、西亚往来,器物型制、纹饰也反映了交流的痕迹。明朝中期,成化青花瓷器使用国产料,呈现淡雅澄澈的美感,不同于永宣时期的浓艳凝重。弘治娇黄瓷器,于白釉上施低温黄釉,娇丽柔和。正德时期因与伊斯兰教关系深厚,瓷器上常有阿拉伯文、波斯文出现。晚明烧造量增大,以五彩为代表的各式彩绘盛行。
明 洪武釉里红三友纹玉壶春瓶(上图右一)
通体以釉下铜红彩描绘而成,外壁颈部自上而下依次描绘仰蕉叶、海水、卷枝纹,腹部绘松、竹、梅岁寒三友纹。造型优美,图案写实,静中显动,体现出较高的绘画水平。
明 永乐青花描金卷草莲纹碗
青花描金瓷器始创于永乐,现以青花画出纹样烧成后,施以金彩,再于低温中焙烧而成。
明 成化“天”字斗彩波涛天马盖罐(上图右一)
明 成化“天”字青花斗彩夔龙纹盖罐(上图左一)
“天”字罐是成化斗彩瓷器中极为特殊的一个品种,景德镇御窑厂曾出土过七种大小尺寸不同的“天”字罐,台北故宫展出了两件,有学者指出,因“天”字罐中的天字隐含有天子的意思,故视为官方用器。
明 正德青花阿拉伯文番连纹七孔花插(上图右一)
这件瓷器由圆球状的主体下连镂空底座组成,圆球器内中空,顶端有七个圆孔,球体外壁两边开光,写着阿拉伯文,译为“阿拉会护佑其国土与后裔”,这种写阿拉伯文或波斯文的风尚可能与正德皇帝信仰伊斯兰教有关。
明 隆庆青花云龙纹银锭式盒
隆庆时期的青花器型上多了些民间趣味,这件瓷器呈银锭型,子母口,画面以双龙戏珠为纹饰。
明 万历五彩百鹿尊
万历时期瓷器烧造量增大,朝廷为此花费甚巨。主要是为了延续前朝官窑的风格,在器型、纹饰上也持续发展,其中,以五彩为代表的各式彩绘盛行,题材经常可见吉祥、仙人等佛、道纹样。《江西省大志》记载当时朝廷对瓷器器型、纹样、件数的详细要求。万历十九年是降发样式与数量最多的一年,而该年下令烧造的“五彩百鹿永保乾坤尊”很有可能是像此件纹饰的作品。
十七世纪 青花克拉克瓷松鹿盘
‘克拉克瓷’的名称来源是荷兰人击沉西班牙人的船后,将船上大量的青花瓷器运到阿姆斯特丹拍卖。因为西班牙海船为caraca,荷兰文为kraak,所以用这个称呼这种中心有纹样,旁边有多个对称的分格、开光的瓷器。
明 弘治三彩云龙纹盘
明 弘治甜白云龙纹盘
清朝(1644—1911)官窑的生产由皇家掌控,改善了窑厂制度与窑工待遇,因此使得官窑产品能一直维持当时时代最佳的质量。康雍乾三朝,产出的作品,气势非凡,有满洲王朝致力于融入汉文化脉络的仿古创新。嘉庆、道光时,虽仍继承盛清风格,但数量、样式已不复盛清时的创新。咸丰以后,内乱纷起,御窑厂遭到破坏停产。同治时期,太平天国乱后,一度复开,慈禧积极经营自己的个人用器,用色鲜艳。光绪后期,窑厂交由民间经营,所谓官窑,随着宣统退位,清代灭亡而结束。
清 乾隆祭蓝描金游鱼转心瓶
套瓶,敛口卷边,长颈,丰肩,敛腹,矮圈足,器肩饰有四圆环形双耳。瓶腹分内外两层,内层施浅青湖绿色釉表现出湖水一样的背景。其间以粉彩画水草、落花及金鱼。底书“大清乾隆年制”青花篆体款识。外瓶腹部做四镂空开光,把玩者可自颈部握住转动,透过外瓶开光看见瓶内所绘水草鱼纹悠游嬉戏于眼前,如同走马灯一样,故名“转心瓶”。
清 同治黄地洋彩梅鹊纹碗一对
同治皇帝成年大婚时,宫廷造办处需办物品繁多,同治五年(1866)清廷从新启动咸丰年间关闭的景德镇御窑厂,根据同治六年(1867)瓷器样式,可从中发现此类器皿。
太平有象
结束语:
来时,下着小雨;走时,天已放晴。
不知道当年宋徽宗梦见“雨过天晴云破处”的天空是什么模样?
他应该不知道千年后,他喜爱的瓷器辗转到了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