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家具的识真与鉴伪
中国古代家具的发展,完善了服务于古人的使用价值,同时还发展出不同历史环境下的艺术风格。在现存的明清家具中,体现了古人精湛的工艺水平、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使古典家具成为中华民族值得骄傲和珍视的文化遗产。
明清家具作为一种器物,不仅仅是单纯的日用品和陈设品,它除了满足人们的起居生活外,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明清家具与人体力学、彩绘艺术、雕刻艺术等,都融合在了一起。举个例子,家具的装饰题材,往往生动形象地反映人们的审美情趣、思想观念和风俗习惯。明式家具在选材上,多用天然的优质木材,它质感精致细腻,色泽深沉雅致,有一种浓郁的书卷气。这当中,紫檀木色调深沉,色性偏冷,由于适宜精雕细琢的装饰工艺,所以比较能迎合一些讲排场、崇尚豪华、追求富丽的达官贵人们的宠爱;而在纹饰上,古人将自然界的事物与人类的美好意愿相结合,用丰富的想象和美好的寓意将吉祥物、吉祥图案贯穿于家具设计之中,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祥瑞观念。
明清家具每一 款都能让看到他的人感觉威严,有着浓烈的气场,不仅如此,如一把由隆记造办百分百还原的官帽椅,其手托设计,靠背设计,引导着古代圣贤以一种端庄、正直、昂首挺胸的方式落座,因此,它也同承载着古人“由修身至修心”的生活方式。“造办处”是过去负责官家造办采办事宜,强调制作工艺要符合官家要求,同时还承担着传承制造技艺的作用,最近北京故宫表示要恢复“造办处”部分功能,目的是要培养更多适应古建筑维修与再造的人才。
所谓明清家具工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家具的结构与造型;另一个是家具表面的装饰工艺,例如雕刻、镶嵌、打磨等。工艺是直接造就器物文化内涵的因素,例如以“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的明式家具,它体现的是古朴、洗练与典雅的风采。工艺也有一个很普通而又常常被人忽视的方面,那就是表面的打磨。打磨到不到位,常常是审度一件家具优劣的重要标准。
明代前期,从事手工业的艺人较前代有所增多,技艺亦高前代一筹。明代沈德符《蔽帚斋余谈》说:“玩好之物,以古为贵,惟本朝则不然。永乐之剔红,宣德之铜,成化之窑,其价遂以古敌”。明王世贞《觚不觚录》介绍说:“画当重宋,而三十年来忽重元人,乃至倪元镇以逮明沈周,价骤增十倍。窑器当重哥、汝,而十五年来忽重富德,以至永乐、成化,价亦骤增十倍。大抵吴中滥觞,而徽人导之,俱可怪也。今吾吴中陆子冈之治玉,鲍天成之治犀,朱碧山之治银,赵良璧之治锡,马勋治扇,周柱治商嵌及歙嵌,吕爱山治金,王小溪治玛瑙,皆比常价再倍。而其人至有与缙绅坐者。近闻此好流入宫掖,其势尚未已也”
清朝的家具纹饰是对明朝的延续和发展,清朝早期追求的纹饰过于奢华和明代 开始有些不同,到了后期直接变成纯形式的符号,但是不管如何明清的家具纹饰还是十分丰富的。
一般来说,存世量少的明清家具比存世量大的家具增值潜力大。因为此类家具制作年代久远,现存数量已越来越少。如果是一些款式和数量很多、比较容易觅得的常见品种,价值肯定不会太高。当然古旧家具经过岁月的变迁,难免有所残损,自然影响到价值,初入市的收藏投资者可在其中选择那些不是主体结构被破坏的,可进行局部细部修补的家具,只要能修补好,一样具有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