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真实的上海人
这是一篇以前写的文章,最近写了东西看了评论之后就像再拿出来给大家看一下。
我父母的祖辈是江浙的移民,父母出生在上海后,基本就没怎么再回过老家,我自己更是从来没去过。0-16岁在黄浦区长大,16岁之后生活在普陀区。所以勉强应该可以代表一部分的上海80后了吧。
首先说说交友吧,我或者说绝大部分上海人很少会有外地朋友,因为在上海,朋友是有明显的界定的,所谓的朋友,更多的就是在求学的那段时间认识的一些人,属于最单纯的年纪中产生的最没有杂质的情感,工作之后认识的,或许可以聊的来,但却也很少认为是朋友。因为总或多或少会牵涉到些利益,失去了我们认为朋友该有的纯粹。
上海人的感情,肯定不是很热情的,哪怕是朋友,也很少有两肋插刀这样的事情,所以说,上海人怕麻烦别人,也怕被别人麻烦,我们固有的思维模式是,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过好自己的生活,朋友之间可以提供一些建议,而更多的时候,就是一些对共同的回忆的缅怀和对现在生活的吐槽,当然,这也和我们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有关,亲情的定义,除了自己的父母,其他亲戚,和我们并没有太多的关系。
再来说媚外吧,我见过不少说上海人媚外的,我就很奇怪,上海市区街头到处都是老外,地铁里也不时有,我真的是从来没见过任何一个人对他们献媚的,小时候见到了或许还会多看两眼,长大之后,连多看一眼的兴趣都没有了,至于选择品牌上,在小的时候,家里的东西也都是国货,可越大国货质量越差,我也会买海尔的冰箱和洗衣机,但你一定要我用华为的手机代替苹果,那就只能是道德绑架了。
再来说说与人的相处吧,我见过很多说上海男的小气,女的拜金的,我不想说对错,我和朋友相处,一般模式就是这一顿我请,下一顿你请,AA制也有,大家就是这样一个模式相处了这么多年,从没有人觉得不好。至于女朋友,我也交过不少,初中高中的不说,大学到工作之后,也没碰到过一个死要钱的,基本大家在金钱上的模式都是有来有回的,从没碰到过一个我送LV她回地摊货的。婚后可能会关于金钱模糊一点,但也不会上交工资什么的。在我们眼中,公平是相处最基本的原则,不论性别,年龄和关系,礼尚往来才是维持关系的第一要素。
其实说上面这么多,好像都是在为上海人辩解,但这的确是事实,我们当然也会有很多问题,比如素质,我们在外滩自然不会抽烟,随地扔垃圾,但在居民区,或者是一时间找不到垃圾桶的非繁华路段,我们扔也就扔了,更不要说什么乱穿马路之类的了。只不过,我们尽量会在人流较多的地方保持克制,尽量做到高素质。说白了,就是一个面子。
说到面子,就说说上海人最矛盾的一面,面子和规则,这是上海人最核心的东西,要面子,更要规矩,从小父母教的最多的,也是规矩,为什么要有这么规矩,就是让我们长大后不要在外面丢了面子,上海人对规矩的重视,已经到了几乎不近人情的地步,所以我们这一代,连公众场合吵架都很少,如果真的发生了问题,报警就可以了,上海对法律的信任可能超过了全国所有的地方。当然我也不排除以权谋私,徇私枉法在上海的存在,但这比例应该是不高的,至少我身边,基本就没发生过。
最后总结一下吧,上海人或者说我们这一代80后上海人,感情不会很热情,为人处世讲究分寸,重视规矩,有些小小的自我封闭,谈不上排不排外,但的确也没什么外地朋友,上海话和普通话都说的不错,选择产品只看品质,不看生产商的国籍,外国人早就见怪不怪,别说给外国人当狗了,能多看一眼就已经很给他们面子了,金钱上朋友恋人讲究礼尚往来,就算想装土豪,对方也不一定会给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