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转型”的房企都怎么样了?
乱花渐欲迷人眼
尽管房企转型如火如荼,跨界的行业发展也是烈火烹油之势。但是房企跨界转型、多元化进程中仍面临考验。
跨界养猪的房企暂无成功案例,或许养猪真没有卖房容易,万达2014年进军养猪行业,2016年折戟。
目前看来,养猪行业投入相对较低、利润高 。万科仍旧颇为谨慎,保持开放的心态,和产业链上下游各类合作伙伴共同探索,尝试各种可能,但在业务模式通过验证之前,不会过早下定论,也不会贸然扩张。
7月27日,恒大健康(HK.0708)发布公告,宣布公司名称拟改为“恒大汽车”,而恒大在公告中对此举的解释为“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最重要的业务”。种种因素让恒大健康股价连涨两天,涨幅均超过6%。
恒大健康原本是恒大多元化产业布局下的重要一棋,聚焦大健康和文旅,如今这两大领域却没有重点突破。
自从宣布进军新能源汽车产业,就宣布“力争在3-5年内成为世界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恒大创新推出房车宝,虽然盘子够大,恒大也有足够的资金实力,新能源汽车行业也相对完善。但是“隔行如隔山”,如果完全套用造房的方法去造车不一定行得通。目前恒大汽车远没到开花结果的地步。
随着越来越多物业管理企业在香港上市成功,物业股的表现与地产股的表现开始出现明显分化。
从多家房企分拆地产股上市的盈利情况来看,表现不俗。但是地产股同样面临一些问题,比如现物业股估值偏高、盈利模式单一等。物业公司服务应该向精细化发展,多开发一些增值服务,来保证业绩增长。
在商业方面,在此领域发展势头较好的企业包括新城、龙湖、华润等为代表的“地产+商业”双轮驱动型房企。以新城控股为例,其2020年中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中期,新城控股实现总签约面积为877.5万方,其中综合体销售359.2万方,占比达到了41%。
无论是养猪、造车还是物业股分拆上市,房企已经迈出了跨界转型、尝试多元化的一步,未来更多的是见招拆招,给自身以及整个房地产行业再拓新出路。
在双刃剑上求生存
只要地产行情不好,房企转型和多元化的呼声就会异常强烈,如2008年、2013年、2018年。大中小型房企都有一种“宿命感”,寻找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势在必行。企业持续发展的“两只手”,一是守住地产业务基本盘;二是与时代节奏保持一致。
众所周知,地产圈的大佬们对足球、汽车有着执着的追求,恒大许家印、宝能姚振华,都曾经或正在汽车领域掀起满城风雨。62岁的朱孟依,如今也携两个儿子朱一航和朱伟航,匆匆入局。合生创展在规模、体量、资金量方面比恒大都要差之甚远,这样的情况下,朱孟依离他的造车梦有多远?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地产一代们艰苦创业,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年轻热血的地产二代们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地产行业,在先天的资本优势下,他们纷纷把目光投向了现阶段更火爆的新兴科技。
即使目光瞄准的不是新兴科技领域,但因为思维方式、消费观念、生活习惯都更符合当下社会的主流,很多地产二代们也成为了地产公司新业务的主要执行者。如2018年12月调任为碧桂园联席副主席的杨惠妍,调任后将负责碧桂园的战略投资及基于现有业务的新业务探索,如新零售业务。
一直负责住宅开发的孙喆一,在2018年12月获任为融创文化集团总裁,负责融创的文旅新业务。
整个地产行业“父子兵”的战略打法基本上都是一代做地产,二代做新业务。
船小并不好掉头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曾对媒体表示,“我国房地产市场持续下行,部分房企生存非常艰难,转型是生存下来的唯一办法,不转型就可能会‘死亡’。”
在行业增速放缓、规模见顶的当下,越来越多的房企选择“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多元化发展仍是企业转型的大趋势,随着增量房地产市场的红利逐渐减退,一些房企在激烈的竞争中谋求多元化业务布局。争相转型的背后,实则是战略升级,扩展赛道,共同点是由“单一开发”向“开发+运营”发展,与主营地产业务的协同成了转型的新方向。分别是地产开发+城市运营、地产开发+城市更新、地产开发+商业、地产开发+代建四类。
无论是以康养、医疗、文旅、本地生活为方向的房地产行业细分领域、还是以应用科技、教育、新工业材料为方向的非房地产专业领域,都能看到龙头房企的身影。在百强榜单中,排名在前30位的房地产企业都在进行多元化布局。
转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顺势而为,大房企的多元化布局无一不在遵循着这个规律。
顺国家的势。如聚焦战略产业、新兴产业、基础产业、传统产业的升级,国家相关的政策扶持能扫除企业转型道路上的一些障碍。
顺民生的势。从教育、医疗、卫生、物业管理等领域入手,更好的服务社会需求,解决民生痛点。
顺资本的势。行业有朝阳、有夕阳,但资本没有,资本是逐利的,永远都是向着价值洼地流动。朝着价值洼地方向转型,更容易搭上资本的快车。
在房企转型的浪潮之中,许多中小房企却有着“船小好调头”的错觉。在调控密集、拿地困难、融资困难的三座大山前,相当数量的中小房企选择在不同程度上剥离房地产业务,淡出房地产市场,转型到其他行业。
如果房地产行业是条河,房企是船,那么“船小好调头”的观点是大概率不成立的。因为房企这条船的燃料是产业、资金、土地、人才,燃料储备不足,调头后也无法继续前进。因此中小房企必须做大规模后再谈转型,虽然做大规模并不是唯一出路,但是走其他的路,同样需要一定的规模为基础。
房企转型的冷思考
天时、地利、人和都要具备
[1]《郭英成之子上位掌舵佳云科技,地产二代都爱玩新业务》,时代财经
[2]《拾问·2020 | 房企第二赛道 谁家成型了》,北京商报
[3]《彻底慌了!养猪、造车、物业公司上市…“万人摇”背后,房企疯狂转型》,房天下
1. 商业地产,逆袭新路径
2. 养老产业复合化,行业跨界新浪潮
房企案例观察
1. 中梁的「阿米巴」奇迹
2. 融创你学不会
3. 新力的「新力量」
4. 碧桂园又拿了「第一」
11. 碧桂园,又变了
12. 恒大疯狂如斯
13. 万科的「一根筋」
14. 蛋壳要碎了?
地产人那些事
1. 地产HR的招聘「潜规则」
2. 地产人转行,且慢!
3. 地产人的上半年,阵痛!
7. 房企人事“动荡”
战略解读
1. “三道红线”,房企的紧箍咒
2. 房企「甩卖资产包潮」汹涌
5. “深八条”牵动谁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