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锭的科学鉴定(六)

水坑银锭辨伪(下)
三、文字辨伪

1、铭文内容辨伪

有些假银锭錾刻的铭文内容本身就存在错误,文义矛盾,严重背离史实。如一枚“嘉靖十九年襄王府助剿饷银伍拾两一锭”,其中的“剿饷”是明末著名的“三饷”(辽饷、剿饷、练饷)之一,是崇祯十年(1637年),崇祯皇帝在兵部尚书杨嗣昌的建议下征收的,“嘉靖十九年(1540年)”比“剿饷”真正施行的时间早了近百年,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严重背离了历史真实,内容错乱。该银锭的伪造者意图仿冒稀少年号银锭,以牟取厚利,却不具备基础历史知识,盲目推前年代,炮制了“关公战秦琼”这样的笑话。

嘉靖十九年襄王府助剿饷银伍拾两赝品银锭

赝品银锭“四川十四年漕米银·五十两正·抚臣廖大亨……”,“廖大亨”是崇祯后期的一位四川巡抚;

四川十四年漕米银赝品银锭

另一赝品银锭“四川十六年漕米银·伍拾两正·抚臣陈士奇……”,“陈士奇”是崇祯末年的四川巡抚。

四川十六年漕米银赝品银锭

此类银锭过去鲜少出现,其特有的内容和布局给学界和收藏界印象深刻:其一,“四川某某年某某银”的横幅般的铭文;其二,“抚臣”、“按臣”等官衔和人名出现在铭文里。根据历代银锭的铭文版式,时间年代一般都是竖幅构图,从上往下阅读,基本不见横排布局的。历代五十两大锭多为税收银锭,而地方税收的主体单位是“县”,再高一级的“府”或“州”,因而,银锭铭文内容多为“某某县”,府州一级的较少,基本不见“布政司”等省级机构名称的。该类横置时间并有抚臣、按臣铭文的银锭挑战了学界和收藏界对银锭的传统认识。到底该类银锭有没有真品呢?答案是肯定的。《中国银锭图录》著录了一批该类银锭,编号从第129号到133号的五枚银锭,铭文都是“四川十六年”,“抚臣陈士奇”等,银锭税收类型为“地亩银”、“秦饷银”等。

四川十六年抚臣陈士奇银锭

但是,民间所见,赝品更多,如上面介绍的两枚,税收类型都为“漕米银”,即漕粮折银。根据历史常识,漕粮是明代政府从江南产粮区征收供应北京的粮食,主要通过大运河北运,在北京粮食充足的情况下,漕粮可以折成银两上交,即“漕米银”。漕米银仅是有漕粮征收的省区才会折征的,明朝漕粮省区主要有:南直隶、江西、湖广、浙江、山东和河南。四川地区离北京太过遥远,根本不是政府征收漕粮的地区,也就根本不会出现什么四川的“漕米银”。以上两枚赝品银锭伪作是私心出奇,臆造出根本不存在的四川税种,犯了违背历史常识的错误。还有一枚“大顺二年新繁县漕米银伍十两正……”的赝品银锭,也犯了同类错误。“大顺”是张献忠大西政权的年号,张献忠在成都建国,成都地处富庶的成都平原,鱼米之乡,根本不需要组织专门的漕粮供应,征收“漕米银”更是无稽之谈。

大顺二年新繁县漕米银伍十两赝品银锭

2、铭文制作特点辨伪

真品张献忠沉船银锭铭文基本都为锤凿錾刻而成,当时工匠运锤凿如笔墨,率性而就,铭文风格虽有工整者,

有俊秀者,

有朴拙者,

都自然流畅,不刻意,不拘泥,不狂怪。由于今日中国的手工业者已经基本没有了在金属上手雕刻字的技艺,找不到像民国时期刻铜艺人那样的金属刻字工匠,现在赝品银锭铭文制作者都不具备相关手艺,因而,赝品银锭铭文的破绽较多,如刀凿入刀出刀无规矩,凌乱不堪;文字结体错杂无美感;铭文风格不是拘束僵硬,就是怪异散乱,体现不出古代工匠自成一格的刀凿字体。

如赝品银锭“嘉靖叁拾柒年黄州府解王府岁禄银”,

嘉靖叁拾柒年黄州府解王府岁禄银赝品银锭

笔划杂乱,笔势、章法皆无,通篇铭文面目可憎。亦如赝品银锭“征完崇祯拾壹年分资州通课司上解税银伍拾两正……”,

征完崇祯拾壹年分资州通课司上解税银伍拾两赝品银锭

乍看铭文笔划凌厉、率性,似有可观处,细审则发现铭文用笔简单、草率,笔划张扬斜出,互相干扰,伪作者没有刻字根基却肆意凿刻,陷入芜乱支棱的恶境。再如赝品银锭“崇阳县矿冶银贰十两正”,

崇阳县矿冶银贰十两赝品银锭

凿刻笔划狂乱,字形散漫,如乱草铺街,释读尚有困难,更无美感可言。

四、成色辨伪

根据对“木鞘七锭”和彭山文管所追缴银锭等张献忠沉船银锭标准器的合金成分检测,发现张献忠沉船银锭一般含有96—98%的银,1-2%的铜,1-2%的铁,部分银锭含有少量的金。沉船银锭基本与中国历代银锭的成色一致,差异不大。

张献忠沉船银锭中的高仿品往往依据盗掘的真品银锭成色配方来伪造,使得金属成分检测手段也难以识破其真面目。但即便如此,熔化铸造过程复杂,各种因素都影响了最终银锭的成色,伪造者也往往配方比例不准确,或混入古代银锭铸造中没有的其他金属,合金成分检测仍然可以作为一种鉴定参考。

对于不懂古代银锭配方的伪造者,其往往使用工业纯银来铸造假银锭,

这样的银锭经X射线荧光分析仪器检测,白银含量显示为纯银。如赝品银锭“福建布政使司征解万历拾捌年分新饷杂役银伍拾两正吏候”,

福建布政使司征解万历拾捌年分新饷杂役银伍拾两赝品银锭

再如赝品银锭“崇祯玖年永春县牛俱银贰拾两正匠李”,经X射线荧光分析仪检测,金属成分为纯银,属赝品无疑。

崇祯玖年永春县牛俱银贰拾两赝品银锭

五、铸造及形制特征辨伪

水坑银锭的铸造和形制特征辨伪与普通银锭辨伪的原理是一致的。此处以张献忠沉船银锭为例,有针对性的举例说明如下。

真品水坑银锭的蜂窝由于有长期水坑环境的锈蚀和泥沙的粘附,外观形态有自己的特点。如真品银锭,蜂窝及底部凹陷处有黑色锈蚀结晶层,结晶明亮有厚度。

而赝品银锭底部蜂窝有些不自然,而且黑色锈蚀没有明亮的结晶。

有的赝品银锭由于伪造者没有掌握银锭的铸造工艺,出现了奇怪的蜂窝,可以断定为赝品。

古代银锭铸造中,由于铁模反复使用,铁模底部出现冲蚀坑和裂隙,而这反映在银锭上,就是银锭底部出现凸块和相连的脉纹。这是古代银锭铸造的正常现象。如真品水坑银锭底部凸出的部分是冲蚀坑形成的,周围的脉纹是由与铁模底部冲蚀坑相连的裂隙所致,状态自然。

而有的赝品银锭底部出现怪异的凸起,凸块出现在多处,形制和位置都不固定,古代银锭的底部从不见这种凸块,大概是伪造者发现有些真品银锭底部有凸块,但不明白产生的原理,刻意在模具底部搞出了凹坑,想仿造凸块和脉纹,结果画虎类猫了。

真品水坑银锭的双翅是在铸造过程中摇动熔化的银液形成的,一般是对称的,但由于银锭铸造过程偶然因素较多,存世的真品银锭有许多双翅并不绝对均匀,有高些的,有低些的,但一般不会出现双翅反差极大的,如赝品银锭“荣县申解大顺元年分半征银伍十两……”,前翅高大,后翅没有起来,仅有一个高边而已,反差悬殊。

亦如“大顺二年新繁县漕米银伍十两正……”,后翅已起,较低矮,前翅只有高沿,没有高起的薄翅,这都是伪造者在铸造过程中没有掌握好浇铸温度等环节所致。

以上从古代银锭(铤)的铸造工艺、铭文、形制、金属含量和色泽包浆五个角度和层面进行了辨伪剖析,并针对近年来越来越严峻的水坑银锭辨伪形势,对水坑银锭进行了专项辨伪探讨。但是,“理论永远是苍白的”,辨伪准确与否还须在具体的鉴定中去实践;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不断地循环往复,才能切实提高辨伪水平,对银锭的银锭作出科学判断。


(本文选自我馆周卫荣、杨君、黄维著《中国古代银锭科学研究》)
(0)

相关推荐

  • 银两之美的文化内涵

    如果买家拿的不是银锭,而是散碎银子,那么交易将变得更为复杂.卖家需要先让大侠落座,然后拿着银子到当地钱铺或者钱庄,让有经验的师傅鉴定含银量.<清中期以前中国传统钱业发展与性质演变> 鸦片战 ...

  • 银两鉴定真假方法

    鸦片战争后,外国洋银(见银元)大量流入和自铸银元流行,并没有根本改变或取代银两制度的地位.混杂的货币制度,在对外贸易的金融调度上和在与英镑比价的变化上,都符合外国资本的需要.1934年宣布废两改元后, ...

  • “邛州 崇祯十年 匠张寅”拾两银锭

    "邛州 崇祯十年 匠张寅"拾两银锭,重:363.2g

  • 银锭论文

    目前所见,在模上铸造铭文的一般在银锭的底部,属元代以前的银锭.这类银锭铭文目前发现不多,凡有这类铭文的都十分珍贵. 银锭的重量,则视乎需要而定,并无准则.大至上可分为大中小锭,大锭一般是50两左右,中 ...

  • 银锭的科学鉴定(五)

    水坑银锭辨伪(上) 一.何谓"水坑银锭" 正如古代铜钱的坑口有干坑.水坑和半干坑等,中国古代银锭偶尔也有水坑状态,只是总体水坑银锭的数量不大,以前并不受人们关注.近年来,尤其是四川 ...

  • 银锭的科学鉴定(四)

    金属含量辨伪 中国古代银锭的含银量较高,从唐代到清末民国时期,含银量一般保持在95%-99%之间,平均含银量在98%左右. 此外,古代银锭普遍含有少量的金属铜,后期银锭的铸造中更有通过添加纯铜来调剂银 ...

  • 银锭的科学鉴定(三)

    形 制 辨 伪 中国古代银锭从唐代到民国前期,纵跨一千多年,银锭形制复杂多变.唐代银锭形制主要有笏板形.圆饼形.束腰长方片形.高翅平头船形(或称"板凳形")等,形制的多样,是中国银 ...

  • 银锭的科学鉴定(二)

    银 锭 铭 文 辨 伪 中国古代银锭大多錾凿.戳印有铭文,偶尔也有底部或侧面铸造有铭文.铭文内容往往记录银锭制作或使用的年份.地点.用途.重量.主管官员及职位.银匠姓名等信息.对于银锭的辨伪,铭文是一 ...

  • 银锭的科学鉴定(一)

    银锭的真伪鉴定是一项艰难.复杂而又不可回避的工作,尤其是近年来,由于收藏热,收藏品市场伪造风气盛行,银锭仿真造假行为也开始抬头,且伪作水平越来越高,给古代银锭的研究和收藏带来了许多困难,因此,对古代银 ...

  • 微观陶瓷鉴定有说服力?还是科学鉴定买家更加相信?(建议收藏)

    目测法:这种传统的鉴定法基本大同小异,从宏观入手,比如:器型,釉面,彩料,画工,胎质,磨损痕迹,氧化旧气等.微观上类似于公安痕迹鉴定,如:胎土,烧制工艺,施釉方法,釉面材料,气泡变化,青花原料与历史配 ...

  • 官窑通过什么手段鉴定?国家标准不说谎、付责任、买家信科学鉴定

    北宋 汝窑 青瓷水仙盆 乾隆皇帝的御制诗中,常以"少贵似晨星"."晨星真可贵"等形容文物的珍贵稀有.尤其有"赵宋官窑晨星看"一句,可知乾隆皇 ...

  • 科学鉴定“国家标准”已落入清凉寺汝窑

    关于汝窑的传世数目有两种说法,一是根据<中国陶瓷史>的说法,认为传世不足百件.另一种说法是上海博物馆出版的<汝窑的新发现>中列举了传世汝窑瓷器六十五件,且注明了出处. 根据河南 ...

  • 汝窑通过什么手段鉴定?清凉寺汝窑已通过国标科学鉴定

    目测法:这种传统的鉴定法基本大同小异,从宏观入手,比如:器型,釉面,彩料,画工,胎质,磨损痕迹,氧化旧气等.微观上类似于公安痕迹鉴定,如:胎土,烧制工艺,施釉方法,釉面材料,气泡变化,青花原料与历史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