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善读26:张仪

文言善读26

张仪

一、故事新编

108、右

李斯以功大,位于众大臣之右(      )。其左右(   )皆因之骄纵。一日,偕友游于泰山,察路之左右(   )涂鸦文字甚多。

李斯以功大,位于众大臣之右(上)。其左右(近臣)皆因之骄纵。一日,偕友游于泰山,察路之左右(表方位,与“左”相对)涂鸦文字甚多。

109、 再

两国交恶,其一国击一国再(    ),然皆败,察其故,士气不振也。士气决于鼓,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而竭。用兵者不知其理,故败。

两国交恶,其一国击一国再(两次),然皆败,察其故,士气不振也。士气决于鼓,一鼓作气,再(第二次)而衰,三而竭。用兵者不知其理,故败。

110、造

太宗年间,魏征造(     )民舍,察民生之疾苦。回宫中,造(   )法令,兴水利,以利民生。

太宗年间,魏征造(到……去)民舍,察民生之疾苦。回宫中,造(制定)法令,兴水利,以利民生。

111、知

梁惠王问政于孟子,曰:“本王处庭院之深,何以知(   )民生疾苦?”孟子对曰:“知(   )政者,不闻片面之词,当身体力行,方知(   )明而无过。”

梁惠王问政于孟子,曰:“本王处庭院之深,何以知(知道)民生疾苦?”孟子对曰:“知(主持,管理)政者,不闻片面之词,当身体力行,方知(智慧)明而无过。”

112、致

齐王欲致(  )天下之士,致(   )千金以晏子。晏子致(   )诚于天下豪杰。豪杰中有一人自小家贫,无从致(   )书以观,而思维精巧,尤致(   )思于天文阴阳历算,为晏子之诚所感,前往晏子处。两人席谈,方觉其致(   )一也,甚欢。

齐王欲致(招纳,引来)天下之士,致(送给)千金以晏子。晏子致(表达)诚于天下豪杰。豪杰中有一人自小家贫,无从致(得到)书以观,而思维精巧,尤致(最,极)思于天文阴阳历算,为晏子之诚所感,前往晏子处。两人席谈,方觉其致(情趣,意志)一也,甚欢。

二、追本溯源

108  

【本义】口手并用协助劳作——帮助。

【假借义】

1.劳动中人的右手力量大——右手、右方(与“左”相对)。

【成语例释】左顾右盼:顾、盼:看。向左右两边看。形容人骄傲得意的神情。〇左右开弓:左右手都能射箭。比喻两只手轮流做同一动作或同时做几项工作。〇左支右绌:支:支持;绌:屈曲,引伸为不足。原指弯弓射箭的姿势,左手支持,右手屈曲。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方面,那方面又出了问题。

2.古代尊崇右,官位以右为尊——上等的地位、尊贵的地位。

【成语例释】无出其右:出:超出;右:上,古代以右为尊。没有能超过他的。

【经典文言】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高贵的人往往受到——袒护、亲近、重视。

【经典文言】右韩而左魏(亲近韩国疏远魏国)。(《战国策·魏策二》)

 109  

【本义】编造器物时将材料两两对折——两次、第二次。

【成语例释】卜一而再,再而三:再:第二次。一次又一次。〇顿首再拜:顿首:以头叩地而拜;再拜:拜两次。古代的一种跪拜礼。亦指旧时信札中常用作向对方表示敬意的客套语。〇再衰三竭:竭:尽。指力量一再消耗,已经衰减耗竭。语出《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经典文言】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苏洵《六国论》) 〇田忌一不胜而再胜(两次胜利)。   (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110  

【本义】走到别人家里去——拜访、到……去。

【成语例释】登峰造极:登:上;峰:山顶;造:到达;极:最高点。比喻学问、技能等达到最高的境界或成就。

【经典文言】径造庐访成。(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 必躬造左公第。(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引申义】

1.到达某个目标即有所——成就、功绩。

【经典文言】小子有造。 (《诗经·大雅·思齐》)

2.成就的取得依靠——创造、制造、建立。

【成语举例】粗制滥造——造谣生事

【成语例释】闭门造车:关起门来造车子。比喻脱离实际,只凭主观办事。〇天造地设:造:制作;设:安排。指事物自然形成,合乎理想,不必再加人工。

【经典文言】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〇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黄花冈上一杯土,犹湮没于荒烟蔓草间。   (孙中山《(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111   zhī

【本义】心中明了并且可以脱口而出——知道、对事物有一定认识。

【成语举例】不得而知——不知不觉——不知好歹——不知去向——不知轻重

【成语例释】不知肉味:原指被美妙的音乐所陶醉,因而辨不出肉味。后形容专心学习,吃东西辨不出味道。也形容生活困难,无肉可吃。〇不知所措: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〇不知端倪:端倪:头绪。不知头绪。

【经典文言】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韩愈《师说》)

【引申义】

1.对某个人知道多了就非常——了解、熟悉。

【成语举例】知己知彼——知人善任

【成语例释】观过知仁:察看一个人所犯过错的性质,就可以了解他的为人。自知之明:自知:自己了解自己;明:看清事物的能力。指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〇知人论世:原指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现也指鉴别人物的好坏,议论世事的得失。

【经典文言】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2.要了解事物需要有敏锐的——感觉、知觉。

【经典文言】足肤皲裂而不知。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对事物的了解能增加——知识、见解。

【成语例释】格物致知:格:推究;致:求得。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〇真知灼见:灼:明白,透彻。正确而透彻的见解。

【经典文言】  两小儿笑日:“孰为汝多知也?”   (《列子·汤问》)

4.了解自己的人称作——知己、知心的人。

【成语例释】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四海之内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象邻居一样近。

【经典文言】辈歌辞旧爱,衔泪觅新知。   (鲍照《咏双燕》)

5.有知识的人往往——聪明、智慧(此义项读音为zhi)。

【经典文言】则知明而行无过也。   (《苟子·劝学》)

6.智慧的人可以——主持、管理(国家、社会)。

【经典文言】   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国语·勾践灭吴》)

112  

【本义】送对方到达目的地——送到、送达、送给、达到。

【成语例释】负重致远:负:背着;致:送到。背着重东西走远路。比喻能够负担艰巨任务。〇学以致用: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

【经典文言】   致敬亭于幕府。   (黄宗羲《柳敬亭传》) 〇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苟子·劝学》)

【引申义】

1.【经典文言】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〇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袁枚《黄生借书说》)

2.让话语到达别人的耳中——表达、传达。

【经典文言】听妇前致词。(杜甫《石壕吏》)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3.把自己的精力全部送到某项工作上——竭尽精力于、极、尽。

【成语例释】专心致志:致:尽,极;志:意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经典文言】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范哗《后汉书·张衡传》)

4.能够集中精力就会获得——情趣、情致。

【成语举例】兴致勃勃——兴致索然一淋漓尽致。

【成语例释】错落有致:错落:参差不齐。致:情趣。形容事物的布局虽然参差不齐,但却极有情趣,使人看了有好感。 〇闲情逸致:逸:安闲;致:情趣。指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

【经典文言】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李渔《芙蕖》)

三、经典人物

张仪

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

  张仪已学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怀疑)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醳(shi通“释”)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通“否”)?”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

  苏秦已说赵王而得相约从亲,然恐秦之攻诸侯,败约后负,念莫可使用於秦者,乃使人微感(指引)张仪曰:“子始与苏秦善,今秦已当路,子何不往游,以求通子之原(通“愿”)?”张仪於是之(到)赵,上谒求见苏秦。苏秦乃诫门下人不为通,又使不得去者数日。已而见之,坐之堂下,赐仆妾之食。因而数(多次)让(责备)之曰:“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吾宁不能言而富贵子,子不足收也。”谢去之。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乃遂入秦。

苏秦已而告其舍人曰:“张仪,天下贤士,吾殆弗如也。今吾幸先用,而能用秦柄者,独张仪可耳。然贫,无因以进。吾恐其乐小利而不遂(实现愿望),故召辱之,以激其意。子为我阴(暗中)奉之。”乃言赵王,发金币车马,使人微(暗中)随张仪,与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车马金钱,所欲用,为取给,而弗告。张仪遂得以见秦惠王。惠王以为客卿,与谋伐诸侯。

苏秦之舍人乃辞去。张仪曰:“赖子得显,方且报德,何故去也?”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苏君。苏君忧秦伐赵败从约,以为非君莫能得秦柄,故感怒君,使臣阴奉给君资,尽苏君之计谋。今君已用,请归报。”张仪曰:“嗟乎,此在吾术中而不悟,吾不及苏君明矣!吾又新用,安能谋赵乎?为吾谢苏君,苏君在时,仪何敢言。且苏君在,仪宁渠(哪里)能乎!”张仪既相秦,为文檄告楚相曰:“始吾从若饮,我不盗而(你的)璧,若笞我。若善守汝国,我顾且盗而城!”

秦欲伐齐,齐楚从亲,於是张仪往相楚。楚怀王闻张仪来,虚上舍而自馆之。曰:“此僻陋之国,子何以教之?”仪说楚王曰:“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於齐,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娶妇嫁女,长为兄弟之国。此北弱齐而西益秦也,计无便此者。”楚王大说(通“悦”)而许之。群臣皆贺,陈轸独吊之。楚王怒曰:“寡人不兴师发兵得六百里地,群臣皆贺,子独吊,何也?”陈轸对曰:“不然,以臣观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齐秦合则患必至矣。”楚王曰:“有说乎?”陈轸对曰:“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今闭关绝约於齐,则楚孤。秦奚贪夫孤国,而与之商於之地六百里?张仪至秦,必负王,是北绝齐交,西生患於秦也,而两国之兵必俱至。善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於齐,使人随张仪。苟与吾地,绝齐未晚也;不与吾地,阴合谋计也。”楚王曰:“原(通“愿”)陈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乃以相印授张仪,厚赂之。於是遂闭关绝约於齐,使一将军随张仪。

张仪至秦,详(通“佯”)失绥堕车,不朝三月。楚王闻之,曰:“仪以寡人绝齐未甚邪?”乃使勇士至宋,借宋之符(钥匙),北骂齐王。齐王大怒,折节而下秦。秦齐之交合,张仪乃朝,谓楚使者曰:“臣有奉邑六里,原以献大王左右。”楚使者曰:“臣受令於王,以商於之地六百里,不闻六里。”还报楚王,楚王大怒,发兵而攻秦。陈轸曰:“轸可发口言乎?攻之不如割地反以赂秦,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出地於秦,取偿於齐也,王国尚可存。”楚王不听,卒发兵而使将军屈匄击秦。秦齐共攻楚,斩首八万,杀屈匄,遂取丹阳、汉中之地。楚又复益发兵而袭秦,至蓝田,大战,楚大败,於是楚割两城以与秦平。

(0)

相关推荐

  • 十年真题经验,最有可能考到的40个文言文实词!(81一90)

    81.素  [词义推导] "素"的本义是"没有染色的丝娟"."没有染色"说明是平时就是这样不加修饰的,故引申出"朴素"& ...

  • 《资治通鉴》通俗故事 苏秦和张仪

    苏秦向秦王献策取天下,秦王不采纳,苏秦就去游说燕.赵和其他国家联合抗秦. 这时秦国攻打魏国,又要进攻赵国.苏秦担心这会挫败联合各国的计划,于是挑动张仪去秦国用计. 张仪和苏秦曾经一起在鬼谷门下学习合纵 ...

  • 文言善读1:黄帝

    文言善读1 黄帝 一.故事新编 1.爱 楚人爱(   )其子,虽爱(   )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   )菊,众人爱(   )其高洁,称之.约其茶亭见之,爱(     ) ...

  • 文言善读2:帝喾

    文言善读2 帝喾 一.故事新编 5.  本 柳宗元本(   )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   ),反其本(   )也:多有所得.后人将其所述辑成多本(   ),即今日所见本(   ),以本(  ...

  • 文言善读3:唐尧

    文言善读3 唐尧 一.故事新编 9.察 郡守察[     )李密孝德之事,告于帝,左右以为不能察(    ),然帝以为李密品之察察(    ),乃众人之范,于是令其郡守察(   )孝廉,足见帝之察(  ...

  • 文言善读4:虞舜

    文言善读4 虞舜 一.故事新编 14.除 荆轲以义闻天下,燕太子使人召之.荆轲始不愿,太子以诚待,三顾其舍,亲除(      )其东屋之除[   )尘,引荆轲之车,荆轲感之应允,与太子归.太子除(   ...

  • 文言善读5:庄子

    文言善读5 庄子 一.故事新编 18.当 李斯为秦相,当(    )政.当(   )是时,敌虎视秦,李斯令将当(    )关隘,敌临,守将退之,按律当(      )死.李斯念其功,以功当(      ...

  • 文言善读6:伯夷、叔齐

    文言善读6 伯夷.叔齐 一.故事新编 21.度 宋妻往市买鞋,途遇小涧,一跃度(   )之,至市方知忘度(   ),徘徊几度(   )欲反,度(   )之再三,则度(   )其夫脚之大小,未成.反家, ...

  • 文言善读7:孔子

    文言善读7 孔子 一.故事新编 25.盖 姚鼐游泰山,路有树,枝枝相覆盖(     ),其叶如盖(   ).登之愈难,忆项羽气盖( )世,又登之.见一古物, 其文如新无损,盖(     )古人遗之. ...

  • 文言善读8:孙武

    一.故事新编 29. 归 曹操进犯孙吴,而此时大小乔来归(      ),周瑜雄姿英发, 且吕蒙既归(    ),使江东之属归(     )之,孙权兵强马壮,曰:"吾纳贤进士,必胜之.&qu ...

  • 文言善读9:子产

    文言善读9 子产 一.故事新编 33.恨 刘兰芝与焦仲卿相爱,为焦母所拆,别时真乃"生人作死别,恨( )恨那可论",此恨( )绵绵亦无所释.世人惜之也. 恨刘兰芝与焦仲卿相爱,为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