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奇案:“乞丐害命,义犬衔尸”,恶丐为非作歹,还不如一只狗
导语: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虽然在秦汉时就出现了正式的史书,但那也只是封建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而选择记录的历史。而在朝堂之外,广大人民群众之间同样发生并且流传着许多奇闻异录,闻之令人咋舌瞠目。到了明清,小说这一题材进入辉煌时期,这些故事也就被广泛地记载了下来。本文要讲述的案件就可以追溯到清朝,是一起就算在现在看来也让人心惊胆战的刑事案件。而案件的侦破进展突破,却是因为一只黑狗。
故事发生在一个绵绵细雨的夜晚。虽是十月,但晚风携裹着细雨点上下盘旋,让人感受到刺骨的冰冷。这样的天气并不适合出行,更别提是没有月光的晚上,可赵氏却孤零零地走在路上。作为嫁到邻村的妇女,赵氏常常深感庆幸,自己的娘家和夫家相隔不远,只有大概三里地。她喜欢自己的丈夫,愿意尽心服侍他,但同时也放不下独自在家的爹娘,所以没事总往娘家跑。今天也是这样,丈夫不知从哪弄来了几只黄雀,为她烹制了一份美味,舌尖的鲜美让她又想起了在家的爹娘,于是决定把剩下的几只黄雀送给他们尝尝。丈夫当然没什么意见,于是赵氏便高高兴兴地收拾好东西回了娘家。三里地,不远,赵氏年轻力壮,很快就到了。
在娘家的时间过得很快,眨眼天色就暗了下来,赵氏便收拾着要回家了。爹娘见天上有下雨的征兆,于是建议她留宿一晚,可她怕丈夫会担心自己,决议要走,爹娘也没有多说什么。毕竟,从娘家到夫家这条路,她不知已经走过多少回了,从没发生过意外。可意外总是没有征兆的。如果她在这时听了父母的劝,不踏入夜色之中,也就不会发生后来的事,更不会有两条正义的生命魂归黄泉了。
走上夜路的赵氏渐感湿冷难熬,忽见前面有一座破庙,庙里还闪烁着火光,心中大喜,走了上去。庙门里围着火焰坐着的是几个乞丐,衣着破败,举止粗鲁。赵氏没有预感到自己的危险,走上前去礼貌地询问能否用火取暖。夜黑风高,远近无人声,还下着小雨。这样极易催生人心深处邪恶一面的环境下,赵氏惨遭几个乞丐的毒手。他们对赵氏做了轻贱之事后,为了掩盖罪行,还用她腰间扎着的汗巾将她勒死,然后逃之夭夭。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受尽凌辱的赵氏竟然展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在群丐离开后又苏醒过来。寒风中她又冷又悲,身子被埋在土堆下,动弹不得,几近绝望。幸运的是,一个屠夫正好从这路过。屠夫是个正人君子,他脱下自己的衣服为赵氏御寒遮羞,然后将她带回了家。得知妻子遭遇后,赵氏的丈夫极度愤怒,当即报官,县令也立刻下令追查那几个恶丐。可是那个时候刑侦技术还很原始,在没有目击证人或直接证物的情况下是很难找到犯罪嫌疑人的。案件很快就陷入僵局。
打破僵局的是一只黑狗,它是赵氏的救命恩人的宠物。屠夫每每给自己的客户送货的时候,这只黑狗总是尾随左右,久而久之,竟然有了些人性。这天一早,来取肉的客人们等了很久都不见屠夫出来,正在纳闷,就听急促的狗吠声,黑狗奔至他们面前,呜呜地叫唤着,叫住他们的衣服不松开,似乎是想带人们去什么地方。不知何故的人们一面纳闷着,一面跟着它走,穿大街过小巷,最后来到了河边某处,在那里,他们看到了令人震惊的一幕:屠夫的尸体。这下出了人命,县衙里的人坐不住了。他们出动了大量人力,终于捉到了那帮恶丐。面对衙门,这帮穷凶极恶之徒早就吓得两股战战,一股脑把所有事都交代了,包括他们如何污辱赵氏,如何被屠夫找到,又如何为了掩盖事实将屠夫合伙杀害。最后,这帮贼人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结语:故事的最后,那条忠义的黑犬卧在主人身边,也闭上了双眼。它完成了为主人申冤的使命,便和主人一起离开了。难怪得有人说,和这只黑狗相比,那群为非作歹的乞丐泯灭人性,简直畜生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