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电图中的各种反射系列(一)——瞬目反射

瞬目反射(Blink reflex)是众多的脑干反射的一种,由机械或电刺激所诱发,与临床中的角膜反射相似,运用示波器显示及量化分析可就瞬目反射进行评价,达到评估疾病状态的目的,为临床诊疗提供指引。

01
历史渊源

瞬目反射最早的文献记载,可追溯到19世纪末期。Overend(1896)首先描述了瞬目反射:当轻叩前额皮肤,可见到同侧下睑抽动,当叩击前额中线部位时,两侧眼睑均抽动,即眼轮匝肌的反射性收缩。Kugelberg(1952)首次应用超强电流刺激眶上神经,记录了瞬目反射的两个反应,将其命名为R1、R2波,之后的研究使得技术逐渐标准化,因其简便易行、无创,得以广泛应用于临床。

02
检测方法及注意事项

瞬目反射的检测可分别经面神经及三叉神经刺激,刺激方法有电刺激、机械刺激和听觉刺激;电刺激参数更容易控制,也更利于定量分析,故检查中常用电刺激三叉神经引发瞬目反射。

检测时,受检者仰卧,嘱其放松、轻闭目。刺激点位于双侧眶上切迹,强度以引出稳定反应波形为准。每次刺激至少记录4次反应用以叠加重复,计算最短潜伏期以及必要时评估波幅。

(图1:瞬目反射的检测刺激点)项

检查注意事项:

1. 嘱受检者放松、轻闭目,如受检者闭目易眼皮跳动,可嘱轻微睁开;检查前需轻擦眼周皮肤,除去皮肤油脂;

2. 电刺激所诱发的瞬目反射,如果短时间反复给予刺激,其波形成分将逐渐减小甚至消失,此现象称为“适应”,所以检查刺激速率不能太快;

3. 由于眶上切迹位置表浅,电刺激强度不宜太大,否则刺激伪差过大,并且让受检者感觉明显疼痛。

03
瞬目反射的形成机制及反射环路

一般情况下正常瞬目反射由两个成分组成,刺激一侧三叉神经感觉纤维后出现潜伏期短、波形简单的R1,称为早发反应;以及双侧长潜伏期的R2,称为迟发反应;其反射通路的共同传入支为三叉神经的眶上分支及三叉神经感觉根,共同传出支为面神经,其中枢传递途径尚未完全清楚。

(图2:瞬目反射的反射环路)

R1是一种少突触、皮肤、脑桥内的反射活动,其环路完全在脑桥范围内,其过程为:三叉神经→三叉神经主核→面神经核→面神经。整个过程仅涉及1-3个中间神经元的短链回路。R1波仅在刺激侧眼可记录到,通常比较稳定而且重复性较好;检查时无临床动作。

R2是一种多突触性的反射活动,且广泛分布于延髓外侧和脑桥。传入冲动经三叉神经进入脑桥后,沿三叉神经脊束下行至延髓,在投射到同侧和对侧中间神经元之前,与外侧网状结构的中间神经元进行多突触联系,甚至可能涉及上丘及脑桥正中网状结构。

R2波在双侧眼均可记录到,为了区别双侧R2波,我院采用目前兄弟医院常用标记方式,将刺激点对侧引出的R2又称R2’波。由于涉及多个中间神经元和突触,其变异度较大,易受许多生理及心理因素的影响;检查时可见有瞬目动作。

(图3,图片来源:《实用肌电图学》,卢祖能等主编)

04 成人正常值

(图4,参考数据来源:北京协和医院公众号“肌电图与神经电生理”)

目前我院肌电图室瞬目反射正常值参考北京协和医院,也是国内各大医院使用较多的数据参考值

05
临床应用

在临床上,瞬目反射主要用来评估面神经、三叉神经以及延髓和脑桥的功能。本文将先着重讲述评估面神经,其余应用将在以后章节再进行讲述。

目前常规直接面神经检测只能针对面神经从乳突孔发出后的部分(即远端部分),而临床上常见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即Bell面瘫)常常先累及面神经近端(骨管内段)。(见图5)在面神经近端损害后短时间内(4-5天)远端神经兴奋性仍为正常,在损害一周后远端部分才会出现Wallerian变性,此时常规面神经传导才能检测出较明显的异常;故在损害早期(一周内),单纯的面神经传导并不能完整反映损害变化,而瞬目反射对于面神经病变检测是很好的补充,可以了解到全部面神经状态。

(图5:面神经解剖)

面神经为瞬目反射的传出支,故面神经损害时瞬目反射表现为传出型异常:即无论哪一侧刺激仅出现疾病侧的R2波的改变。例如:左侧面神经损害时,刺激左侧眶上切迹,左侧(病变侧)R2波潜伏期延长或未引出,对侧(正常侧)R2波(R2’波)潜伏期正常;刺激右侧眶上切迹,右侧(正常侧)R2波潜伏期正常,对侧(病变侧)R2波(R2’波)潜伏期延长或未引出。而对于R1波,由于其仅为刺激侧才出现,故如刺激侧为病变侧,便可出现异常改变,如潜伏期延长或波形未测出。(见图6)

(图6:右侧面神经损害,瞬目反射示例;检查仪器:Nicolet EDX)

图6所示,右侧面神经损害,右侧为病变侧;左侧刺激,刺激侧R1和R2波潜伏期正常,对侧R2波(R2’波)未能引出;右侧刺激,刺激侧R1和R2波未引出(或仅有微小波形),对侧R2波(R2’波)潜伏期正常。另外,结合常规面神经传导及瞬目反射可以更完整地反映损害的变化情况。在面神经远端神经兴奋性尚未恢复时,可以通过瞬目反射的改变来客观评价治疗效果。(见图7)

(图7:一例面瘫患者瞬目反射动态观察;图片来源:《实用肌电图学》,卢祖能等主编)

06
总结

对于初学者而言,由于瞬目反射涉及多个解剖部位,病损部位不同,波形变化多样,在学习初期会造成理解的困难。需要理解瞬目反射的反射路径及相应的反射波形;再结合临床病变,加强对损害类型的理解。瞬目反射能及时反映早期病变,在临床电生理检查中是一项很实用的项目,不仅在面神经评估,在三叉神经评估、脑干功能检测及多发周围神经病变辅助诊断等方面都有其应用价值,我们将在后续章节继续讲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