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生作:读古诗,学作文,寻隐者不遇,问答体,希望的波折
寻隐者不遇①
〔唐〕贾岛②
松下问童子③,言④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⑤不知处。
文/陆生作
这首诗太简单了,看一遍就能背下来,它怎么会是一首名诗呢?真奇怪。
就是因为它写得好,所以你看一遍就能背下来了,不是吗?
呃,你这么说好像也挺有道理的。
如果你知道贾岛写诗是“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就更加不会奇怪了。
两句诗要写三年?这也太慢了吧。那我写一篇作文,还不得小学毕业啊?
小鬼,你太调皮了。这是夸张的说法啊!跟李白写“白发三千丈”一样,这世界上哪有“三千丈”这么长的白发呢?“两句三年得”告诉我们:慢工出细活,写文章用字精炼,才能达到“一吟双泪流”的效果。
我知道王安石写“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故事,一个“绿”字换了好多遍。
那你知道“推敲”这两个字吗?
当然知道!“推敲”表示反复思考、仔细琢磨的意思。
那你知道“推敲”这两个字跟贾岛有关吗?
这个我还不知道,你给我讲讲呗!
有一次,贾岛作了一首诗,诗里面有这么两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写好以后,他觉得第二句里面的“推”字,念起来不够味儿,想改成“敲”字。可是,他又想了想,觉得用“推”字也还行,不一定要改成“敲”字。这么着,他一会儿觉得用“推”字好,一会儿觉得用“敲”字好,始终决定不下来。他白天黑夜都在想着这两句诗,甚至走路的时候,也一边走,一边做着推门和敲门的手势,仔细琢磨到底用哪一个字更好些。有一天,贾岛走在大街上,正在一推一敲地比划着,不知不觉撞着了一个迎面而来的大官。这个大官就是有名的文学家韩愈。韩愈问明了原因,想了一阵,对贾岛说:“在这句诗里,用‘敲’字比用‘推’字好。”贾岛得到了韩愈的指点,心里很高兴,便决定把自己的那句诗改成“僧敲月下门”。人们听说了这件事,都称赞贾岛是个肯下苦功夫的人,还根据这段故事造了一个词,叫作“推敲”。
哦,原来如此。贾岛写诗这么下工夫,真让人佩服!我想到了英国作家王尔德的一个小故事:有一次,王尔德办宴会。客人们在客厅里等了很久,也不见主人的到来。后来,王尔德匆匆赶来向客人们道歉。客人们问他干什么去了,他说:“我在修改我的诗稿。”客人们又问:“这么大半天,一定做了不少工作吧?”王尔德笑着说:“我做了一件极其重大的工作,我删去了一个逗号,但后来觉得不妥,我又把它加上了。”
这故事我也知道,叫“一个逗号”,跟“推敲”一样,从中可以看出诗人认真写诗的态度。
现在,我特别想了解贾岛,更想了解你——《寻隐者不遇》为什么会成为一首名诗。
那我先讲贾岛。贾岛小时候家里穷,出家当了和尚,是一个爱写诗的和尚。后来,他又还俗了,就是不当和尚了,去参加科举考试,结果没考上,不过他还是做了小官。他每天都作诗,好多作品流传后世,我就是其中之一。
好了,该讲你自己了,你是怎么成名的?
你可听好了!
【注释】
①寻:寻访。隐者:隐士,隐居在山林中的人。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一般指的是贤士。不遇:没有遇到,没有见到。
②贾岛(779—843):范阳县(今河北涿州)人,字阆仙,人称“诗奴”,又名“瘦岛”,唐代诗人。
③童子:没有成年的人,小孩。在这里是指“隐者”的弟子、学生。
④言:回答,说。
⑤云深:指山上的云雾。处:行踪,所在。
【译文】
苍松下,我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我师父去山中采药了。”他还对我说:“师父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道他在哪儿。”
【赏析】
全诗只有二十字,作为抒情诗,却有环境,有人物,有情节,内容极其丰富——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它看起来是个瘦子,很轻,一秤才知道,重着呢,跟铅球一样。为什么会这样?奥秘在于诗人别出心裁地运用了“问答体”:不是一问一答,而是几问几答,并且寓问于答。
第一句省略了主语“我”。“我”来到“松下”问童子,怎么问的?也省略了。从童子的回答“师采药去”,可以推断出“我”的问话是“你师父干吗去了呀”。
“我”专程来“寻隐者”,“隐者”却“采药去”了,自然很想把他找回来。于是,“我”又问童子:“在何处采药?”这一问,诗人也没有明写,而是以童子回答“只在此山中”把问话隐括在内。
接着,“我”又问:“在山前、山后,还是山顶、山脚?”童子回答:“云深不知处。”
明明三次问答,至少要用六句话才能表达完整,但诗人采用“答句包含问句”的手法,精简为二十字。这种“推敲”的功夫,真是了不得。
而且,这三次答问,逐层深入,表达感情有起有伏。“松下问童子”时,“我”心情轻快,满怀希望;“言师采药去”,答非所想,“我”有点失望;“只在此山中”,失望中“我”又萌生了一线希望;及至最后一答:“云深不知处”,“我”惘然若失,无可奈何。
诗中的“隐者”采药为生,一定用草药帮助过不少人。诗人非常钦佩、羡慕他,所以才不怕山高路远赶来寻访。诗中的白云和苍松,是诗人用来赞美“隐者”的,看似写景,其实用来比喻“隐者”的高洁和风骨。
另外,诗人离开繁华的都市,跑到世外桃源来“寻隐者”,他为什么这么做?真耐人寻味,引人遐想。所以,《寻隐者不遇》会成为一首名诗。
QQ群:528037856
公众号:congmingzuo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