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街巷里有文保点(三)】
炮局胡同
因明清两代这附近有铸造大炮的工厂而得名“炮局”,不过直到乾隆年间城市地图上才有“炮局胡同”、“炮局头条”等名称。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炮局弃用,成为存放大炮、军械等的地方;后来又成了京师第三监狱;民国时则成为北平陆军监狱,以酷严而名传“江湖”,说是“站着进去,横着出来”。1934年G*M*D在天津法租界联手工部局逮捕了吉鸿昌,就是引渡到炮局并处死的。
抗战期间,这里又成为日寇关押中国“要犯”和劳工的监狱,现在保留下来的7座瞭望塔【图1、3、4、6】就是那时修建的。
建国后,作为三监的炮局变成市第三看守所;后有所调整,如今这里仍有一半的范围【南半部】属北京市公安局公交分局的办公区【图2、5】,主要处理公交站点、车辆、舟船上抓获的扒手。
图7-9:炮局附近小有名气的网红旅社——炮局工厂青年旅舍。
北平图书馆旧址
位于文津街上,紧邻北海公园的西南端,南面就是中南海,现在是中国国家图书馆的方志馆,是国保单位,2017年还入选了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北平图书馆最初由原京师图书馆分馆与京师通俗图书馆合并合而成。合并前,二者均为当时北京政府教育部于1913年创办。1926年5月,奉部令改京师图书馆分馆为京师第一普通图书馆,改京师通俗图书馆为京师第二普通图书馆。1927年7月二馆合并,改称京师第一普通图书馆,馆址在宣武门内头发胡同22号前翰林院讲习馆旧址。
文津街上的北平图书馆新馆则建成于1931年,是当时远东最先进的图书馆之一,共耗费银元二百四十余万元,皆来自退还的庚子赔款,占地面积七十六亩,建筑外观是华丽的中国传统宫殿式结构,内部设施则全部为当时最先进的西式设备,较之美国国会图书馆也毫不逊色。
1932年,教育局裁并,图书馆改属社会局。1933年改称北平市立第一普通图书馆。
1949年前,该馆藏书约10万余册,分类方法均采用刘国均中国图书分类法,图书馆下设二会八部,分别为:购书委员会、编纂委员会、总务部、采访部、编纂部、阅览部、善本部、金石部、舆图部和期刊部,馆藏书籍包括中文、满文、蒙文、日文、西文普通书籍逾四十万册;宋元明清刊本、写本、抄本古籍逾三万册;金石拓片逾八千幅;舆图八千余幅;此外还有寄存图书六千余种三万余册。其中包括了《四库全书》等珍贵书籍。
当时的北平图书馆是免费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市民无需交纳任何费用,只需每次在图书馆入口处领取具有借书证性质的门牌就可以在图书馆中任意借书阅览,但并不提供外借。
建国后,国立北平图书馆更名为国立北京图书馆,1951年更名为北京图书馆,成为唯一的国家图书馆。1987年,北京图书馆新馆在白石桥路【今中关村南大街】落成,1998年12月北京图书馆更名为中国国家图书馆。
图1:正门
图2、5、8:文津楼
图3:学思楼
图6、7:临琼楼、文津书院
图9:正门背面
此处不对外开放,我是说了几句好话,门卫大叔才允许放进,只给了2分钟时间。
京师大学堂建筑遗存
北京的市级文保单位,位于东城区沙滩后街,校址原为乾隆四女儿和嘉公主的赐第。
京师大学堂创办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义和团攻入北京,慈禧下令停办,校舍先后被俄国、德国侵略军占据,校内房屋、图书馆、仪器大部分被毁;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清政府下令恢复大学堂;宣统三年【1911年】改称北京大学;1927年张作霖下令取消北京大学,将北京的国立九所高等学校,合并成立“京师大学校”;1929年恢复北京大学。
1934年将北京大学东边傅恒家庙扩大为校址,为北京大学地质馆【一说为图书馆】,蔡元培、李大钊、严复、鲁迅、钱玄同等曾在此工作。该处现存一大殿【图7】,为原公主府内建筑,院中偏东处尚保留两座西式楼房【图8、9】,为北京大学二院时的教学楼;其余建筑均为近年新盖大楼,其中之一为中国韬奋基金会办公楼。
西部还保留几组四合院【图1-6】、门牌号是沙滩后街59号,为清式建筑;从中间过道走到底一共有14排平房,都住满了居民,有很多违章搭建的小披房,环境脏乱差,碰到一老太太,据她讲最早安排进来住的是原中宣部的职工。
棍贝子府花园【01】
这处漂亮的王府花园在积水潭医院里面,附属的建筑也用作接诊或办公,园内亭台错落、绿水环绕,是一处颇具野趣的所在,凭此积水潭医院大概也算是办公环境最美的医院了。
棍贝子府花园【02】
棍贝子府因换过很多任主人,而先后有过多达六个名字:诚亲王新府【康熙第三子允祉,即雍正的三哥】、固山贝子弘暻府【允祉的儿子】、庄静固伦公主府【嘉庆的四女儿】、四公主府、土默特郡王府【庄静固伦公主的驸马土默特世袭贝子玛尼巴达喇】、棍贝子府【庄静固伦公主和土默特贝子的曾孙棍布扎布贝子】。
1948年,棍布扎布之子将该府售出给天主教会;现在属积水潭医院的一部分。
图3、4:此塔建在花园后面的小山上,因通往塔的小门被封,所以没法看个究竟。
崇礼住宅【01】
崇礼住宅是我所看过的最奇葩的国保单位,规模很大、有三路院落,但里面现在被分割成一家家一户户、住满了人!
崇礼住宅位于东城区东四六条,建于清光绪年间,是清光绪朝大学士崇礼的宅第。
崇礼是清代光绪年间文渊阁大学士,字受之,汉军正白旗人。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授东阁大学士转文渊阁大学士。崇礼和皇室有姻亲关系。1900年八国联军进北京,为留京办事大臣,是慈禧老佛爷的宠臣,慈禧镇压戊戌变法时,处死谭嗣同等人的谕旨就是由崇礼宣布的。
此宅曾号称“东城之冠”。抗战期间,此宅为张之洞之子张燕卿所购,张燕卿在日本留过学,后出任汉奸组织伪新民会的会长及伪满洲国政府实业部总长&大臣&外交部大臣。在冈村宁次担任华北方面军司令期间,张燕卿将崇礼豪宅中最华丽的一个院子送给冈村宁次居住。
院落一角还有一房,外面挂着“崇礼住宅管理处”的牌子【图9】,不过都成这样了,还管理个啥呢?!
崇礼住宅【02】
虽说宅子现在破旧衰败、失修失管,但从一些建筑细节上仍可看出当年的气派。
图1:戏台,也住了人。
五塔寺金刚宝座塔【01】
北京的真觉寺金刚宝座塔位于西直门外白石桥以东的长河北岸,因其形式是在一个高台上建有五座小型石塔,俗称五塔寺塔,是文保发烧友的必来之处。
塔所在为真觉寺,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明永乐初年,印度僧人班迪达自西域来京,向明成祖朱棣呈献了五尊金佛和印度式“佛陀伽耶塔”即金刚宝座的规式。明成祖赐地于西关【今西直门】外长河【今高梁河】北岸,为之建寺,寺名“真觉”。后按照班迪达提供的规式修建金刚宝座塔,建成于明代成化九年【1473年】,但寺庙殿宇于20世纪初被毁,塔存至今。
五塔寺金刚宝座塔是中国现存为数不多的几座这类塔中,时代最早、造型最精美的。
五塔寺金刚宝座塔【02】
昨天我来的时候正好是周三免费日【平时门票20元】,人特别多,多数都是北京当地人,塔四周的古银杏也到了黄灿灿时节了,所以纷纷来打卡,这有点像咱们南京的石像路。
可惜因为在局部维修,不能上到塔顶平台,未能欣赏到那著名的佛足印【浮雕】,下次再补吧。
中华圣公会教堂
中华圣公会教堂,又名安立甘教堂,位于西城区佟麟阁路85号,国保单位。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由英籍主教史嘉乐雇佣北京工匠建造,时为华北地区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基督教中心教堂。
建筑平面呈十字形,屋顶为中国式坡顶,顶部有两个八角亭作为天窗及钟楼。
现在被布置成颇具设计感的网红书店,名为“模范书局+诗空间”。玫瑰窗下咖啡飘香,手捧书卷、诗和远方就在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