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指责中医“幸灾乐祸”,中西医之争何止是疗效之争?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偶然在网上看到以下内容,不免感慨,中西医之争,争了这么久,何止是疗效?还有人心。

“每一个关心中国进步的人,特别是像我这样以前在中国做过医生的海外华人,看到中国医生被打都会感到无比愤怒。我们痛斥社会暴力,呼吁严惩凶手。可是谁也没有想到,中医却不是这种心情,甚至幸灾乐祸的。

“我们和中医之争,其实就是为了一件事。我们认为,对于每一种疾病,中医的治疗都不如现代医学。中医的治疗不是无效,就是低效。因此,为了保障中国人民的健康,我们要求中医退出国家体制,不要再待在国家体制内滥竽充数。

“西医‘大哥大’每天极度透支脑力体力,维护着一个和谐社会的基本需要。这是你们这些抽烟喝茶看报聊天的中医能与之相比的吗?医院里没有你们中医每天大门不是照样开?

“老百姓为什么跟西医急,因为西医能帮上他们的忙。老百姓为什么不跟中医急,因为中医帮不上什么忙。中医因为没人找,坐冷板凳就心存嫉妒,看别人笑话。

“有人说中医西医是兄弟,就别套近乎了。时候一到,西医一定会‘端茶送客’的。”

上文中作者之所以说中医幸灾乐祸,主要原因是看到“中国医生被打”时常见诸报端,心中不忿;加之有关业内,又从中医人文优势方面批判了西医的某些不足,便成了火上浇油。

比如业内说,“西医以疾病为中心,医患之间被一架架仪器、一张张化验单阻隔,缺乏面对面细心的交流,尽管‘实话实说’,但很难达到文化认同……”而中医则不同,不会开若干检查单、化验单,“支”得患者在医院“满处跑”;中医在诊治疾病过程充满了人文沟通和文化认同……所以中医相对西医,很少有医患纠纷。

这些常被人提起的话题,总会引起中西双方的一次次战火,不管是过去,当下,甚或未来。

中医和西医中,都有好的医生和不好的医生,中医学和西医学也都存在各自的不足。

“医生被打”不能简单而论,可能是社会环境,政策环境,患者,医生等共同造就的结果,在某种程度上,医生甚至是医疗体制的“替罪羊”,因为他们直面患者,而患者除了治好病,不会想太多。

但无论怎样,“医生被打”,不论中医还是西医都感到痛心,何况中医也有医疗纠纷。

相关人士曾表示,中医生的诊断缺乏相应的临床检验数据支持,更多的是依靠“望闻问切”以及长期以来积累的临床经验来为患者作出诊断。这样的诊断流程使得在医疗纠纷的鉴定结果中,医生不可避免的需要承担部分责任。

另外,患者通常会对中医疗效将信将疑,同时又期望值过高,许多人甚至是在西医治疗无果时,才转而求助中医,身体情况很是糟糕,这也给中医治疗加大了一定的难度,而患者又偏偏存在侥幸或期望过高。

相关研究发现,在医疗纠纷中,这一原因出现的频次很高。有些患者对中医的盲目崇拜,让其忽略了中医的局限性、特殊性及风险性,一旦中医疗效低于预期,便会将责任完全推给医务人员。

“医生被打”事件,是所有医疗界都痛心和值得警醒的乱象。虽然相比之下,手术比非手术治疗的纠纷发生率要高,西医比中医医患纠纷较为频繁,但它不应该成为中西医之争的“催化剂”。他们与各自相关,但与彼此无关。

哪怕,不能排除有些中医会因为自己的遭遇,或中西医发展的矛盾等,对“西医被打事件”显现幸灾乐祸,那么这名医生还不能称之为真正的中医,还需要在中医路上继续修行。

另外,研究还发现,医生个人方面,因服务态度、语言沟通和医德医风问题,是最容易被患者投诉的。

说明除了技术疗效之外,医者本身是否在大环境倒逼之下,或是机械麻木日常的轮番碾压下,失去了最原始的初衷,导致与患者决裂,也需要医生本身的自省。

“一架架仪器、一张张化验单、缺乏面对面细心的交流……”在现代医学中,过度医疗,过度检查等,也常常确实存在,且被诟病的,不管其中有多少夸大。

只是,不能把所有的错,都归结在西医身上,更不能上升到对整个西医学的否定。同理,对中医也应如此。

可是开头作者所说的,却恰恰相反:

“中医的治疗不是无效,就是低效……我们要求中医退出国家体制,不要再待在国家体制内滥竽充数。

“中医抽烟、喝茶、看报、聊天……医院里没有中医每天大门照样开。”

“老百姓不跟中医急,因为中医帮不上什么忙。中医因为没人找,坐冷板凳就心存嫉妒。”

“中西医不是兄弟,别套近乎了。”

……字里行间,又何尝不是对整个中医的抨击。哪怕不承认中医人文优势强过西医,也不能全盘说“中医不是东西”。

日前,我们推文《清华教授:中医西医,能治好病就是好医,何必有门户之见》,其中作者表示:

中医和西医的问题,其实本来很简单:求医就是为了看病,医院是为患者办的,不是为了“弘扬民族文化”、“打倒帝国主义”或者什么更伟大的目的而办的,看病的任务就够重了,没必要赋予它更多的任务。中医西医的门户之见,还是少些为好。

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中医西医都使出浑身解数,可能也不会有多少改观,还需要国家和社会的鼎力支持。

以及通过科普宣传,教会老百姓真正健康之道,人人都学会如何预防疾病,而不是把健康全盘寄托在医生身上。

不知道这一天会什么时候来临,但现在已经是全民保健时代,老百姓的健康素养定会愈加提高。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卫生部副部长、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曾表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总结,生活方式与行为对健康和寿命的影响占60%,提高人们的健康素养是保证健康的最经济、最高效、最根本的手段。

当老百姓对自身与疾病的关系有了更多的了解,知道自己才是疾病最大的罪魁祸首时,或许对中医和西医,都不会再有过多地苛责。中医西医,在患者越来越谅解之下,也不会各说各的好,进而摩擦出战火。

中医和西医不该成为彼此的敌人,在如今健康中国建设进程中,中西医就算不能称兄道弟,也应当成为和谐的战友,在与疾病对抗中,和老百姓站在同一条线上。

当然社会、政府,每个人也都有着一定的责任,应该承担起应尽的义务,健康中国才能真正实现。

<END>


医馆视界

<有温度的公众号>

一个整合中医行业信息资讯的权威服务平台,汇集最新中医行业资讯、国家相关政策、民营医馆经营理念剖析等。致力于为民营诊所/医馆提供最有价值的医疗信息服务,推动传统中医馆/中医诊所行业大升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