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藏视频】怀念洪公首位入室弟子何淑淦先生

何淑淦先生(1933.3—2013.7)原籍山东定陶,是一代太极宗师洪均生先生的最早入门弟子。洪公曾说:“淑淦是我主动劝他学拳的,也是我学生中见过我师的第一人。”

1950年冬,何淑淦先生于济南正式拜洪均生先生为师,蒙师把手授艺,一丝不苟,从腰裆基本功,到一、二路套路,要求甚严,奠定了扎实的武术功底。

1955年先生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洪公修书介绍何先生拜见师祖陈发科公,继续深造。蒙师祖及师叔照奎亲自指点,颇得真谛。1956年洪公赴京,先生常陪侍于师祖家中深研拳法,耳熏目染,受益良深。

北大求学期间,由易经大师刘子衡先生引荐,结识了李济深、老舍、季羡林等名家,为先生的文化修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何淑淦先生的最大贡献还是对太极拳的继承与传播。1981年先生赴济探望恩师,此时洪公的陈式太极拳创新练法已定型,新套路招式缜密、精巧而实用,风格浑厚、轻灵而缠绵。于是先生虚心请教,从头学起,蒙师朝夕示范指点,诸师兄弟热情辅导,凭借扎实功底,仅用三个月便完成一、二路拳式修改。

1987年先生遵师命整理洪公二十余年来所撰写书稿,当时没有电脑排版,所有资料均为手抄稿,文章多,字号小,又涉及专业理论,工作量非常大,若没有耐心且不明白太极拳理,根本无从下手。此项工程,历时一年半,先生认真审定编排、仔细润色誊清,可谓呕心沥血。

洪公最终将此书定名为《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并命何先生写序言和后记。出版后,稿费全由师弟韩保礼呈交洪公。出版社张振和社长赞叹说:“当今做学生的像何淑淦这样确实罕见!”而他却说:“这不能报答老师恩情于万一。”此书在社会上影响深远,海内外太极拳界给予高度评价,这既是洪公半生心血结晶,同时也凝聚了何先生的辛勤汗水。

由于洪公传授的太极拳理精法密,海内外前来求教者络绎不绝。虽然洪公完全遵从陈发科公所授的拳理拳法,但练法与风格均发生了较大变化,且有了创造性的发展,尤其是对螺旋转动提出了公转与自转,并对“双重”做了新解,于是渐渐形成一个新的流派。习练者为了区别于传统的陈式太极拳,遂称之为“洪式太极拳”,而何先生便是最早提出这一称谓的众弟子之一。

先生亲自撰写了《“洪式太极拳”名称的由来及其风格特点》一文,结合他的学拳、改拳经历,从传统陈式太极拳与洪公所授太极拳的拳法进行对比分析,客观评价了洪公对太极拳的发展和创新。认为“洪式太极拳”的出现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并着重强调“洪式太极拳”已经具备了独特练法和风格特点,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练习者如此称呼,不是行政命令或某人所能限制得了的。

先生为人谦和,品德高尚,不求名利,团结师友,于其他拳种毫无门户之见。虽半生坎坷,但始终恋念师传拳法,厄难逆境中仍勤练不辍。教学循循善诱,有问必答。外地有求教者,热情传授,不计报酬,深受学生爱戴,真正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先生耄耋之年,依然孜孜追求,不遗余力。2006年5月,于菏泽组织召开“洪均生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得到了业界的大力支持和响应。后来成立了洪均生拳法研究会,为洪式太极拳的团结、发扬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国际太极拳网采访视频

“洪式太极”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号:hongshitj)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