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中的阿德勒哲学

最近读了《被讨厌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这是一本非常有意思的心理学著作,书中采用的是对话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被誉为“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观点。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生于奥地利维也纳,心理学家及医学博士,个体心理学派创始人。他与弗洛伊德、荣格被并称为“心理学三大巨头”。心理学与股市有很大的联系。为什么?因为股市投资者就是具体的个人,心理活动决定个体的操作行为,无数个投资者的行为影响着股市的涨跌。行为金融学,研究的就是人的行为对金融市场的影响。阿德勒的三点哲学主张:人可以改变、世界极其简单、人人能获得幸福。对于股市投资者,也很有启发。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人可以改变。人并不是住在客观的世界,而是住在自己营造的主观世界里。这听起来有点唯心论,事实很可能就是这样。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有一个很出名的判断,被人们称为“费斯汀格法则”: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有一个很著名的例子,桌子上放着半瓶水,悲观的人只会说“只剩下半瓶水了”,而乐观的人则会说,“还有半瓶水”。同样的半瓶水,在不同的主观世界里,得到的是截然相反的两种态度。在市场里面,股价下跌,有人看到亏损,而有人却看到了机会;股价上涨,有人看到盈利,而有人则看到了泡沫。同样的价格,有人买就有人卖,买的人看到机会,而卖的人则看到泡沫。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与书中的观点如出一辙,“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决定买还是卖的行为,并不是具体的价格,而是个体对价格背后规律的认知和掌握。当股价大跌的时候,散户会陷入恐慌,争相出逃,而像巴菲特这样的长期价值投资者,往往会越跌越开心,因为用同样的钱可以买入更多的股票。当股价大涨的时候,散户会兴奋过头,一窝蜂似的买入,一些机构投资者则会分析,到底是不是存在泡沫?进而择机卖出获利。同样的事实,两种不同的心态和操作方式。聪明的投资者,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人可以改变,就是根据市场的变化,采取不同的策略。所谓的成长,就是人不断改变的过程。反过来也成立,不断的退化,也是一种改变。之所以无法改变,是因为自己下了“不改变”的决心。改变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所以才会有人一辈子的英明,也有人一直很愚蠢。

世界极其简单。投资也很简单,但并不容易。简单和容易,其实是两码事。书中的观点:那并非是“世界”本身复杂,完全是“你”把世界看得复杂。记得一位名人说过,你对世界简单,世界对你也同样的简单。很多人热衷于用一堆技术指标、小道消息来解释股市,其实就是把系统复杂化了。由此衍生出“阴谋论”“庄家论”,事实上,所谓的“阴谋论”是主观臆断,所谓的“庄家”不少也是亏损的。当然不否认市场上有财务造假、内幕操纵等个例,如果把个例当成常态,那就是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了。十年前的一个早上,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给沃伦·巴菲特打电话,贝索斯问巴菲特:“你的投资体系这么简单,为什么你是全世界第二富有的人,别人不做和你一样的事情?”巴菲特回答说:“因为没人愿意慢慢地变富。”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曾经给年轻人的建议,每天读500页书。我算是一个阅读量比较大的人,也尝试过每天坚持读50页书,但都没有做到。表面看起来很简单的一个事情,但真正做起来是多么的难。就是非常简单的事,多数人一开始就把它看得很复杂。雪球的方丈也建议:可以长期投资自己在感知和认知方面有优势的公司。华尔街传奇基金经理彼得·林奇也有类似的观点:用常识来投资。这些都是对投资最朴素、最简单的认知,往往越朴素、越简单,越能接近事物的本质。多数散户喜欢找别人推荐股票,如果总是通过外界的肯定来验证自己的想法,那么可以判断自己对相关事物的认知,并没有自己认为的那么全面和深刻。作者的观点是:答案不应该是从别人那里得到,而应该是自己亲自找出来。套用到市场里面也是这样,对于一家好公司,不完全是别人推荐过来的,而是自己亲自挖掘出来,别人推荐只能作为一种参考。好的投资标的,是自己的认知水平不断提升,能力不断加强,在这个过程当中挖掘出来的。这个过程很简单,但要做到并不容易。

人人能获得幸福。幸福是通过比较得来的,当然不幸也是通过比较。如果一个人年收入10万,身边大多数人都在5万以下,和大多数人比他会觉得很幸运,但偏偏和收入最高年入20万的人比,他会觉得焦虑。假如世界上有10个人,可能有一个人讨厌自己,两个人喜欢自己,剩下七个人完全与自己无关。注意力只放在讨厌自己的一个人身上,就会得出自己不受欢迎,很不幸运。而注意力放在喜欢自己的两个人身上,会觉得自己很幸运,还有那么多的人喜欢自己。市场里面,盈亏只是一个数字,如果不变现,没有太大的意义。盈利了,有可能是运气,有可能是做对了某些事情。亏损了,也有可能是运气,也有可能是做错了某些事情。投资其实就是一个修行的过程,也是自我提升、自我成长的过程。账面的盈亏,有可能是市场短期情绪的波动,也有可能是公司基本面的变化,还有可能是市场环境的起伏。关键不是几个数字的波动,而是能不能通过表面的数字,分析判断其背后的逻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