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回忆录:第三章幼年学艺的过程(四)跷工

梅兰芳回忆录(1)远东饭店的谈话

(2)梅家旧事 (一)会见了秦家姑母(1)

梅兰芳回忆录(2)梅家旧事 (一)会见了秦家姑母(2)

梅兰芳回忆录(2)梅家旧事 (二)祖母的回忆

梅兰芳回忆录(2)梅家旧事 (三)关于四喜班

梅兰芳回忆录(2)梅家旧事 (四)“焚券”与“赎当”

梅兰芳回忆录:第三章幼年学艺的过程(一)开蒙老师吴菱仙

梅兰芳回忆录:第三章幼年学艺的过程(二)开始了舞台生活

梅兰芳回忆录:第三章幼年学艺的过程(三)杨三绝艺

跷工

那天晚上梅先生演完了戏,回到饭店,进门就说:“我今天因为要去看葆玖排《金山寺》,早走了一点,你们后来谈得如何?杨三的五出戏,都说了没有?”我说:“萧先生今天高兴极了,边说边比给我看,把五出戏都说完了。”我就把梅先生走后萧先生所说的讲了一遍,梅先生听完,接着说道:“前辈们的功夫真是结实,文的武的,哪一样不练。像《思凡下山》《活捉三郎》《访鼠测字》这三出的身段,戏是文丑应工,但要没有很深的武工底子,是无法表演的。

“再拿老生来说,当年孙菊仙、谭鑫培、汪桂芬三位老先生,同享盛名,他们的唱法,至今还流传着成为三大派别。可是讲到身段,一般舆论,津津乐道的,那就只有谭老先生了。原因是这三位里面,惟有谭老先生,早年是唱武生的,武工很深。到了晚年在《定军山》《战太平》这一类开打戏里,要用把子,本来就是他的看家本领,当然表演得比别人更好看。就连文戏里,他有些难能可贵的身段,也都靠幼年武工底子才能这样出色当行的。可见我们这一行,真不简单,文、武、昆、乱哪一门都够你学上一辈子。要成一个好演员,除了经过长期的锻炼,还要本身天赋条件样样及格。譬如眼睛呆板无神,嗓子不搭调门,这些天生缺憾,都是人工所无法补救的。

“还有练武工的,腿腕的骨骼部位,都有关系。有些体格不利于练武,勉强学习,往往造成意外损伤,抱恨终身。

“天赋方面具备了各种优美的条件,还要有名师指授,虚心接受批评,再拿本身在舞台上多少年的实际经验,融会贯通以后,才能够成为一个十全十美的名演员。

“我记得幼年练工,是用一张长板凳,上面放着一块长方砖,我踩着跷,站在这块砖上,要站一炷香的时间。起初站上去,战战兢兢,异常痛楚,没有多大工夫,就支持不住,只好跳下来。但是日子一长,腰腿就有了劲,渐渐站稳了。

“冬天在冰地里,踩着跷,打把子,跑圆场,起先一不留神,就摔跤。可是踩着跷在冰上跑惯了,不踩跷到了台上,就觉到轻松容易,凡事必须先难后易,方能苦尽甘来。

“我练跷工的时候,常常会脚上起泡,当时颇以为苦。觉得我的教师,不应该把这种严厉的课程,加到一个十几岁的小孩子身上。在这种强制执行的状态之下,心中未免有些反感,但是到了今天,我已经是将近六十岁的人,还能够演《醉酒》《穆柯寨》《虹霓关》一类的刀马旦的戏,就不能不想到当年教师对我严格执行这种基本训练的好处。

“现在对于跷工存废,曾经引起各种不同的看法、激烈的辩论。这一个问题,像这样多方面的辩论、研究,将来是可得到一个适当结论的。我这里不过就本身的经验,忠实地叙述我学习的过程,指出幼年练习跷工,对我的腰腿是有益处的,并不是对跷工存废问题有什么成见。再说我家从先祖起就首倡花旦不踩跷,改穿彩鞋。我父亲演花旦戏,也不踩跷。到了我这一辈,虽然练习过有二三年的跷工,我在台上可始终没有踩跷表演过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