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会发现很多散民的账户里有超过10只股票,资金量才十几万或者几十万。

2、很多专业的书籍讲到组合的股票个数时,都建议3-5只,资金量大的是10-15只,即使上亿的,5-10只足矣。

为什么?

1、《原则》这本经典的书里有一页,一张图,显示10只以上的分散风险的程度与100只相差很小,5只和10只也相差不大。

2、散户,你超过5只,即使天天盯盘,你真的有能力产生盘感吗?

何为盘感?

就是经过长期的观察,大脑会对各种信息进行大数据统计,具有一定的概率优势。

但是你同时观察5只以上,你问问自己,都有同样的盘感的效果?

其实跟踪一只,是最容易产生盘感的。

可是为什么大部分人不愿意专注几只呢?一旦有新的机会(股票)就会跑过去搞一把,然后,然后就回不来了,因为原来积累的盘感,突然发现没了……

何谓贪婪?

是在A的波段做好之后,为了充分利用资金,又想跑到B那里做一把波段,然后再转到C或回到A。

这就是很多人四处找热点的原因。

这里的问题是:

1、ABC三个板块,若都想踏对,需要对它们都长期的观察,这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并且本身要足够理性、有体系。

2、ABC三个板块的相关度要低,不然,当A调整时,你进入了B,但是B也即将调整。你看看,股票里面相关度低的有多少?

你初心是:做完了消费,转做科技,然后周期股,然后……可是为什么长期下来,没有盯着一个板块赚的多?

因为回到另一个本质的问题:

何为策略?

无论是价值投资、趋势跟踪、动量策略、或者其他策略的变形,从概率角度看:

不同的策略,只是不同的概率分布图,在时间轴上的盈亏分布不一样而已。

用的好,效果都差不多。无非是在同一时间,A策略表现好,换个时间段,B策略相对好,仅此而已。长期看,都逃不过宏观经济、货币量等发展。

策略包括选股、择时,若是择时同样,每个股票也呈现出不同的盈亏概率分布,所以,当两只股票的相关度高于0.6以上时,你很难将A和B股票的利润同时抓住。况且这种相关度是宏观上的统计规律,在一小段时间,他们的相关度可能介于0.3-0.8,你如何肯定低于0.5呢?没有这种相关度,做轮动,往往得不偿失。

若是考虑到个人对不同标的的盘感的问题,加上资金量等管理因子,再加上情绪的影响……多个因子叠加一起,让A和B的利润叠加、亏损抵消,那是相当之难,是极小概率!

若是资金量更大的情况下呢?根本不允许你来回换仓。

所以,你会经常有专家称,好好做几只股票,做好了,再扩大标的。

是有很多依据和经验的,是很理性的选择。

另外,从微观看:

股票之间具有顶替性,仓位最多就100%,同样一份仓位选择了A,就无法选择B。

当你纳入B时,要问问自己,是否比A更好?即使A和B一样好,也要做自己熟悉的A,因为大脑对A更有盘感。

但是,若A一直不好,就要问问自己是不是当初选择A的理由不存在了?

从策略的宏观角度看:
价值投资、趋势跟踪等策略,都是更大的时间轴上的盈亏分布曲线而已。

用好一个,足够。

当然了,同时用两个,他们的曲线会叠加,有可能用价投的利润叠加在了趋势跟踪的亏损,导致亏损小了,但是盈利也小了。

用一句行话就是:你控制了回撤,不可避免地要损失一部分利润。鱼和熊掌,无法兼得。

做的好的策略,可能是在同样回撤的情况下,尽量增加利润;或者同样利润的情况下,尽量控制回撤。

其实,股票里面,纯粹想赚大钱的话,可以放开回撤的要求,那样,策略将是一只自由的鸟,翱翔天际!无拘无束。前提是,你给它足够的时间。

所以,价投理念,放在长期的时间轴上,它极具优势!

现实是,为人管钱,出资人没有这么长的眼光和计划,所以才被迫搞出了那么多为了控制回撤的策略。

看看我顺便弄的一个组合,过去6年,5倍多的收益率。

是不是间接说明,我在选股方面,具有天生的优势?

这就是顿悟价投理念的益处。

只可惜,这几年在控制回撤这个难题中徘徊太久太久了。

当然,为未来做产品打下了坚实基础。哈哈。

毕竟,钱的属性,决定了策略的选择。

最后,回答开头的问题:

专心于3-5只市场中最好的股票,耐心使用一种简单的择时策略,赚足够多的钱之后,再考虑扩大标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