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渭祠与湖南会馆--恭城“三庙一馆”(上)--恭城古韵
恭城,全称为恭城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东北部,桂林市东南部,东与富川瑶族自治县及湖南江永县交界,南与钟山、平乐县毗邻,西接阳朔、灵川县,北临灌阳县。
到恭城,首先就是冲着这里保留得非常好的“三庙一馆”古建筑群。三庙,指的是文庙、武庙、周王庙;一馆,则是指湖南会馆。个人觉得,在广西区,估计很难找到第二个像恭城这样保留有这么多,而且保存得这么好的古建群的地方了。恭城三庙一馆古建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话不多说,眼见为真。
第一站,到恭城县太和街,看周王庙和湖南会馆。
周王庙,大家可别因名生义,并非周朝的周王的庙。事实上,周王庙正名应该叫“周渭祠”,百姓也称为嘉应庙,是祭祀宋监察御史周渭的祀庙,周王庙是恭城人对其的尊称。必须指出的一点是,作为一名廉吏,在大宋朝,周渭的声名之著更在百姓熟知的包青天之上。
周渭祠外观。大门为重檐歇山顶楼阁造型。
周渭祠,位于恭城县城东太和街,始建于明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清雍正元年(1723年)重修。周渭祠占地面积16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040平方米,由戏台(已毁)、门楼、大殿、后殿及左右厢房组成。
抱鼓石造型简单,下方枕石的雕花图案则因年久模糊不清。
墙壁上还有中国山水画和彩绘图案,艺术气氛浓厚
猴子偷桃都出来了
正门上悬“周渭祠”金字黑底木匾,后有彩绘雕花装饰。
一对户对雕刻的双狮
柱联为“为民除弊政千秋遗泽惠瑶乡,辅国著廉声一代英名昭史册”,评价很高。
进去就是周渭祠正殿。殿前院子载有石榴树。
两广地区的古建,一定不能漏掉的就是灰塑。
檐下挡雨板有彩绘浅浮雕花案,浓墨重彩,也是两广特色
正殿大门上方挂有“忠祐惠烈王”木匾。周渭一生廉洁奉公,政绩显著,死后被朝庭敕封为“忠祐惠烈王”。他当官也不忘关心家乡人民的疾苦,奏请朝廷减免税赋,兴办乡学、开发民智。家乡百姓感其恩德,自发捐款为其建庙、塑像,永久纪念。
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人能得此厚遇???...可能我想多了
雀替木雕。人物刻画细致入微,形象饱满、形态生动,再加上鲜艳华丽的色彩,更显活泼喜庆,视觉冲击力十足。
周渭塑像。我就啰嗦一点,介绍一下周渭的生平。按《宋史》记载:“周渭,字得臣,昭州恭城人。幼孤,养于诸父。力学,工于诗。刘鋹掳五岭,昭州皆其地也。政繁赋重,民不聊生。渭率乡人六百逾岭,将避地零菱。未至,贼起,断道绝粮,复还恭城,则庐舍煨烬,遂奔道道州。为盗所袭,渭脱身北上。建隆初,至京师,为薛居正所礼。上书言时务,召试,赐同进士出身,解褐白马主簿。县大吏犯法,渭即斩之。上奇其才,擢右赞善大夫。时魏帅符彦卿专恣,朝廷选参官强干者莅属其邑,以渭知永济县。彦卿郊迎,渭揖于马上,就馆始与相见,略不降屈。县有盗伤人而逸,渭捕获,并暴匿者按诛之,不以送府。乾德中,通判星州。州领罝口砦多戍兵,监军傲狠,纵其下为暴,居人苦之。渭驰往谕以祸福,斩其军校,众皆慑服。诏书嘉奖,命兼本砦钤辖。开宝元年,凤州七房冶主吏盗隐官银,择渭往代。周岁,羡课数倍,赐绯鱼,又适知棣州。殿直傅延翰为监军,谋作乱走契丹,为部下所告,渭擒之以闻。命械至阙下,鞫得实,斩于西市。渭在郡以简肃称,及还,吏民遮道泣留,俄诏赐钱百万。太平兴国二年,为广南诸州转运副使。初,渭之入中原,妻子留恭城。开宝二年,平广南,诏昭州访求,赐钱米存恤之。及是,渭始还故里,乡人以为荣。渭奏去刘鋹时税算之繁者,重定田赋,兴学校。迁殿中丞。属有事交趾,主将逗挠无功。有二败卒擐甲先至邕州市,夺民钱,渭捕斩之。后至者悉令解甲以入,讫无敢犯。移书交趾,谕朝廷威信,将刻日再举。黎桓惧即遣使入贡。就加监察御史,在岭南凡六年。加职方员外郎,为益州转运使。坐从子违诏市马,黜为彰信军节度副使。咸平二年,真宗闻其清节,召还,将复用,诏下而卒,年七十七。上闵其贫不克葬,赙钱十万。”
换成白话文,大意如下:
周渭,字得臣,广西恭城县路口村人。出生残唐五代之时。他家境贫寒,幼丧父母,在伯叔抚养下,勤奋读书,善诗能文;为人急公好义,具有胆略才识。当时社会动荡,南汉国君刘鋹盘据五岭,占领昭州(今平乐地区)一带,徭役繁多,赋税苛重,弄得民不聊生。周渭不堪残酷的压迫和剥削,率领乡民六百人逾越五岭,准备逃往湖南零陵避难。但因盗贼阴截道路,断绝粮食,不能前行,遂又返回恭城;殊知恭城也遭劫掠,庐舍已成灰烬。于是再奔湖南道州,途中又遭盗贼袭击,周渭幸得逃脱,只身北上。
建隆(宋太祖年号)初年,周渭到达京师汴梁(今河南开封),以其才识卓越,为户部侍郎薛居正所器重;又以上书朝廷,陈述时务,引起宋太祖的重视,被召应试,赐同进士出身,授白马主簿。到任后,值县大吏犯法,他毫不循情,依法处斩。宋太祖得知,惊异其任事者果决的才能,又擢升他为右赞善大夫。这时,魏帅符彦卿凭恃权势,专横恣肆,需选强干的官吏赴其属邑任职,朝廷乃任周渭为永济(在今山西陕西边境)知县。符彦卿闻周渭到来,亲自郊迎,周渭只在马上施礼,到馆舍中方与相见,毫不卑屈。就任后,发生盗贼伤人而逃的事件,周渭采用严刑,即将捕获的盗贼及匿藏盗贼的人,一并诛戮,并不上报魏帅核办,表现了他执法的果决。
乾德(宋太祖于建隆四年改用的年号)年间,周渭任兴州(治所在今陕西略阳)通判。兴州所辖的置口寨驻有许多戍兵,而任戍兵的监军非常骄横,常放纵部下胡作非为,百姓备受其苦。周渭为制止这种祸害,即驰往军营,对戍兵晓以祸福,并惩办为首的军校,于是众皆慑服。宋太祖见他制驭有方,诏书嘉奖,命他兼任置口寨铃辖。
开宝(宋太祖改用的年号)元年(968年),凤州(今陕西凤县)七房治主吏盗隐官银,朝廷察知,派周渭前往代理赋税征收,才一年,所收赋税即超出数倍。朝廷嘉其才干,赐以绯鱼,迁升为棣州(今山东惠民一带)知州。这时殿直傅廷翰为棣州监军,谋划作乱,欲投契丹,为部下告发,周渭即擒拿傅廷翰解送京师,经审讯属实,斩傅廷翰于西市。周渭在棣州期间,政绩斐然,以简肃著称;及其离任,吏民遮道泣留。
太平兴国(宋太宗年号)二年(977年),周渭擢升为广南诸州转运副使。先是,周渭只身入中原,妻子一直留在恭城;至开宝三年(970年)广南各州县平定,朝廷下诏各县访求,周渭的妻子方得到朝廷钱米的赐济。距此又有七年,周渭因任广南转运副使,也才有机会返回恭城探望,使家乡的人感到十分荣耀。周渭很很关怀家乡的福利,没有忘记家乡人民所受刘鋹的压迫剥削,即奏请减去刘鋹统治时期定下的繁重赋税,重新定立田赋;另外,为开发民智,还兴办学校,教育儿童,为家乡做了不少好事。
其时,我国南疆又与交趾发生冲突,但派往平息事端的主将迁廷观望,毫无功效。在冲突中,宋军还吃了败仗。有两个败兵逃至邕州城(今南宁市),竟肆无忌惮,抢夺人民钱财,周渭即将两个败兵处斩;对相继而来的败兵,通通解除兵甲。于是人民不再受到侵害。对于交趾的挑衅,则移书其国君,谕以朝廷的威信,终使交趾国君畏服,立即遣使入贡。因此功绩,朝廷加授周渭为监察御史。周渭在岭南任职凡六年。此后,徙扬州知州,进殿中侍御史,改两浙东西路转运使,又入为盐铁判官,迁侍御史,历判户部、度支二局院,后出知毫州(今安徽毫县),赐金印紫绶。不久,调宋州(治所在今河南商丘)任职方员外郎,又为益州(治所在今四川成都)转运使。后因侄儿违诏买马,受到连坐,被黜为彰信军节度副使。
周渭虽历任宋朝重要官职却清廉自守,宦囊空虚。咸平(宋真宗年号)二年(999年),宋真宗矜闵其廉洁节操,召还京师,将复重工业用,刚下诏,而周渭已病故,终年七十七岁。因清贫,几不能举葬。宋真宗甚为哀怜,赙钱十万,并任用他的儿子建中为乘氏主簿。
周渭亡故后,恭城百姓感戴他的清操硕德,敬奉他为周王,为他建庙塑像,历代崇祀不衰。至今在恭城县城仍留有他的庙宇两座:一称老庙(大概最早建筑的,今为县粮仓);一称周王庙。周王庙的殿堂宏伟,气象庄严,其斗拱尤具特色。解放前,还有盛大的纪念活动。每年农历六月十五为周渭的神像被抬着巡游时,前有仪仗开道,后有道士吹奏十番,香烟缭绕,锣鼓喧天,极为热烈而隆重。此外,作为周渭的纪念遗址,还有一处御史台。这是离县城东去约四里地的一个石台,高丈余,横阔二丈,上宽下窄。据说周渭童年时常坐此台牧牛,并一面读书,遇有风雨,即避于石下。现在,石旁尚镌有“御史台”三个字。
又一位死了连埋葬费都没有的清官,老周家了不起。说起来也奇怪,解放了反而周王巡游活动没了...
正殿楹联很多,选一幅大家共勉:“贤哲秉仁心济世惠民苍生景仰,古今崇廉吏驱邪扶正青史长存”。如今社会恐怕崇的是孔方兄吧...
里面是周渭生平介绍
两边小门牌匾分别是“克己奉公”、“廉政为民”。
边上的花园。不远处的镬耳山墙就是今天的第二个目标--湖南会馆。
围墙下沿的灰塑。双狮戏球。
山墙的灰塑人物
又见“喜鹊登梅”木雕,彩色的层次更加分明,活泼灵动。
灰塑的双凤朝阳,凤凰几乎快飞出来了...
进入会馆内部。门楼后面连着戏台。
戏台正面。采用的是歇山顶。
戏台屋脊上繁复精美的灰塑图案。
脊角的狮子
檐角下方还有凤凰雕饰。
同样有精美壁画。我觉得古人比现在的人有品味多了
这边的梁雕的是鹊上梅枝,也是寓意富贵吉祥的
这条鳌鱼就很写实了,这身鳞片嘛,富丽堂皇,一看就是有钱的...
正殿正中悬“允执厥中”木匾。允执厥中是一个成语,语出《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意思是指言行不偏不倚,符合中正之道。
恭城湖南会馆与周渭祠一道,现在都是作为政府的廉政教育基地。
从后殿看正殿
正殿屋脊上的灰塑。中间是葫芦太阳和海水,边上有双鹿,下有八仙过海;两边为鳌鱼加鸱吻。葫芦与海水,我猜应该是“福如东海”之意。
雀替却是“松鹤延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