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波| 大水缸

记得小时候,农村里还没有压水井,更别说自来水了,所有的用水都要去村里的水井挑。因此,水缸是家家必备的,有的还不止一个。我家人多,用水也多,因此我家的水缸特别高大,缸沿儿跟成人的齐腰高,比我七八岁时的身高还要高。我双手把着缸沿儿,踮起脚来才能看见缸里面。

挑水是每天一早第一件家务事。天一亮,父亲要出坡,哥哥姐姐要上学,挑水的活儿就落到娘身上。

娘身体娇小,一米五多点的身高,一条两米多的宽扁担,两只铁皮水桶,盛满水足足有四五十斤重,但娘一早上就要挑上四五担,直到把高高的水缸挑满了,另外再挑两桶放着用。每天早上挑完水,娘就大喘粗气,大汗淋漓,汗湿衣衫。现在想来,我真是佩服娘,她那娇小的身体里,哪来这么大的劲!

那时我们村里有好几口水井,家家户户都去附近的水井挑水。水井有五六米深,井口有一米多宽,井沿上铺着光滑的条石,由于长年累月的井绳摩擦,沿口四周就留下了一道道长长深深的印痕,生动的诠释了“铁杵成针”、“水滴石穿”的道理。

取水时,要用带铁钩儿的井绳把水桶放到水井底部水面上,然后趁势猛然摇晃一下井绳,原本立着的水桶就会顺势被放倒,井水就漫进水桶,等水桶沉入井面,就两手倒替着把水桶拉提上井口,再将另一只水桶如是取水。有时候,取水技巧掌握不好,就很容易脱了钩,水桶就掉进井底,这时候就需要扁担连扁担伸进井底,慢慢试探着钩住水桶的提手,将水桶捞出来。

也有的水井安装有辘轳和倒梢,长长的井绳缠绕在辘轳上,取水时把倒梢放进井口,撒开辘轳把手,倒梢就快速的落到井面上,因为倒梢是个圆锥样的桶,它就自然的倒下去,井水一下就灌满了,然后就摇着辘轳的把手一圈一圈吱扭吱扭地摇上来。这是比较省力的取水方式。我记得小时候,我们村里还有一架水车,一人或两人脚踩转轴上的踏步,水车就吱吱悠悠提上水来。不过水车一般是浇地用的。

水缸是一家人的水源,做饭洗衣,洗脸刷牙都靠它。那时候环境还未污染,刚打上来的井水清冽甘甜,每当盛夏时节,用葫芦水瓢从缸里舀出一瓢刚刚打来的“井拔凉儿”水,一气儿喝下去,像一块晶莹、滑润的冰块儿从喉咙里倏然滑进肚子里,凉意迅速传遍全身,爽快极了。吃西瓜的时候,把瓜皮洗净,放进水缸里,一会儿功夫拿出来,切开,红红的瓜瓤,水莹莹的,又甜又凉,吃进肚子,大汗立消,肚皮儿都感觉凉凉的。

等到了秋末,天气已凉,霜冻初结,这时候父亲就会用稻草和塑料布将水缸四周围护起来,等入冬了,就再把水缸搬进堂屋的门后边。但即便这样,在那些寒冷的冬天里,水缸里还是经常结冰,每当早上用水,母亲都是先砸开那一层薄冰。此时洗手,如果不掺点热水,扎凉扎凉带着冰渣的水,根本不愿意伸手进去。

大水缸里装满的是纯净的井水,更有母亲的泪水和汗水!

这井水既是甘冽的,又带着咸涩,一如那个年代的生活!

随着社会发展,生活改善,先是家家户户用上了压水井,后来又通上了自来水,水缸也就慢慢用的少了。但我家的大水缸永远停留在我的记忆深处,母亲挑水的那个身影永远刻在我的心底,永远永远,不会模糊……

(0)

相关推荐

  • 家乡的老井

    婳婳读<扬州慢·淮左名都>的时候,惊为天人,问我,是柳永更有名?还是姜夔更有名? 我说,应该是柳永,因为"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水井是一个村子的人员集中处,八卦中心 ...

  • 魏青锋:水井里的旧光阴|散文选读

    作者|魏青锋 来源:绥化晚报 记忆中村里有两口水井,一口在村东头打麦场的边上,距离我家只有不到两百米,另一口在出村的路口,有高高的井台,木质的磨得锃亮的辘轳,还有一个离地一米高长方形的水槽,形似现在缩 ...

  • 梁国斌:捞 桶

    梁国斌,山西省临猗县孙吉镇安昌村人,民建会员.现在东北从事经商. 很久以前,村里还没通自来水,家家户户都要挑水吃.我家住在村东头,离家不是很远的地方便有一口深井,十五六岁开始,挑水便成了每天的必修课. ...

  • 【雅韵美文】陈海峰西沟往事(二)

    诗人风采 陈海峰 诗人简介 陈海峰,陕西省三原县人.陕西省诗词楹联学会会员,上林苑诗词楹联学会会员:作协会员.       文学观:心的感触落在笔尖.不拘形迹. 作品欣赏 西沟往事(二) 秋雨绵绵,独 ...

  • 在豫南,曾经吃水那么远,又那么近;如今那么近,又那么远!

    点击 老家豫南关注我哟 ☀ 本公众号侧重豫南风景人文.资讯信息.专注原创.微信:37096414 欢迎投稿.交流.或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进入社区交流! 家 乡 的 水 文 丨军哥 ...

  • 鲁北往事:挑水那些事儿

    印象中村里有两口水井. 最早的那口水井在老村的北边,顺着村子中央那条通往姥姥家的南北路一直往北走,过了小桥,经过一片场院,大约一里多地就到了.水井就在路的东侧,中间只隔着一条小水沟.井台周围长着几棵老 ...

  • 王镜宾丨汨汨甘泉肩上来

    泉水丁冬,琴响筝鸣,溪流淙淙,山鸣谷应,一泓清溪从万山丛中喷涌而出,和晴天时朝阳从云霞中喷薄而出一样令人欢欣,太阳带来了温暖和希望,溪流带来甘泉和梦想. 小时候我生活在黄土高原南部的一个山村,一条山涧 ...

  • 白浪随笔:村西头那口老井

    村西头那口老井 文/白浪 从我记事开始,村西头那口老井就是全村唯一的饮用水水源地,一年四季,村里人喝水都靠着这口井. 井是哪一年打的,谁来打的,用什么工具打的,已无从知晓,但我清楚地记得,井位于村西头 ...

  • 【西散原创】吴燕妮作品 | 村庄的老井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自小在农村长大的我,对家乡的山水草木充 ...

  • 故乡那口山泉井

    散文福地杂志专辑 您追逐梦想的纯文学平台 身处遥远的异乡,我在岁月的风雨里穿行.想来,别离故土已三十余载.罅隙倥偬里,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为了奔个好的前程,远离故土的我,总在绿色军营里苦苦打拚.求索- ...

  • 涉县,井店的“井”

    竟藏着这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原创 爱旅游的寒江 涉县周边游2020-12 井店那些神奇的古井 傅岩伟 涉县<地名志>记载:井店为一古镇.该村原名古青店.因地处交通要道,路旁开设店铺较多,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