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落无题|《人性江湖》之柳五先生外传
引子
东晋田园派创始人陶渊明先生曾作一自传散文:《五柳先生传》。文中表明其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写文章,塑造了一个真实的自我,表现了卓然不群的隐士品格,透露出强烈的人格个性之美;读来不禁让人神往、感叹。全文如下: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一
与郭家村相望之山前,有三间茅庐,先生柳五居其中,两间用来做私塾教学生,一间自居。
先生不知何处人,于几年前来村里,好为村民瓜前李下排解纠纷;又手无缚鸡之力,常提一酒葫芦,每每微醺;先生嬉笑怒骂好文章,性豁达,不注小节,乃一介穷酸,然村民喜之。
一日,村里最穷的郭天境家小子亭山跑来对先生哭诉道:呜呜呜......先生救我爹爹......刚刚官府来村里拿了八人,我爹爹也给拿去了.......呜呜呜......
先生惊诧道:为何?
亭山泣道:前晚,前村主家王官人被杀了......呜呜呜......说是杀他的人在墙上留字“为富不仁,该杀!不义之财,取之!杀人者玄洞八君子是也!”上午官府的人就来了,说我爹爹和那七个叔伯就是玄洞八君子......呜呜呜......
柳五先生提葫芦喝了口酒,一阵沉默。
二
是夜,一蒙面黑衣人在官府衙门内穿行。
突然,窜出另一蒙面黑衣人。
两人均吃一吓,迟疑片刻,瞬间交手,功夫竟自不弱;你来我往间,竟忽忽十几招已过,当下嘀咕,同时跃开,同时低声道:且慢!
先一人道:所来何为?
后一人道:救民于牢狱之中!
后一人道:你呢?
先一人道:杀狗官!
后一人一怔,道:随我来!
两人逶迤而行,到得一排屋东厢房前,后一人径自推门而入;前一人艺高人胆大,也不多言,跟着后一人便进入屋内,看他掌灯坐定,也自大大咧咧的坐了下来。
两人对视一眼,前一人道:你是何人?
后一人嘿嘿一笑,悠然道:我就是狗官!
前一人一愣,旋即道:为何偷偷救民,何不正大光明?!
后一人哈哈一笑道:正大光明?能正大光明,你又何不为呢?深思一会,叹了口气,幽幽道:我少时流落江湖,深知历经魏晋之乱百姓流离失所,人人生而贫苦;后经入仕,察官场之黑暗,黑白之颠倒,官宦之奢靡,更有感为民之痛心疾首也。今日,衙役拿了八人,我一看之下其没半点功夫,哪里是什么飞檐走壁的玄洞八君子啊——哎——但是,官场自来如此,黑的即是白的、白的也是黑的,一级应付一级,那也没什么?
前一人道:那你何不点破?
后一人冷笑一声,道:你以为天下的事一即是一、二便是二吗?衙役不应付我,又怎么过的去;我不应付上级,事又怎么了?死了的那个是上峰的亲戚,此案不浑水摸鱼,你来告诉我,又能怎么收场呢。
前一人沉默不语。
后一人又道:你就是玄洞八君子之一吧,那哥几个呢?招呼他们一块来吧,是骡子是马咱们一块遛遛……
三
第二天,本县传出一条爆炸性的新闻:县令被谋杀于衙内卧榻之上;身中数剑、面目全非、惨不忍睹!
杀人者于衙内墙上题字几行,曰:草木无情,亦有情,起码不害人,乃真君子也!昔,吾行走于江湖之中,曾居一玄洞,遂于洞外植树八棵——一松、一槐、一桐、一杨、一桃、一榆、一桑、一柳是也,故自号“玄洞八君子”!后,隐居于山林,对人称“柳五先生”,实乃时事所累,非吾之本意。我想终此一生用“柳五”,怎奈乾坤颠倒,好人不易;现公开于斯,好教坏人明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有我在,行事当三思而后行也!
四
南山之巅,草木虬髯;林下一人添柴烹茗,举杯呷之,无限快意,竟击拍而歌,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唱罢,哈哈大笑,举头望树道:柳五先生早就到了,何不下来品茗畅谈,老是鬼鬼祟祟的有甚好玩?!
树上那人亦哈哈大笑,道:狗官,你倒快乐了……
注: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
陶渊明是中古时代思想家。他的文学思想是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对真的理解,既注重历史与生活的真实,更注重思想情感和襟怀抱负的真实,是较完美的艺术真实。同时,他对自然的理解也表现其文学思想的独特性。他不言教化、不事雕凿,注重情感的自由抒发,注重诗文的自然天成,这是一种非常高的境界。然而,无论是提倡艺术真实,还是推崇文学的自然,都是为了酣畅淋离地表现人生。这是陶渊明文学思想的灵魂。
陶渊明对社会人事的虚伪黑暗有极清醒的认识,因而他的隐逸不是消极的逃避现实,而是具有深刻的批判社会现实的积极意义。当他在漫长的隐居生活中陷入饥寒交迫的困境时,尽管也彷徨过,动摇过,但最终还是没有向现实屈服,宁固穷终生也要坚守清节。据说郡官派督邮来见他,县吏就叫他穿好衣冠迎接。他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从此,不为五斗米折腰传为佳谈。陶渊明喜欢喝酒,“寄酒为迹”抒发自己不愿和腐朽的统治集团同流合污的心愿,表现出诗人恬淡旷远的襟怀、孤傲高洁的品格,也正是因为如此它的作品才虽平淡质朴却诗意盎然。
注:故事最后“狗官”歌者为:陶渊明田园诗《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