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辉|英伦漫步

“我也要去啊,我也要周游四方,我要看看这世界是什么模样。”——题记。

说起英国,你会想到什么?

莎士比亚?狄更斯?戴安娜?待机时间最长的女王?剑桥?牛津?福尔摩斯?霍金?哈利波特?工业革命?日不落帝国?邱吉尔首相?……

还是徐志摩写的那首诗《再别康桥》?——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对于我来说,英国一直是一个独具魅力的存在,不管是它的文化还是它的历史。

上大学的时候,有一天晚上,在图书馆看到一本书,忘记书的内容了,只记住了扉页上的一句话:“我也要去啊,我也要周游四方,我要看看这世界是什么模样。”

二十多年过去,忘记了很多事情,也忘记了学过的很多知识,但这句话一直记得。

我把这解释为对世界的好奇心。还好,时光流转,芳华不再,但我的这种对世界的好奇心一直都在。

此为英国之行的缘起。

这是一个怎么样的国度呢?一位朋友多年前随夫定居英国,住在剑桥,她经常在朋友圈里晒柴米油盐,戏称英国为“腐国”——即腐朽没落的帝国主义国家的简称。英国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从工业革命开始,即是现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其文化、制度、科技都不乏领先世界之处。还有一位同学住在伦敦,每当问起外面世界的样子,他总是笑着说:你来看看就知道了。

于是,提前两个月,我制定了一个旅行计划。之后,办签证,订机票,商量行程,订宾馆,一切还算顺利。没有很长的假期,只好借助春节放假,因为不想走马观花,所以并没有安排太远的地方,只在伦敦及其周边活动,包括伦敦的博物馆、美术馆、教堂、公园以及周边的剑桥大学、牛津大学、温莎城堡、莎士比亚故居和布伦海姆宫(邱吉尔庄园)等。

我在家里看着地图,歪着脑袋遐想——我要体验英国当地人的生活,我要去看一次戏剧,我要去赶一次集市,我要去一次教堂,最好还要去一个养老院和墓地……想着想着,自己就会微笑起来。这个地球上,有很多人在我们不知道的远方过着和我们不一样的生活,我要去看一下远方的样子,才不算辜负岁月的轮回。

对于我这样的工薪阶层来说,时间和金钱都不是可以随意挥霍的,所以,这次旅行更显珍贵,像是一次圆梦之旅。为此,我还报了一个口语班来练习英文。

在英国十天的时间里,我和家人学会了自己坐地铁和火车,大体明白了伦敦那些密如蛛网的地铁线路,我们学会了自己买票和点餐,学会了用蹩脚的英文与当地人交谈。我们在博物馆和美术馆流连,在剑桥的河边和布伦海姆宫的大草坪上跑步,在教堂看当地人的礼拜……除了养老院,去了差不多所有想去的地方。虽然仍是走马观花,但是毕竟不同于被旅行社牵着走,总会有一些自己独特的感受。

若要总结,首先会想到以下几个关键词:

美丽乡村。

除了伦敦等几个大城市(全世界的大城市基本上都是差不多的),乡村才是英国的灵魂。伦敦周边那些大片大片的草坪,牧场,牧场上自由吃草的牛羊,那些窄窄的美丽的乡村公路,路边几百年前的老房子,那些矮矮的院墙,青翠的篱笆,那些清澈的小河,河边遛狗的金发小伙儿和散步的白发夫妇……传递着一个优雅从容的大英帝国。

在这里,不得不提英国的乡村保护运动。乡村保护运动组织(CPRE)是英国最早的环保组织之一,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有超过六万人的成员与志愿者。1926年,英国城镇规划委员会主席艾伯克隆比爵士发表了环保作品《英国的乡村保护》一书。在此书中,艾伯克隆比呼吁成立一个相关的委员会,作为与城市无限制扩张抗争的手段与组织,通过这个组织的活动和努力促成了英国很多环保法令的颁布,例如1947年的《城乡规划法》,以及1955年的《绿化带建设法》等等,在近年来甚至能影响整个欧盟环保法令的颁布。

当时的英国首相鲍德温爵士曾说过:"对我来说,英格兰就是乡村,乡村才是英格兰。"而自行车旅行、乡村漫游、甚至民间文化,更是在广大的中产阶级中前所未有的盛行。当时著名的建筑师雷蒙德.昂温也说:“最受好评的经典花园式建筑代表作,就是隐藏在青翠的花园和树木之间、类似旧式英国农舍的设计。”

正是有了政府官员和社会精英的积极倡导,英国保留了最美丽的乡村

文化传承

按说,要论文明的厚重与古老,世界上没有几个国家能比得上中国。但是要论传承,我佩服英国人。

不说那些博物馆中的对于历史的保存,只说建筑吧。朋友家住的房子,是一座二层的小楼,有近百年的历史了。而他家的那个房子,是他们那个社区的房子中,年龄比较小的,也就是说是后来加盖的。在英国的房子中,一两百年历史的很常见。

著名的牛津和剑桥,那些高大上的学院和建筑,大多都有五百岁了,由于很好地维护和保养,经历了岁月的洗礼,那些建筑越发地美丽优雅。

世界上的第一条地铁是1843年英国人皮尔逊为伦敦市设计的,1863年通车,150多年后,它还在伦敦运行,是伦敦地铁线路的一部分。

在伦敦西北1600公里的斯特拉福德镇,是莎士比亚出生和去世的地方。镇上不仅原封不动地保留了莎翁出生的房子,还保留了他后来又自己买的一处房子,甚至还保留了莎翁女婿的房子。

小镇上,都铎建筑风格的老房子在周围的建筑群中十分显眼。莎士比亚故居里的家具还原了莎翁当年的生活,也构成了这个博物馆的一部分。斯特拉福德镇上还有莎士比亚学会、莎士比亚画廊、莎士比亚剧院等,英国人称斯特拉福德为“莎士比亚的世界”。每天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文学爱好者前来。

绅士风度

英国不仅保留了女王和王室,还保留了贵族。在某种程度上说,英国社会是一个贵族精神引领的社会。而绅士风度正是这种文化的外化。

早在17世纪后期,英国就开始实施“绅士教育”。绅士风度是英国男性公众所崇尚的基本礼仪规范,即在公众交往中注意自己的仪容举止,风姿优雅,能给人留下彬彬有礼和富有教养的印象。

据说它的主要表现是:

一,服装穿着上的合适得体。一要符合自己的身份,二要适合所在的场合。
       二,性格内向、幽默的社会交往方式。
       三,女士优先的礼仪原则。

这种礼仪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那天,我在地铁上,看到一个妈妈推着一个婴儿车上来,后面的人或许没有看到婴儿车,上得有点儿急了,碰到了车子。旁边马上就有陌生的男人站出来指责他不注意妇女和儿童,简直粗鲁无礼之极。我觉得这就是绅士风度。

那天我们在景点的游客中心要了杯咖啡,要排队去付款。我本来没开始排的,刚站到旁边,想先看一看。这时,排在队尾的一位头发雪白的老先生彬彬有礼地冲我一点头,说:”Lady first(女士优先)!“我觉得这就是绅士风度。

那天我们自己坐地铁去自然历史博物馆,虽然之前朋友给出了很明确的换乘车路线,但是回来的时候,还是坐错线路了。伦敦的地铁线路很多,什么快速线,黄线绿线,tfl等,刚接触还真是有点儿懵。

话说在某个地铁站下来,再坐哪一辆呢?问了边上一个问询的机器,英文水平有限,却又讲不明白。正着急呢,一个中年男人过来问,Can I help you? 于是说了目的地。他很耐心地拿着地图给我们讲怎么走,这个线路坐一站,下来,然后去换火车。我说明白了。他可能不放心,坐完一站,和我们一起下来,把我们送到马路对面的火车站,又反复地讲了如何看车站的指示信息牌。才走了。我觉得这就是绅士风度。

当然,我不认为英国社会是完美的,哪里都有好人和坏人。地铁上时常会遇到乞讨的人,路上也经常会看到坐在街角的无家可归者,很多人还和我讲过他们遇到小偷的经历。但那些美好,永远会打动我。

那些洁净的空气和水,那些人和人之间的善意,那些对历史和文明的敬重,我希望有一天我们也会有。

(这是我的第一次国外自由行或者说是半自由行。因为不喜欢像木偶一样被旅行社的导游牵着走,但旅行经验不够丰富,英文也不够好,行前颇为忐忑。英国冬季多雨,如何在有限的晴天里看最美的风景,在雨天里看博物馆的有趣收藏,还要抽空儿赶集、看戏、去教堂,是一件很费心思的事情。我一向信奉“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做”,行程的商定咨询了专做“私人定制游”的翔宇国际的张先生,丰富的专业经验和周详的安排,一路走来,行程随意却紧凑,感觉轻松而厚重。在此顺致谢忱。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走马观花的几天,看到的总是表像,这种思考也许会贻笑大方。但所有个体的感受会组成这个世界多彩的样子,它会无限地接近真实。接下来,我还想写一下逛过的那些博物馆和大学,会尽量多发照片。想看的举个手啊!——作者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