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家精英】裘兆明彩墨山水画赏读
裘兆明,1940年生,浙江嵊州人。1955年入中央美院附中,196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师从李可染、李苦禅、叶浅予、宗其香诸先生。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李可染画院研究员、中国画学会理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书画分会创会理事、人民日报社神州书画院特约画家、中国教育电视台艺术顾问、中国女画家协会、北京女美术家联谊会理事、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审。
绘画作品在国内外频繁参展,并有获奖。1990年获国际儿童读物联盟荣誉奖及安徒生插图提名奖,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人并应邀赴美领奖。1999年获国际荣誉金奖。2001年入选《百年中国画大展》。2003年在国际艺苑美术馆举办个展。2007年获香港紫荆花艺术金奖。2011年被评为“中国最具收藏潜力艺术家”。有《裘兆明画集》等十多种出版物面世。入编《中国现代美术家人名大辞典》、《百年中国画集》等多部辞书及大型画册。多幅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天安门城楼、瑞士IBBY总部等国内外多家机构收藏。
赏画,也可以是一种再创造、再发现的高层次精神活动。赏裘兆明的画,从中得到再创造、再发现的欢喜,在我,很有些时日了。从这层意义上说,裘兆明的画对于观赏者,是一种创造美、发现美的诱导。她的《云南风情系列》、《江南山水系列》都给人留下美好难忘的印象。
“杏花春雨江南”这个令人神驰的命题,早在上世纪50年代曾被李可染等前辈山水名师画到极致。那时,裘兆明大概是刚入美院附中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30年后,她情不自禁,为幼年徜徉其中的江南水乡落墨,而另有她自己的发现、自己的创造,写出她自己的灿然诗篇。在她画笔下展开的是由一颗率真的童心所体验到的明丽温馨的世界。作为山水人、水乡儿女,在那里,她发现一种不可名状、无可言传、如云似水的柔和诗境,没有交叉重叠的雨伞,没有醉人的杏林。她的画面,以深印在心窝的那种古朴建筑、居民作为主结构,色墨交融,像月亮那般清澄透明,弥漫着迷人的空气。那里是上上下下的石阶、石桥、桥洞,长长短短的横线、竖线、斜线,简洁的黑、白、灰、黄、绿色块,落下奇异的交响。江南梅雨季节的气息,浸润着山乡小屋的屋顶墙壁,浸染着单摆的小小蓬船。同时,平和的、温润的石苔绿色也在浸染着你的心灵。一种单纯美,像天真的儿歌,像稚气的童谣,令人久久难忘。简化的线、形的结构,不知是否受蒙德里安“极简法则”的启示;当然,那洋溢于画面的东方韵味是迥然不同的。比起西方现代极端理性的“冷抽象”,我们更感到水乡系列人性化气息的亲切,正因为如此,出自中国一位女画家心手的水乡图画,也会是近世西方人企慕的东方宁静浪漫之乡。
上世纪末到新世纪初,五年来最新近的《旅欧系列》可以看作是裘兆明水墨山水走向成熟的界标。优雅自然,空灵蕴厚,气静骨强,显示出裘兆明山水画的个性风格是十分独特的,一如其人。值得注意的,是她将中国古典画论“得意忘象”之美,转化为“得意取象”、“得意造境”之美。经她这一转化,竟出乎意外,陡然眼前一亮,画面获得沟通赤子之心的现代精神,某些过于趋近古代文人画,某些过于沉溺表层形式美的潮汐起落,或者过于趋同李可染山水原创图式的走向,都为她所不取,因而她的作品与众不同。引人瞩目的《旅欧系列》,像是“对景写生”,并不是“对景写生”。一边一角面对自然生命,人类世界的新鲜美好感觉,无处不在,而艺术格局力求开阔从容,意匠经营严谨完美,造型讲究强调捕摄神韵,颇得李可染“德国写生”之精髓。其构图多取“以大观小法”,紧紧把握纵深线,将形象、层次、气氛、色彩、笔墨等多种元素融为一个整体。她敢于略去乃师山水画作为典型特色的“逆光之美”,为求取色彩元素大幅度驰骋而拓展另一番天地。色彩注重整体调性设计,有灿烂的,有淡雅的,有热烈的,有幽深的;有欢快喧闹的,也有静谧沉寂的;有日光朗照,又有夜巷深深。前人山水画少见和不曾有过的纯蓝色、柠檬黄色,一旦在画面出现,借助四边四角混合色、中间色的衬托,更显出画面境界的空灵玄妙。对建筑的勾画、变异多端,得心应手,并不费力。这里凝聚着女画家幼小时光对父亲亲手绘建筑图样的兴趣和向往吧。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组织、特邀画家们前往的欧洲之旅,目的在艺术考察、参观博物馆,不曾有机会写生。裘兆明的《旅欧系列》作品从哪里得来粉本?即使一路前往的美术家同行,也莫不为之惊诧。那么,奥秘在哪里?探索艺术创作的奥秘,本是我早年心愿。几经努力,终于明白,不会画,也不懂画,要想探知艺术深层的真谛,恐怕是水中捞月。但是,我曾有所思考:第一、裘兆明学艺悟道的青少年时代,正处在美术院校中国画“四写”教学体系的实验期和完型期。她始终是“写生、速写、摹写、默写”基本功扎实的好学生。我曾鉴赏她从不潦草、绝少停顿的习作。第二、她深入领会和实践可染先生的一条教导:画家不但要画所见,还必须画所知、所想,要善于推移时空。第三、她重视中国画创作思想、观察方法的核心,“目识心记”。用现代语言诠释“游悟记写”丘壑与笔墨,“充实”与“空灵”,“意”与“象”,必须以“目识心记”为主导观念,才可能浑然一体,才可能诞生一个具有真正创造性内涵的艺术世界。“采一炼十”的底火,就藏在她手中那小小方寸“目识心记”的图样里。这一切,我曾专门为文,赞评这位真正的艺术家专诚不二的心态,叫做“潜移山川,心与天游”。
裘兆明的水墨山水画,因景立意,以意取法,兼程发展。她持有回归自然、画中有诗的中国艺术精神和感应时代的审美理想,同时从西方风景画,特别是巴比松派吸取营养;从一个独特的个性角度,回望中国山水画童年期的稚拙美,强化着现代人生感、历史感、宇宙感和人情味。因而她的画有许多知音共赏,被誉为“纯、稚、大”。这是裘兆明水墨画最突出、最宝贵的特色。她的山水画创作,正迎来一个全面大丰收的金色季节,李可染师之讲究意境、层次、结构、用笔;宗其香师之于金碧山水式设色的变革、夜景的独到独创,两位恩师的点化,不期然而然地渗入裘兆明新的形,新的色,新的筋、血、骨、肉;在她的艺术生命里面,自出一格。
程大利先生说:“到底是可染先生弟子。”我不知道,还有什么评价比这样一句更实在,更有分量,更具激发力。激发一位山水画家去求索人格与艺术应有的不断升华。
传家以孝义为本 | 处族以仁让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