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楣等五人在甘肃坚守30年

中国的计算机事业自1952年开始在北京启动,早期参与的科学家和科技人员有近半在杭嘉湖平原,甘肃省位于经济不发达地区,可是从1958年开始,由于国家重点工程的兴起,兰州也迅速加入了计算机事业的队伍,很快就成为计算机的重点发展地区,兰州地质所就购置了两台103 机。设立了计算站。

 1958年,兰州的计算机学员在北京林学院,(右起)何在炎、李书嵋、董雨田、王仁由,当时毛围巾就是最贵重的装饰品,明显是为了落实照相而临时借用。

随着科学规划的实施,兰州也派出了第一批师生,参加了计算机训练班,他们回到兰州之后,在基层几十年如一日地从事计算机应用和推广工作。

1988年甘肃省科委表彰李书嵋、刘宗文、刘凤祥、丁映祥、姜东文

李书嵋

刘宗文在苏联留学时留影

1988 年11 月17 日,甘肃省科委甘科发〔1988〕第243号文表彰李书嵋、刘宗文、刘凤祥、丁映祥、姜东文五位同志。文件说自1958 年以来一直在甘肃省从事计算机技术工作,三十年来,在计算机科研、开发、推广应用等方面做出了成绩,对甘肃省计算机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一年的8 月,国家“火炬计划”刚开始实施,兰州也建立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几十年来坚持在第一线、从事计算机技术工作的坚守者和表率者,当之无愧是开发区的标兵。

李书嵋是中科院计算所第三届计算数学训练班学员,他承担过靖远公路铁路两用桥设计计算、螺杆泵型线计算等二十余项大型计算任务。1976 年在兰州地震研究所曾参加“电信传输地震台网观测分析处理系统”前期总体设计,该项目荣获1985 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兰大计算机的发展史不仅是一系列计算工具演变的历史,更是一代兰大人艰苦创业的历史;不仅是兰大人创造物质文明的记录,更是兰大人创造宝贵精神文明的结晶。我们不仅要看到计算机设备的进步,还要看到几十年来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和成千上万的应用人员,要铭记那些辛苦创业的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

右起第2人为李书嵋(训练班暂借林学院)

右起第2人为李书嵋(林学院院内)

右起第2人为李书嵋

右起第1人为李书嵋,1959年五一节赴长城参观

左起第3人为李书嵋(1959年的天坛)

学 员 简 历 

李书嵋,1933年出生,河南孟县人,1956 年8 月在西北师范学院数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60 年后任中科院兰州技术物理所等单位计算技术研究室副主任,中科院兰州计算室副主任,1978年8 月筹建甘肃省科委计算中心(1979年正式成立)并任中心副主任,甘肃省计算机学会理事长。

刘宗文,1929年9 月1 日出生,兰州市人,1952 年毕业于兰州大学数学系,留校任教,1961 年至1963 年在莫斯科大学进修计算机程序自动化,1965 年,在九院九所任程序自动化组组长,1979 年在兰州铁道学院任副教授,计算室主任,1991 年退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