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学文研】张载关学的学术史地位再评价
评价一位学者历史地位的高低,需要一个前提性的标准,就是要看他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多大的学术影响。前人这方面的定评仍值得借鉴。对此,似可从两个视角加以回看。第一,从两宋理学学派群体的视角看张载关学的学术影响。以理学为核心的宋学,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高峰(陈寅恪、傅斯年、邓广铭语)。从南宋黄仲元(1231—1312,字善甫,号四如)开始,学者普遍以“濂洛关闽”称呼两宋理学的四大学派。以理学为基础所形成的核心价值体系,无论对宋明社会还是对东南亚各国,都曾经发挥过极其重大的影响。在《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审查报告》中,陈寅恪对新儒学(理学)分别使用了“产生”(创建)与“传衍”这两种说法。若以这两种说法为两宋理学的四大学派分类,则北宋的濂学、洛学、关学属于“产生”期的理学学派,而南宋的闽学则属于“传衍”期的理学学派。作为产生期的濂学、洛学、关学三大学派,是后来数百年间理学各派思想学说的源头和基因,最具原创性;而作为传衍期的闽学学派,则主要是对北宋理学各派的思想学说进行综合或总结。据此可知,作为北宋理学三大学派之一的张载关学,对当时和后世的确发挥过巨大的学术影响。第二,从理学家本人的视角看张载关学的学术影响。明清之际的王夫之说,张载“上承孔、孟之志,下救来兹之失,如皎日丽天,无幽不烛,圣人复起,未有能易焉者也”(王夫之《张子正蒙注·序论》)。这是认为,张载继承了孔孟的学统,并纠正了后世的学弊,在儒学史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如此,张载作为开宗立派的理学大师虽然主要生活于关中地区,但其学说的影响却是全国性的,近代以来还是跨越国界的。
xxxx
xxxx
从古至今,张载关学与二程洛学之间的关系问题一直影响着人们对张载关学学术史地位的评价。二程门下的杨时(1053—1135,字中立)等学者认定,张载之学“其源出于程氏”(杨时《跋横渠先生书及康节先生人贵有精神诗》)。南宋朱熹也认同张载之学源于二程的说法(朱熹《伊洛渊源录》卷六)。此外,朱熹在《近思录》中辑编北宋“四子”言论时,其编排顺序是先周敦颐、其次二程、最后张载。其中,引起争议的是把二程排在张载之前。后来,“濂洛关闽”的排序也有可能受《近思录》的影响。张载之学“其源出于程氏”若能够成立,则张载关学作为理学独立学派的地位必然大打折扣,甚至沦为二程之学的辅翼。这个问题影响深远,至今仍未解决,因而是本文分析的重点所在。
对于杨时等学者所谓张载之学“其源出于程氏”的说法,程颐曾经明确表态说:“表叔(指张载)平生议论,谓颐兄弟有同处则可,若谓学于颐兄弟则无是事。”(程颐《河南程氏外书》卷十一)程颢对张载其人其学相当敬佩。熙宁初,“神宗问明道(程颢的尊称)以张载、邢恕之学,奏云:'张载臣所畏,邢恕从臣游。’”(程颢《河南程氏外书》卷十二)若程颢把令自己敬畏的张载视作门弟子,把张载之学归源于自己,这未免有失客观。在二程兄弟中,程颢注重讲学而不甚看重著述,而程颐则有所不同,他晚年回顾自己的学术生涯说:“吾四十岁以前读诵,五十以前研究其义,六十以前反复紬绎,六十以后著书。”(程颐《河南程氏遗书》卷二十四)程颐的唯一著作《程氏易传》成书于哲宗元符二年(1099),此时他六十八岁,这与他“六十以后著书”的说法是吻合的。而早在此前二十多年,亦即神宗熙宁九年(1076),张载便把代表自己成熟思想的《正蒙》书稿传授给了门人,逐渐流布于世。张载的关学学派形成于仁宗嘉祐,成熟于神宗熙宁,而二程的洛学学派则形成于神宗熙宁和元丰之后(漆侠《宋学的发展和演变》)。总之,无论是张载的理学学说,还是他领导的关学学派,其形成都早于二程。
xxxx
xxxx
在张载之学是否源于二程的问题上,从二程门人到朱熹一再违背程颐定下的基调,坚持张载之学“其源出于程氏”。张岱年先生早就指出,程门后学以“先程后张”言当时学术“衍变之序”,实乃“一派之私见而已”。他还指出:“邵(雍)、张(载)思想之完成年代先于二程甚远。二程成熟虽早,然其思想亦必多发于晚年者。”(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序论》)后来,国内研究二程洛学的专家徐远和与庞万里,也实事求是地对二程洛学与张载关学之间的关系作出了自己的评价。徐远和认为,二程弟子及朱熹坚持张载之学源于二程,“这是一种历史的颠倒。近人已将这一历史旧案推翻,指明并非关学源于洛学,而是关学与洛学同时并兴,各自成派”(徐远和《洛学源流》)。庞万里指出,程门弟子的说法实际上是“门户之见,有意扬程抑张,抬高程学地位,是与事实不符的”(庞万里《二程哲学体系》)。另外,国外学者对这一问题也发表了自己的真知灼见。美国汉学家包弼德(Peter K.Bol)认为,“朱熹让张载求教于二程,而实际情况可能正相反”([美]包弼德《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另一位美国汉学家葛艾儒(Ira E.Kasoff)指出,朱熹勾勒了一条北宋理学发展的路线:“周敦颐启其途,一传而至于二程兄弟,别派歧出则为张载、邵雍及程门中人。这样的图解,被人们当成事实接受下来了,可是,它却混淆了一个关键点:张载这位重要的哲学家,他开创的哲学体系,既在二程兄弟之前,又是独立于后者之外的。”([美]葛艾儒《张载的思想(1020—1077)》)对于张载之学是否“源出于程氏”这一历史公案,以上所引述的几位国内外学者都如实地揭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
总之,对于张载学术史地位的评价,需要从多方面着眼,而其中需要优先解决的是张载之学是否“其源出于程氏”的问题。如果坚持张载之学“其源出于程氏”,就等于否认了张载创建的关学学派有其独立性,从而对其学术史地位的评价也就无从谈起了。我们的结论是,有关张载之学“其源出于程氏”的说法,如果于张载之学发展前期无据的话,那么,对张载之学发展后期亦即张载思想的成熟期,则更无可能。张载关学是北宋最早形成的独立的一流理学学派,而不是依附于二程洛学的附庸。吕大临、范育等张门弟子因本师辞世而转投于二程门下,壮大了洛学的学派实力,从而使北宋理学的中心从关中转移至伊洛。这样看问题,不仅有助于准确把握北宋理学的学派关系史,而且也可以作为评价张载关学学术史地位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