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超经典的心理学效应 揭示人性秘密 教你做洞察人心的聪明人
【01】超限效应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之为“超限效应”。
启示:
批评(或演讲)不能超过限度。如果非要批评,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别人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
【02】标签效应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心理学家在招募的一批行为不良、纪律散漫、不听指挥的新兵中做了如下实验:让他们每人每月向家人写一封说自己在前线如何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奋勇杀敌、立功受奖等内容的信。结果,半年后这些士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真的像信上所说的那样去努力了。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标签效应。
启示:
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就会做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这种现象是由贴上标签引起的。在教育孩子过程中,这个效应尤其管用。所以,当我们戒除嘲笑羞辱、责怪抱怨、威胁恐吓等语言,多用激励性语言,对孩子多贴正向的标签之后,孩子就会朝着标签目标前进。
【03】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人于1968年做过一个著名实验,他们在一所小学给儿童进行了“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然后将认为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交给教师。其实,这份名单并不是根据测验结果确定的,而是随机抽取的。它是以“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从而调动教师对名单上的学生的某种期待心理。8个月后,再次测验的结果发现,名单上的学生的成绩普遍提高,教师也给了他们良好的品行评语。
这个实验取得了奇迹般的效果,人们把这种通过教师对学生心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取得教师所期望的进步的现象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启示:
心理暗示可以给人带来积极影响,进而对我们的行为产生影响和改变。当你被暗示很聪明有潜力时,你的聪明和潜力就会主动被激发出来。而如果没有这种暗示,它们或将一直沉睡。慎用批评,不拘一格育人才。
【04】虚假同感偏差
我们通常都会相信,自己的爱好与大多数人是一样的。如果你喜欢玩电脑游戏,那么就有可能高估喜欢玩电脑游戏的人数。你也通常会高估给自己喜欢的同学投票的人数,高估自己在群体中的威信与领导能力等等。这种高估与你的行为及态度有相同特点的人数的倾向就叫“虚假同感偏差”。
以下因素会影响虚假同感偏差的强度:外部的归因强于内部归因时;当当前的行为或事件对某人非常重要时;当你对自己的观点非常确定或坚信时;当你的地位或正常生活与学习受到某种威胁时;当涉及某种积极的品质或个性时;当你将其他人看成与自己相似时。
启示:
当你在一个领域过度自信时,就会认为其他人也有你类似的特征特性,因为就会轻易的下结论,认为自己想的是对的,造成盲目自大的情况。跳出虚假同感,才能让自己的视野更开阔。
【05】巴莱多定律
巴莱多定律又称“二八法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发明的。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的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
在经济学和社会学中,这个法则被普遍的应用。现实当中,二八法则普遍存在。比如20%的人掌握着80%的财富。
启示:
不要平均地分析、处理问题,而要把主要精力花在解决主要问题上。最核心最智能的东西永远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06】共生效应
共生效应,是自然界的一种现象。
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矮小、单调,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人们把植物界中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象,称为“共生效应”。
其实这种现象在人类社会中也普遍存在。独木不成林,人只有在交往与交流中互相影响、互相启发,才能共同进步。
启示:
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最好靠近什么人,和这样的人在一起,成为朋友,互相学习,这样才能很快地进步,快速的提升。
【07】阿伦森效应
在宿舍楼的后面,停放着一部破旧汽车,大院里的孩子们每当晚上便攀上车厢蹦跳,嘭嘭之声震耳欲聋,大人们越管,孩子们蹦得越欢,附近居民很无奈。这天,一个人对孩子们说:“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比赛,蹦得最响的奖玩具手枪一支。”孩子们欢呼雀跃,争相蹦跳,优胜者果然得奖。次日,这个人又来到车前,说:“今天继续比赛,奖品为两粒奶糖。”孩子们见奖品直线下跌,纷纷不悦,无人卖力蹦跳,声音稀疏而弱小。第三天,这个人又对孩子们说:“今天奖品为花生米两粒。”孩子们纷纷跳下汽车,皆说:“不蹦了,不蹦了,真没意思,回家看电视了。”
随着奖励减少而导致态度逐渐消极,随着奖励增加而导致态度逐渐积极的心理现象,在社会心理学中被称之为“阿伦森效应”。
启示:
次小的挫折一般人都能比较平静地加以承受。然而,继之不被褒奖反被贬低,挫折感就会陡然增大,递增的挫折感很容易引起人的不悦及心理反感。大多数人喜欢褒奖不断增加,批评不断减少。所以我们要善用褒贬,先贬后褒。
【08】霍桑效应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研究人员在芝加哥西方电力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工作条件、社会因素和生产效益关系实验中发现了实验者效应,又称为霍桑效应。
实验的第一阶段是从1924年11月开始的工作条件和生产效益的关系的研究,研究设为实验组和控制组。结果不管是增加或控制照明度,实验组产量都上升,而照明度不变的控制组产量也增加。另外,有实验涉及了工资报酬、工间休息时间、每日工作时间和每周工作天数等因素,也看不出这些工作条件对生产效益有何直接影响。第二阶段的实验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领导的,着重研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的关系,结果发现生产效率的提高主要是由于被实验者在精神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参加实验的工人被置于专门的实验室并由研究人员领导,其社会状况发生了变化,受到各方面的关注,从而形成了参与实验的感觉,觉得自己是公司中重要的一部分,从而使工人从社会角度方面被激励,促进产量上升。
启示:
当我们受到公众的关注或注视时,学习的效率就会大大增加。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是他人所接受和赞赏的。只有在生活中不断加强自己的良好行为,才可能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赞赏,充满自信。
【09】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是气象学家洛伦兹1963年提出来的。
大意为: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其原理是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
启示:
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
【10】习得性无助效应
习得性无助效应最早由奥弗米尔和西里格曼发现,后来在动物和人类研究中被广泛探讨。简单地说,很多实验表明,经过训练,狗可以越过屏障或通过其他的行为来逃避实验者加于它的电击。但是,如果狗以前受到不可预期(不知道什么时候到来)且不可控制的电击(如电击的中断与否不依赖于狗的行为),当狗后来有机会逃离电击时,它也变得无力逃离。而且,狗还表现出其他方面的缺陷,如感到沮丧和压抑、主动性降低等。
狗之所以表现出这种状况,是因为在实验的早期学到了一种无助感。也就是说,它认识到自己无论做什么都不能控制电击的终止。在每次实验中,电击终止都是在实验者掌控之下的,而狗会认识到自己没有能力改变这种外界的控制,从而产生了一种无助感。
启示:
人如果产生了习得性无助感,就会感到一种深深的绝望和悲哀。因此,我们在生活中,应把自己的眼光放开阔一点,看到事件背后的真正的决定因素,不要使自己陷入绝望和无助。
附:其他心理学小常识。
1)吸引定律
当你的思想专注于某一领域的时候,跟这个领域相关的人、事、物就会被你吸引而来。
2)重复定律
任何的行为和思维,只要你不断地重复就会得到不断的加强。在你的潜意识当中,只要你能够不断地重复一些人、事、物,它们就会在潜意识里变成事实。
3)累积定律
很多年轻人都曾梦想做一番大事业,其实天下并没有什么大事可做,有的只是小事。一件一件小事累积起来就形成了大事。任何大成就或者大灾祸都是累积的结果。
4)辐射定律
你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影响的并不只是这件事情本身,它还会辐射到相关的其他领域。物理界的电磁会辐射,事情也有辐射作用。
5)相关定律
相关定律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件事情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没有一件事情是完全独立的。要解决某个难题最好从其他相关的某个地方入手,而不只是专注于一个困难点上。南美的一个蝴蝶扇动翅膀,可以引起北美海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