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杨武之——陈省身教授访谈录

作者:张友余(陕西师范大学数学系),本文原载于《科学》 1997年01期

1996年5月,著名数学家陈省身、吴文俊应贵州省数学会邀请赴黔访问讲学。我有幸受到约邀,前去聆听两位大师的报告。并借此机会,继续去年在清华大学参加纪念中国数学会成立60周年会议时对陈省身教授的采访。
5月23日下午,两位大师与贵阳市一中的师生见面后,陈老留在休息室内休息,由于控制极严,我在人群中钻空挤到陈老跟前,但说了几句话便被制止。陈老看出我的心情,决定让我随车到他下榻的宾馆去。采访即在宾馆会客厅进行,气氛随意而融洽,在场的还有郑士宁师母及《中国现代数学家传》编辑部成员严瑜。陈老对我的提问很感兴趣,认真思索,细叙半个多世纪以前的往事,我们谈话的主题是杨武之先生的史绩及关于中国数学史的研究。

张友余:今年(编者注:指1996年)是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先生诞辰100周年。杨武之是您的老师,过去您曾多次提到他。为纪念已故先辈,想请陈老较详细地介绍杨武之的有关情况以及他的贡献。

陈省身:杨武之先生(1896~1973),安徽合肥人。1928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是当时美国著名的代数、数论专家狄克逊(L.E. Dickson,1874~1954)的学生,杨先生主攻数论方面的堆垒问题,是我国代数数论领域的第一个博士学位获得者。杨先生获得博士后即回国,先在厦门大学教书,以后才到清华。我到清华时,他已经是那里的教授。清华大学早期有关代数数论方面的课程,都是杨先生开,我入研究院后,曾选读他开的“群论”课。华罗庚到清华,最早就是跟杨先生学习研究初等数论,发表了十多篇这类内容的论文,杨先生看出华罗庚是一位很有发展前途的青年,不久就鼓励他研究当时新发展的解析数论,鼓励他向新的方向进攻;以后又支持帮助他到英国剑桥大学,去跟随名师哈代(G.H.Hardy,1877~1947)深造。那时的剑桥大学是世界解析数论研究的中心之一,华罗庚去剑桥进修两年,经世界名师指点,进步很快。不出所料,几年后就写出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堆垒素数论》。

张:1941年,华罗庚著的《堆垒素数论》送交教育部申请国家奖励金。两位评审专家现已查明一位是熊庆来,另一位很可能是何鲁。杨武之是专门研究数论的博士,为什么没有直接参加评审?

陈:我的猜想,因为杨武之是清华的,与华罗庚同在一个系,属推荐单位,评审人员可能需要请本单位以外的专家。那时熊庆来是云南大学校长,何鲁是重庆大学教授。华罗庚获奖后,我们新中国数学会在西南联大专门为此开了一个小型庆贺会,记得杨先生好像参加了这个庆贺会,当时他是西南联大数学系的系主任。

张:杨先生对您主要有过哪些帮助?

陈:我在清华读研究生时,数学系最活跃的两位教授是孙光远和杨武之,我主要是跟孙先生学几何,选读杨先生的课。与杨先生接触最多的是1934年前半年,那时,我的导师孙光远被南京的中央大学请走了,系主任熊庆来正在法国进修,杨先生代理清华数学系主任。我毕业和出国的选择等问题,常去找杨先生商量。我是清华数学研究所的第一个毕业生,大概也是中国授予的第一个数学专业的硕士生,杨先生帮助我办理了毕业和学位授予的手续。毕业后,我得到清华公费留学两年的资助,清华公费留学一般是派往美国,我希望去德国,继续跟已经熟悉的布拉希克(W. Blaschke,1885~1962)学习。布氏1932年曾应邀来北京大学讲学,是一个很有创见的几何学家,是当时德国汉堡大学的几何教授、德国几何学的领袖。我去德国的想法得到杨先生的积极支持,我第一次出国没有经验,在申请改派和办理出国手续中,杨先生帮了很多忙,他是我那时在学校里最可靠的朋友。

去德国汉堡读博士的决策,对我后来的学术发展影响很大,是一个明智的选择。1962年,杨先生和师母去日内瓦和振宁小住,我专程从美国去看望他们,杨先生送我一首诗:

冲破乌烟阔壮游,果然捷足占鳌头。
昔贤今圣遑多让,独步遥登百丈楼。
汉堡巴黎访大师,艺林学海植深基。
蒲城身手传高奇,畴史新添一健儿。

诗中提到的就是1934年去德国汉堡,两年后又转到法国巴黎继续研究,为我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杨先生还促成了我和士宁的婚姻,使我一生有个幸福的家庭,成为我在数学研究中取得成就的重要保障。

张:您和华罗庚都是世界著名数学家,年轻一代世界知名的陈景润,是杨武之的学生华罗庚和闵嗣鹤的学生,与杨武之的教育可以说有间接关系。他的儿子杨振宁又是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因此,我认为杨武之先生是我国20世纪育才成就极卓著的一位数学教育家。

杨振宁与陈省身

陈:杨先生确实培养了不少杰出的人才,代数、数论方面有成就的还有柯召、段学复等,他们都是杨武之的学生。从20年代末到40年代末,清华大学数学系的学生,差不多都受过杨先生的教育,他教书教得很好,人缘也好,对学生很负责任,不仅在学业上,其他各方面都很关心,学生们把他当成可靠的朋友,遇事愿意去找他商量或帮忙。

杨先生最早学习研究初等数论,发表过有价值的论文。他后来的工作,偏于教育方面。在中国当时的环境,这个选择是自然而合理的。他的洞察力很强,善于引导学生创新,鼓励支持他们到世界研究的前沿去深造,去施展他们的才能。迈出去这一步,不少青年都得到过他的指点帮助,经他培养教育过的学生中,后来有杰出成就的很不少。

抗战前夕,熊庆来到云南大学当校长,他接替了清华数学系主任的职务一直到1948年,同时还兼任清华数学研究所的主任。在工作中,他善于团结同事、知人善用。特别是抗日战争期间,他担任内迁设在昆明的西南联大数学系主任多年,这个系云集了清华、北大、南开三所学校的十多位教授,当时中国最好的大部分数学教授都聚集在这里,下面还带有一批很聪明能干的讲师、助教。在战争环境中,条件异常艰苦,系主任杨先生巧妙地将大家凝聚在一起。让年长一点的教授上基础课,把好教学质量关;支持正处于发展开拓时期、刚留学归国、30岁左右的几位年轻教授,带领一批讲师助教和部分高年级学生,组织各种学术讨论班,研究世界前沿的数学问题。虽然战时的昆明信息闭塞,但有我们刚从国外带回的最新资料,充分发挥人脑的思维作用,人尽其才,大家搞数学研究的热情依然很高。几年中取得的科研成果是西南联大各学科中最突出的,有些成果超过了战前水平,华罗庚、许宝騄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在他们的带领下,还锻炼培养了一批青年。

杨先生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大数学系任教授、当系主任几十年,通过他的学术水平、教育才能和组织才能,培养出的学生后来在学术上、教学上超过他的人才不少,他的这些学生对中国数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杨武之是一位杰出的数学教育家,确实值得纪念!

陈省身与杨振宁

张:过去对杨武之的事迹宣传很少,多数人仅知道他是杨振宁的父亲、一位数学教授,对于他的业绩知道的人不多。值此纪念杨武之诞辰100周年之际,我们很希望能够见到一本纪念杨武之的文集出版,总结他的教育经验,以促进我国21世纪数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陈:这是一件好事,最近我会见到振宁,可以和他谈谈此事。谁来任主编较合适呢?不知段学复先生的身体怎样?如果段先生能够出面牵头比较合适,再找其他人帮助做具体工作。研究一下约稿的内容和对象,我还可以写一点。

范曾绘《陈省身与杨振宁》,藏于南开大学省身楼

张:最近十多年来,您多次向我国数学界建议要重视数学史的研究。20世纪即将结束,很希望听听您关于开展20世纪中国数学史研究的指教。

陈:数学史研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并不容易。它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工作者须有广博的学问,举例如次。例一,何以希尔伯特(Hilbert)伟大?除了他的专长,如积分方程(Hilbert空间),代数数论,几何基础等外,他能解决其他方面最基本的问题,如狄利克雷(Dirichlet)原理(椭圆方程的基本存在定理),华林(Waring)问题等。例二,哈代(Hardy)喜欢提出如下的问题:比较拉格朗日(Lagrange)与拉普拉斯(Laplace) 何人伟大?这样的问题有意思,因为作者需要了解两人的工作。

什么东西发展都有一个历史的程序,了解历史的变化是了解这门学科的一个步骤。数学也是这样,中国人应该搞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学,不要老跟着人家走。发展中国数学,我觉得最关键的一点是如何培养中国自己的高级数学人才,世界一流水平的人才。总结20世纪,了解这个世纪中国数学家成长的道路,现代数学在中国发展成功的经验,写数学家传是一个重要方面,还可以选一些好的专题进行研究。譬如:清华大学数学系早期培养人才的经验,留法学生对中国数学发展的贡献等,也可以考虑编一本论文目录。不一定什么都写,典型的专题研究会有好的借鉴作用。现在已经有一些优秀青年数学家回到国内服务,南开就有几个,他们的工作很出色。有个陈永川,回国后办了一份杂志叫《组合年刊》(英文),由德国斯普林格(Springer)出版社出版,质量很高,这将有利于中国组合数学走向世界。还有张伟平等,都不错。他们30岁出头,很年轻,是中国21世纪数学发展的希望。

(谈话间,郑士宁师母有时也补充几句,偶尔伴随两句笑语,其乐融融。不觉过了规定的访谈时间,接待人员进屋示意。面对这位为发展中国数学事业不辞辛劳满头银发的长辈,我不禁又补充了几句。)

张:陈老,您和郑士宁师母都已是80多岁高龄,近年您的腿脚又不甚方便,为了中国数学事业的发展,你们每年仍然奔波于美国、中国之间,做了大量工作,培养了众多人才,你们的爱国深情,给我们做了好的榜样。我想中国的子孙后代是不会忘记的,您的功德将永载史册。

陈:每年好像都有许多事情等着我回来办。我愿意尽最大努力,为中国数学的发展,多做点可以办到的实事。数学工作是分头去做的,竞争是努力的一部分。但有一原则:要欣赏别人的好工作,看成对自己的一份鼓励,排除妒嫉的心理。中国的数学是全体中国人的。中国在21世纪成为数学大国是很有希望的!

本文转自:《科学》杂志,图片为编者所加。

(0)

相关推荐

  • 中国好几代顶尖数学家得益于这样的教学!

    1950 年3 月,华罗庚辞去了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教授的职位,回国到清华大学任教.之后,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数学所所长.中国数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主任.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

  • 1939年,著名数学大师陈省身在杨振宁父...

    1939年,著名数学大师陈省身在杨振宁父亲的撮合下,和清华数学系创系元老的女儿郑士宁结婚了.可婚后还没2年,他们就因战事分别了5年之久,好在抗战胜利后,他们又重新回到了一起,再也没有分开. 说起陈省身 ...

  • 华罗庚与陈省身:两位同时代的数学大师(三)

    华罗庚和陈省身都生于秋天,两人相差不到一岁,今年将迎来陈先生的110周岁华诞."赛先生"拟分篇刊登11年前蔡天新教授为纪念华罗庚先生诞辰100周岁撰写的文章,以飨读者-- 评论区点 ...

  • 邹文明教授:要做出''顶天立地''的研究成果

    编者按:2021年10月10日,陈省身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会在清华大学主楼拉开帷幕.来自北京大学.东南大学.复旦大学.天津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的数学院系.研究所负责人齐聚一堂,缅怀一代 ...

  • 原创数学话剧丨《几何人生II——大师陈省身》演员角色介绍

    陈省身 世界的数学大师,中国的数学泰斗 从青年时代起,他就一步步地朝着世界数学的高峰前进.开拓.创新.奋进,勇往向前,踏足现代微分几何学的数学殿堂,走遍全球的科学胜地,当选最有价值的各国科学院院士.他 ...

  • 那位数学寰宇中的摘星人今天“走”了

    5月14日下午,根据<中国科学报>的文章介绍,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元于14日中午12时46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本文为作者刘饷进2015年在<国科大> ...

  • 向吴先生学习学习之道

    吴文俊先生虽然离开了,但他的精神还在,他的影响还在.他的学习之道应是后来人值得传承的财富. 吴文俊教授逝世两年了,今年是他的百年诞辰.我们深情地缅怀他.吴先生是出色的数学家,是数学大家.他的科学贡献和 ...

  • 《王元访谈录》读后感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在读这本书的时候,王元院士的形象在我眼前逐渐浮现,好像一个长者向我讲述他的人生.从书中我不仅学习到了王元院士在数学研究上的治学之术, ...

  • 陶潜、李白、杜甫与越南文学 ——陈庭史教授访谈录

    原文详见:陈庭史.张叉,"陶潜.李白.杜甫与越南文学--陈庭史教授访谈录", <杜甫研究学刊>,2019年第3期,第95-100页.特此致谢! 摘要:本文是四川师范大学 ...

  • 陈省身访谈录:数学是我唯一能做的事

    陈省身是当代最伟大的几何学家之一.他1911年10月28日生于中国嘉兴,2004年12月3日逝世,明天是他逝世15周年的日子.下文是1998年刊发于<美国数学会通报>(Notices of ...

  • 徐利治先生访谈录:我所知道的华罗庚与陈省身

    编者按 徐利治(1920-2019)是一位自20世纪30年代起亲历我国数学发展的著名数学家,于今年3月11日逝世,享年99岁.徐教授生前曾与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袁向东.中科院自然科学史所研 ...

  • 陈省身:我与华罗庚

    陈省身(1911-2004)与华罗庚(1910-1985)是二十世纪中国数学界的双子星座.他们相识相知于清华园,共事在西南联大,保持了终身的友谊.本文是陈省身先生2000年12月18日在纪念华罗庚九十 ...

  • 陈 纪 藩 教授 治 疗 风 湿 病经验述要

    广 州中 医 药大 学 第 一 附属 医 院 ( 广州关 彤 卢永智 林 昌 松 刘晓玲 陈光 星5 1 0 60 2 ) 指导:陈 纪 藩 陈 纪 藩 教授 是 广东 省 名 中 医,广 州 中 医 ...

  • 陈鲁原教授:冠心病患者在介入治疗后,其用药应注意哪些问题?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患者又经济能力接受介入手术,手术成功率也越来越高,患者术后生存期明显延长,越来越多的患者面临术后药物治疗的问题.2017中国心脏 ...

  • 陈鲁原教授:病例分享——自行停药,反复“心痛”主因

    昨晚的乡医学堂,陈鲁原教授为我们介绍了冠心病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后的用药注意事项.今天陈教授与我们分享了一例接受冠脉搭桥和心脏介入治疗后,仍反复出现心绞痛的患者故事,希望引起大家对术后长期规范用药的重视. ...

  • 陈鲁原教授:抗心绞痛的药物有哪些?急性心绞痛发作时,应如何正确地选择药物?

    临床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药物很多,一般分为缓解症状的药物和改善预后的药物,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一般而言,缓解心绞痛症状的药物主要有三类:(1)硝酸酯类药物:是最常用的治疗心绞痛的药物,通过扩 ...

  • 陈济身:还是被带走了

      <魅力作家>杂志备选作品 作者/陈济身(浙江新仓) 主编/仝仲堡(山西) ⿻还是被带走了 滨海工厂是个有着几万人的国企大厂.这个厂的李副厂长,长期主管着全面的人事工作,一直是省市人事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