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瓜斋:书法乱侃
怀素《自叙帖》局部
我觉得,不管什么书体,哪家书风,凡一流的书法,第一要干净。脏兮兮的书法,任凭书写者如何自夸,评论者如何夸,说这里面如何有王羲之颜真卿米芾何绍基,我是不大相信的。察鉴古人书法,即如颠张醉素,他们的字,也是极干净的。清人动辄求拙、求生,甚至求丑,可你看金农的漆书,八大的草书,也是干净的。上古钟鼎文,铸造之初,必定光洁匀美,至于历经千载,染上浑朴之气,那不代表脏。
夸赵孟頫的人极多,写赵体字的人极少,是当今书法圈的一个怪现象。不管是书法史写作,还是网络上的书法类文章,对赵孟頫都极尽溢美之辞。但操笔写字者,楷书写魏碑的扎堆,行书写米芾的扎堆,就是极少人写赵孟頫。偶然看到一半个写赵体的,也不好看。这是为何?
第12界国展行书概况:
其实原因也简单:赵体不讨巧啊。刚健婀娜、含蓄蕴藉的赵体,学起来,一时半会儿是入不了展的。学书法,如果不为尽早入展、尽早出名,那是为了啥腻?
常有人赞叹民国学人的书法。我觉得要具体分析。比如鲁迅、胡适,作为学人,他们是一流的,但他们的字,至多是有自家面目。你要说他们是书法家,他们自己先不同意。今天的学人,有爱写字的,但不入门、不入流,却喜欢找机会办个展。被人一夸,俨然觉得自己是半个书法家。其实,人不是夸你的字,是夸你的地位。当然,今之学者,也有极少数写的好的,好过鲁迅胡适他们,只不过养在深闺人未识。
于书法,我不嫉妒古人,因为他们是死人,于呼吸万物上没法跟我比。我也不嫉妒书法专业出身而比我写得好的,因为大家背景差不多。我只嫉妒非书法专业出身,比我写得好的。我有个朋友,专业是文史,擅写魏碑。虽然写魏碑,出来却是智永的精美模样。我对他说:看你的字,我恨得牙痒痒。
所以说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哈哈。
现在的书法大咖,动不动就说:“书法要进展厅,展厅的环境,不适合小尺幅。”大咖一呼,响者云集。四尺那是拿不出手的,至少得六尺,八尺,甚至丈二,丈八,或者干脆把写了字的纸接起来,像煤矿的传送带,悬挂在展厅。这的确够震撼。可他们似乎忘了,怀素狂草《自叙帖》,纸张高28cm,还没A4纸高,那上面的字,却笔走龙蛇,磅礴飞动。不管放在哪个展厅,都会震死你。
更不要说传世王羲之那些寥寥数字的手札。
这就是形式主义在作祟。明代人曾狠批当时的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今天何尝不如此。就说形式主义,比如电影,很多导演喜欢玩倒叙插叙,好像不如此,故事就不会有趣。可是他们忘了,倒叙插叙,用得好,是增色,用得不好,是装逼。人一装逼,大概率作死。要说,真正考验导演功夫的,是平铺直叙,于无声处听惊雷。
就此一想,哪些东西,是书法上的形式主义,是装逼,是作死?很多呀,可他们非但不死,反而活蹦乱跳。
昨晚看到一篇文章,介绍某位书法家。说他学术背景特别厉害,师从了一打当今书坛泰斗。当时我就笑了。果然是学术“背景”厉害。文章还说:
数十年的求学经历,让囗囗囗先生不仅在“技法”方面,对各种书体体系做到了系统性的梳理并烂熟于胸,更让他能够在“道统”方面,能够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以心印心,思接千载。
读到这段,我门牙都笑掉了。且不说语病多多(全篇都是这样子),就说他的赞语“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吹捧格局之大,古今莫二。相比之下,明代人评价赵孟頫“上下五百年,纵横一万里”,太小家子气。按此,被评的囗囗囗先生,应算是古往今来全球第一的道统书法家。不过,有一点我不明白:囗囗囗先生竟也允可这样的文章发出来,谁给他、他们的胆量?无知者无畏这句话也当不起啊。
古代也有雾霾,这件王羲之摹本墨迹有所透露:
“不欲触雾”。我们出门是不欲触车,触车有身亡危险。王羲之出门是不欲触雾,触雾也有身亡危险。前天翻书,读到一个故事,出自于陶弘景《本草经集注》:
昔三人晨行触雾,一人健,一人病,一人死。健者饮酒,病者食粥,死者空腹。此酒势辟恶胜于作食。
是说饮酒可以预防雾中毒。古人认为雾里有瘴气,因此,也会有一些药方,预防或治疗雾气中毒。书上说,葛洪《肘后方》里有“五毒神膏”“度瘴散”等药方,专门对付触雾。由此,我想建议治霾专家多翻翻古代药书,说不定能找到对付雾霾的神药呢。屠呦呦不正是从葛洪的药方里得的灵感,发现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的吗?
听说屠呦呦试验了2000多个治疟疾的古代药方,效果是零。最后,她是用现代医学技术提取的青蒿素。这就尴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