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扯发型淡

昨晚去理发,动刀前,我一再跟理发师叮嘱:“两边不要剃得太短,头皮不要暴露,两鬓到头顶的过渡要自然。”我还拿出之前的照片给他看。话音刚落,第一刀下去,我就知道坏了,因为剃刀自信地一插到底,触到了我的头皮。最终,理发师成功地给我理成了和他自己一模一样的发型,两边的毛只有二三毫米,往上一个悬崖,头顶好几厘米长。理发师全程态度很好,末了说:“以后来理发就找我,15号。”我心里虽然一万个草泥马,嘴上却甜甜地答道:“好哒!”我怎么这么贱……

除了两边头皮露得我发麻之外,还有一个效果:我天生发际线不整齐,跟狗啃了似的。我要靠长发掩盖发际线的缺点,师傅这样一搞,简直跟被狂犬咬了似的。

本来我对发型没什么特别的讲究,也理解不了每次花几百块理发的哥们的心理。我要的发型,一点难度都没有,奈何理发师就是搞不出来。几乎每次,理发师都是给我理成和他自己一样的发型,就是满大街那种把两鬓和后面剃光的。我上网一查,才知道它叫莫西干发型,大概是从十几年前的贝克汉姆开始流行的。

抱歉,此处本应有图片,但我怕侵权,没敢放,大家自己搜吧。

其源头要追到印第安人。莫西干人,是北美印第安人的一支,他们的男子就是这样的发型:

不过,贝克汉姆当年的发型比较忠实于莫西干人的原作,今天流行的这种可能是改良版、山寨版。“改良版”这个词,我一直觉得应该叫作“改劣版”。任何一种菜,去到外地,为了适应当地人口味,号称改良了,其实正是把那种菜最精华的部分改没了。那么,莫西干人的发型的精华是什么呢?

我们再看一张图,百度输入贝克汉姆发型,显示最多的照片是这种:

同上,大家自己搜吧。

我不是球迷,不知道贝克汉姆留莫西干发型有多久,也不知道他本人是不是真觉得莫西干发型好看。明星有时留发型,自己不一定觉得好看,但为了赚流量,也就做了。反正我觉得贝克汉姆现在这种发型更帅一些。莫西干人这种发型的初衷,我不得而知,我猜,可能是为了吓唬他们要猎捕的野兽吧!要么是为了吸引异性。这可能就是他们的发型的精华之所在,哈哈。现在我们虽然也有吸引异性的需求,但没有野兽可捕,所以就改良(劣)这种发型,上面不要那么长,两边也适当留点发茬。

话说历史上的很多游牧民族,发型都比较奇特。比如契丹人是这样:

满人兴起于大东北,天寒地冻的环境,他们却把大半个头剃光,只留后面一点点编成辫子。真的是不怕冷。或者也许这样方便戴帽子,又或者也是为了吓唬野兽?又或者是像人类学家说的,是图腾崇拜?据说这些奇特的发型颇显男子气概。武侠剧里一些非正宗门派的角色,发型往往比较特别。但他们的武艺,尽管有一些怪招,一旦跟张无忌令狐冲过招,分分钟被打趴。所以,游牧民族的发型,是不是真的能吓软野兽的腿,也未可知,毕竟野兽智商不够,可能理解不了人的意思,说不定它理解成人在勾引呢。贝克汉姆踢球,主要靠的应该是球技,而不是发型吧。

金庸武侠人物:吐蕃国师鸠摩智

古代中国人的长发,大概是儒家礼仪观和审美观的结果。我们今天之所以还觉得古代女子的发型好看,古代男子的发型也不错,可能是因为这种审美观已根植到民族心理深处。不过也并非一成不变,清末民初,人们还不愿意剪辫子呢。

我们是否可以暂且这样顺一下思路:古代人的发型,是儒家士大夫审美观的产物。清代人的发型,是由生活在冰天雪地里的满人的习性决定的。今天的流行发式,源于印第安人。那么,儒家士大夫、雪原上的满人、印第安人的审美水平能否划等号?或者,审美有没有高下之分?

人们常说,好看的标准不是唯一的,你觉得难看,别人觉得好看。昨天我放新发型到朋友圈,也有一票朋友说好看、帅、年轻,大概没有几个人知道这种发型来源于印第安部落吧。一种发型到底好不好看,虽然因人而异,但如果去挖一挖发型的源头,你原先觉得好看的,可能就要打折扣了。审美,即便没有统一的标准,也应该有优雅和粗俗、骚媚和绰约、悲壮和滑稽之分吧?

再说,发型跟头型、脸型的配合也很重要。贝克汉姆长得俊,无论哪种发型都撑得起。长得俊,本身就包含了在脸型、头型方面的高人一筹。 换作我们这种一般人,发型不适合,只能给长相减分。

人们不明就里地觉得时兴的莫西干发型好看,同理,书法界的才俊们也不明就里地觉得流行书风好看(如果不是好看,至少也是好、酷、亮瞎眼)。流行书风刮了一二十年,还未消歇,可见其生命力之旺盛。如果您不了解什么是流行书风,百度里输入这四个字,一看就明白。

流行书风的源头又在哪里?我觉得应该是多源的,最终汇聚成一条大河。流行书风的生态蛮有趣。他们中有一部分人,宣称自己学的王羲之,可写出来的却是西施邻女的模样。并且,无论有多少个学王羲之的,却总只出来同一个西施邻女。另一部分人,学八大、郑板桥、何绍基、杨守敬、康有为等等,写出来的,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夸夸其谈的八大、郑板桥、何绍基、杨守敬、康有为等等,并且,无论有多少个学习者,出来的也都是同一个夸夸其谈的八大、郑板桥等等。

这后一部分人,跟人们从莫西干人的发型里汲取灵感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通的是,莫西干人可能是为了吓唬野兽,这些书法家是为了吓唬人、震慑人——让你看不懂,震慑的目的就达到了。不同的是,理发师刀下的莫西干发型,虽然可能是改劣版,但较之印第安人的发型,毕竟相对柔和一点,因为时代和环境毕竟不同嘛。而流行书风者们笔下的八大郑板桥们,却是强化其特征,比八大还八大,比板桥还板桥,完全无视八大、板桥们当时为什么会这样写字。从这一点来看,流行书风者们的审美水平,可能还赶不上理发匠。

最后,印第安的莫西干人,顶着他们的发型,加上他们的披挂,看着是很协调的。我老家以前经常能看到赤膊穿一件西装的,虽然很个性,但不协调。

(0)

相关推荐